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11月18日15时在福田美术馆开幕

日期: 2020-11-18
浏览次数: 110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11月18日15时在福田美术馆开幕

文/020艺术观察

文章转载自020艺术观察公众号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11月18日15时在福田美术馆开幕

主办单位:深圳市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

承办单位:王学仲艺术馆、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福田美术馆

策  展 人:张闯

学术主持:徐小荣、孙列

执行:黄宙、谭李青

展览时间:2020年11月18日—2021年1月10日

开幕时间:2020年11月18日下午3:00

展览地址:福田美术馆(深圳市福田区梅东二路5号)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11月18日15时在福田美术馆开幕

2004年深圳南头古城


王学仲先生是中国当代艺术巨匠。他早年师承徐悲鸿、齐白石、吴镜汀、李可染等,在晚年将一生所学所思定义为“黾学”之学派,这在中国当代艺壇也是罕见。王学仲先生一生经历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苦难,看到了新中国光辉以及改革开放给当代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这使得王学仲先生的作品在气格上就不同凡响。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主要是以展现上世纪八十年末到新千年代的期间,王学仲先生十多次来深圳生活、休息期间的创作及速写、手札等。深圳这块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吸引着王学仲先生的感观,他对这块沃土倾注了深情。王学仲先生一生游历了许多的地方,但这么多次频繁来到深圳却不多见。他来到福田海岸即兴速写这块充满生机的红树林,也用画笔记录下了南头古城的沧桑,他走上国贸的顶层观看发展中的深圳市容,徜徉在深圳的仙湖感受这里的宁静。王学仲先生十多次来深圳,每次深圳都触动到他创作的灵感。也有学者说王学仲先生晚年最精彩的作品大多灵感来自深圳,可见深圳是王学仲先生眷念之地,凝气之地。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11月18日15时在福田美术馆开幕

王学仲《黾翁写秋山图》纸本设色

九七香港回归之时,王学仲先生再次来到了深圳,用他的话说是在离香港最近的地方来感受香港回归祖国。他那一次来深曾参观深圳驻香港驻港部队,为驻港将士一气挥写了数十张书法作品。而今再看到王学仲先生当年在深圳遗留下的墨宝,更能感受到先生当年对香港回归祖国的喜悦。

时光如影来去匆匆,王学仲先生当年在深圳创作的大量艺术作品,我们现在很难收集全。但经过福田美术馆的努力,今天呈现的这个展览却能一窥先生的精髓。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11月18日15时在福田美术馆开幕

2004年王学仲先生和夫人深圳红树林海岸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展出的展品主要来自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以及私人藏家藏品,感谢社会各方对此次展览的大力支持!

此个展览是福田美术馆开馆以来第一个东方艺术巨匠系列展中的重要研究展。将为深圳艺术长河中掀起绚烂的艺术浪花,这个展览也是给深圳特区四十周年的一个献礼。


深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福田美术馆馆长

张闯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11月18日15时在福田美术馆开幕

王学仲《庐阜三叠图》纸本设色

诗画本一律   天工与清新

——王学仲《宋人词意图》解析


“画有以丘壑胜者,有以笔墨胜者。胜于丘壑为作家,胜于笔墨为士气”得笔墨之机,富盈天趣,是王学仲山水画的重要特质。作于1999年旅居深圳期间的《宋人词意图》体量介于山水小品与鸿篇巨制之间,堪为作者技冶诸家之法,思续文人一脉与延展山水画时代特性的典型作品。

整体而观,王学仲擅长运用个人对传统写意方式的凝练、对自然景象的体悟概括,表述出内心恬静、悠远、旷达的境界:灵活松动的积墨、勾皴点染与书法用笔的结合,山石笔法处理多搭笔、叠笔,树石笔序注重点面层次关系,阴阳处理鲜明,简洁而尤重厚度。这种由浓至淡,从湿到干,清新苍涩,笔墨交融的现场感,塑造出润含春雨、干裂秋风,浑然一体、臻于化境的艺术气象。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11月18日15时在福田美术馆开幕

王学仲《宋人词意图》纸本设色

先生一生好游山水,行遍名山大川。《宋人词意图》作于己卯年间,这时,经历过西风日薰、筑波任教的王学仲已卸任中国书协领导位置,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山水画创作中,个人风格日臻化境,技法也更精进纯熟。这种文人写意与写生的适当结合,对先贤成就的集大成,昭示着山水创作的“王家样”已然形成。《宋人词意图》风格延续传统向现代文人画的变革,不拘泥于石分三面、树分四枝的传统程式表达,既有现代构成意识,个人风格烙印凸显的化繁为简,又有传统山水苦营笔法、考究位置的体现。对山水形象和气氛的塑造顺势顺意,层层生发,意境雅厚,无刻意雕琢之感;远山的洗练减笔以少许胜多许法,千岩万壑、目极影尽,这种融洽更加提升了自然造化中山与水的原本韵致。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11月18日15时在福田美术馆开幕

王学仲 《山民汲水图》纸本水墨 

更为可贵的是,《宋人词意图》中笔墨本体所传递的丰富信息,显示出了诗文家之画有书卷气以气韵重,书法家之画贵乎用笔的双重意义。既有笔之力感,又有墨之润泽,文人气息充沛,林泉诗境是也。中国的古代山水画特别是文人山水,演变发展经历了从外景描绘转向内心表现、从精工细作转向自由随兴的书法用笔过程,并始终具备了“超俗”的信息内核——即人与自然、心与物、道与技合一的摆脱世俗的诗性追求。20世纪,中国山水创作的重要倾向诸如贴近现实生活,内容注重史实、情景的再现表现,难免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山水画的超逸性质。

时代潮流裹挟之中,虽亦有以文人风书卷气承继为主张者,但王学仲的卓荦不群之处在于将诗意与诗性作为生发之源,由此在观念与形式两个层面上延伸出自我新的审美思想和绘画风格,以“天工”与“清新”的融汇,“写生”与“传神”的备举,“法度”与“新意”的结合达至极境。《宋人词意图》左上题跋引“冷落江天寒食雨,花事关情。池馆昼盈盈。人醉寒轻。一川芳草只销凝。时有入帘新燕子,明日清明”,即是对这幅作品意境的诗性阐释。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11月18日15时在福田美术馆开幕

王学仲《杨柳含烟》纸本设色

在文人画面临来自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挑战,继承传统和沿革创新的进程中,王学仲的从艺经历贯穿了改开以来美术传统遭受质疑批判,而后重获发展生机的历史境遇。作者与黄宾虹、傅抱石、陈子庄、黄秋园一道,皆是对中国历史文化深刻领悟且保持清醒者,未敢轻言中断中国传统的自律性发展。

纵观王学仲一生,他熟谙西方绘画技术与理论逻辑,正视了外来传入对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刺激作用,同时又基于对中国画传统的深度研究和预估未来潜力的自信,为中西差异找到了一条更为圆融的阐释途径。这与他的“四我”理论——“扬我国风,励我民魂,求我时尚,写我怀抱”所具备的强烈的民族风骨和文化自信,彼此相通、互为心照。作为我国当代美术史上蜚声中外,诗文书画四美俱臻的学者,王学仲的山水画一方面继承了中国画的载道传统,融入追求和个人风格体现,另一方面又为这一艺术门类发展做出了思想与实践双重意义上的杰出贡献。   

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所长

孙列

庚子秋于津门黾园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11月18日15时在福田美术馆开幕

王学仲《树密千村静大野一夫耕》纸本设色  85cm×59cm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11月18日15时在福田美术馆开幕

王学仲《松泉山居图》纸本设色 67cm×45.5cm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11月18日15时在福田美术馆开幕


王学仲《天山雪域》纸本设色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11月18日15时在福田美术馆开幕

王学仲《生涯四季在荆筐》纸本设色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11月18日15时在福田美术馆开幕

王学仲《色不异空》纸本设色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11月18日15时在福田美术馆开幕

王学仲《米癫拜石》纸本设色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11月18日15时在福田美术馆开幕

王学仲《双鹤图》纸本设色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11月18日15时在福田美术馆开幕

王学仲《南瓜白菜农家味》纸本设色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11月18日15时在福田美术馆开幕









王学仲(1925年—2013年),字黾子,号夜泊(呼延夜泊),晚年又号黾翁。1925年生于山东省滕县(今滕州市),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天津大学教授,兼任南开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和日本国立筑波大学客座教授。曾任国家文化部国画创作组成员、中国文联主席团成员、联合国世界教科文卫专家组成员。

荣获鲁迅文艺奖、世界和平文化奖、俄罗斯美术研究院院士名誉称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中国文联第八届全委会荣誉委员、中国文联第七届造型艺术成就奖。


  • 相关阅读 / READING More
  • 点击次数: 90
    2024 - 03 - 09
    甲辰年”孔府过大年“活动启幕2月2日正值北方农历小年,甲辰年“孔府过大年·地道中国味”启动仪式在山东曲阜举行,展现孔子故里山东曲阜的文化旅游资源,唤醒民众传统节日“仪式感”。启动仪式上,孔庙景区内文创展、非遗展包罗万象,20多个展位根据不同主题进行精心布展;孔府门前“福禄寿”三星向现场游客送上新年祝福;百名书法名家泼墨挥毫,将美好的祝福融入墨香之中,为市民及游客写春联、送“福”字。据了解,孔府自古以来就传承着规模盛大的中华民族春节礼仪,是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中国家庭过年模式。近年来,“孔府过大年”系列节庆活动不断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在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活动形式也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精神追求。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在京召开近日,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强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赓续中华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我们一定能够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不断以新气象新作为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 点击次数: 74
    2024 - 03 - 09
    《走进孔子(中英文)》建设座谈会召开为提高办刊质量、扩大刊物影响力,3月2日,由孔子研究院主办、《走进孔子(中英文)》编辑部承办的《走进孔子(中英文)》期刊建设座谈会在孔子研究院召开。特邀专家、期刊编辑委员会代表围绕拓展优质稿源渠道、进一步提升期刊影响力展开交流探讨。大家充分肯定了《走进孔子(中英文)》在过去两年中取得的成绩,并围绕贯彻落实“两创”要求,就刊物定位、栏目设置、进一步提升海内外影响力等方面相继发言,希望刊物可以在未来发展中进一步明确办刊方向、体现时代精神、注重传播创新,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普及工作。“青瓷百咏”特展在浙江开展      3月3日,“如瓷·出色”百名非遗传承人“青瓷百咏”暨青瓷文创特展在浙江展览馆开展。此次展览以兰花为主题,由100名青瓷非遗传承人创作100件青瓷兰花作品,将非遗文化与家风文化相结合,展现“瓷兰气韵、君子如兰”的文化气息和“耕读传家、孝廉传世”的厚重家风。  此次展览主题为“青瓷百咏”展。100名青瓷大师把以“兰”为主题的百首诗词、百幅书法、百幅绘画、百方印章、百幅拓片作为素材,二次创作出100件青瓷作品,托物言志、以文化人,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展览还平行展出“兰花百咏”诗书画印,即以“青瓷百咏”作品为素材,由来自全国的实力派名家创作100首诗词、100幅书法、100幅绘画、100方印章、100幅拓片,以工艺美术的创新转换实现跨文化、跨区域的交流表达。  展览总策划、《家风·孝道》系列丛书主编韦一介绍,“青瓷百咏”项目是该丛书继“孝道百咏”“兰花百咏”“天使百咏”等文化工程后推出的第四个“百咏项目”,旨在将青瓷文化、兰花文化、家风文化巧妙融合,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点击次数: 93
    2024 - 03 - 09
    温阳乡校大成殿重修竣工仪式举行2024年2月24日,韩国孔子文化中心总裁朴洪英一行出席了温阳乡校大成殿的重修竣工仪式。与会者包括国会议员李明洙、牙山市市长朴庆贵、牙山市议会议长金熙英等相关人士,以及该地区儒林百余名。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已经94岁高龄的成均馆元老、温阳乡校前任典校、牙山的精神支柱李兴馥会长,尽管身体尚未完全康复,但在朴洪英总裁及在场众人的搀扶下,也出席了此次仪式,为在场来宾以及儒林众人带来了感动与鼓舞。温阳乡校建立于朝鲜时代,经历了壬辰倭乱的大火摧毁,于1610年重建至今。在1982年,曾进行过一次对大成殿和明伦堂的重修。此次大成殿的修缮工程于2023年5月启动,最终于2024年1月底竣工。  “龙经济”活跃济宁文旅市场龙年春节,孔孟之乡山东省济宁市迎来众多游客,文旅市场红火。古运河从济宁穿城而过,大年初一,新年首趟龙船搭载着百余名游客向龙拱港进发,开启新春“寻龙之旅”。龙拱港依运河支流龙拱河而建,相传远古时期有巨龙从天而降,拱出一条沟壑,行云布雨,水流溢满成河,从此旱魔降缚,灾民得救。游客乘船找寻古老的传说,祈福龙年风调雨顺。春节期间,济宁每天举办多场文旅活动,为中外游客奉上文化大餐。曲阜孔府过大年暨明故城夜游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三孔景区“寻龙”“汉服秀·游三孔”、孔府皮影春节专场《年宝大贺岁》等活动精彩纷呈。“‘龙经济’背后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我们对今年济宁文旅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济宁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 点击次数: 76
    2024 - 03 - 09
    孔子博物馆春节开放活动圆满收官龙年春节,博物馆热度持续升温。孔子博物馆按照全省2024年春节文化和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和假日市场工作的部署要求,多措并举,开展“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做好假期开放服务保障,春节开放工作在安全祥和的氛围中圆满收官。节日期间,孔子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89851人次,单日最高接待量达17011人次,已然成为“东方圣城、孔子故里”的热门打卡地。孔子博物馆提前研判,召开春节假期开放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制定开放工作方案,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强化服务供给,保障节日期间运行平稳。节日期间,讲解接待共计142场/次,服务观众1834人。从细致入微的设施维护到信息咨询、助老助残、母婴关爱等贴心服务,观众满意度大幅提升。新元肇启,华章日新。孔子博物馆通过打造年节文化氛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给海内外观众,春节开放工作圆满收官。下一步,孔子博物馆将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上持续发力,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孔府过大年”文物展反响热烈近日,孔子博物馆“六合同春——孔府过大年文物展”正式开展。本展览分为两大部分共四个单元,第一部分龙行千年包括龙起东方和龙藏百器两个单元,第二部分年至圣府包括两个单元,即第三单元敬神祭祖和第四单元欢庆祈福。通过130余件(套)馆藏文物讲述年味里的中华文化。在文物展览的同时,孔子博物馆配套开展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如蒸壮、写春联、印门神等。同时“黄河文化大集”上众多的非遗技艺、美食、演艺、年货、游戏、民俗体验等项目将集中亮相,通过亲身参与和互动体验,带领大家一起寻找记忆中的浓浓年味,感受“春节”里的盛世中华。
  • 点击次数: 118
    2024 - 03 - 09
    社区里的孔子学堂让文化走“新”入“心”由中国孔子基金会组织发起的“孔子学堂” 落户济南舜耕街道办事处舜华社区,这是全国首家“孔子学堂”,也是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公益文化品牌项目建设的起点。目前,孔子学堂遍布全国各地及海外17个国家和地区,总数达3300家。“孔子学堂能把大家集中到一起,用文化吸引居民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这对于基层治理是很有益的。”志愿者张潇说,新的一年,他们打算把学堂建设和当地的舜文化进一步结合起来,让文化资源、文化传承人发挥优势,“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新绝对不应该局限于一时一地。以孔子学堂为载体,我们要让自己的文化走出山东、走出国门,把传统文化用更多更好的形式讲给大家听。”社区孔子学堂守护基层的文化温度,在旧岁新年交替之际,为社区群众搭起文化传承的桥梁,让传统文化在此代代接续、薪火相传。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廉洁品牌入选省直机关近日,省直机关纪检监察工委印发了《清廉致远——省直机关廉洁文化建设工作品牌》一书,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廉洁文化品牌成功入选。此书是为了展示省直机关廉洁文化建设成果汇编而成,收纳了23个省直部门廉洁教育阵地,38个廉洁文化工作品牌、19项廉洁文化建设特色工作。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入选的工作品牌有“清风儒家 谦谦君子”廉洁文化品牌、孔子博物馆“文物话清廉 鉴古沐清风”廉洁文化品牌,孔子博物馆廉洁教育体验基地入选阵地建设栏目。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将以此次省直机关廉洁文化建设成果展示为契机,加强学习交流,继续深入推进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为“清廉山东”廉洁文化品牌建设贡献力量。
每月赛事
推荐阅读 / News More
1
2018 - 12 - 27
近期,彭门创作室、中国孔子网招募一线名师在圣城曲阜以泰山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段教科书为范本开展示范教学,近日更是走进了孔子诞生地——尼山圣境录制示范教学视频。尼山是孔子诞生地,孔庙、书院、大学堂、孔子像营造出浓郁的儒家氛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教学视频在此进行录制,既是追溯滥觞、正本清源的行动,也为示范教学融入了儒家祖庭独特的文化格调。此外,依据课程内容,策划组和摄制组在曲阜选择了不同的文化景点进行录制,圣城气派、传统经典、名师讲解汇成了一股强烈的国学教育热流。据悉,此次示范教学视频录制由彭门创作室和中国孔子网领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编委全程监制,彭门讲师团吴兆灵、颜保华、朱宁燕、姬晓灿、王新莹、束天昊等十余位名师担任主讲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教学视频的拍摄旨在解决一线教师面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门新课程不知如何开展教学的难题,同时也是响应国家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号召,真正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的实践探索。据了解,七、八两个年级的示范教学视频已经进入后期制作,九年级预计明年春季完成录制,届时将正式推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教学视频,以飨广大使用泰山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的一线师生和传统文化爱好者。
2
2020 - 08 - 23
彭门创作室召开《中华传统礼乐丛书》中期调度暨第二次学术研讨会8月22日至23日,彭门创作室在市机关招待所召开《中华传统礼乐丛书》课题中期调度暨第二次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彭门创作室导师彭庆涛先生主持,各分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前期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创作安排。孔子研究院院长、彭门创作室导师杨朝明先生作为丛书顾问对前期编写工作表示肯定,并提出相关指导性意见。曲阜师范大学孙永选教授、高尚举教授,孔子博物馆文博专家孟继新先生、刘岩先生,及各分册主要创作人员、课题联合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中华传统礼乐丛书》共计8卷,分别从国家祭典、人生礼俗、服饰通考、音乐通考、民间祭祀、行业祭祀、节庆礼俗和家族礼制等层面对中国古代礼乐文化进行了细致剖析、形态复原和系统阐释。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程中,彭门创作室积极发掘传统礼乐文化,对于提升国人历史认知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3
2022 - 07 - 12
2022年7月4号,彭门创作室为推进《阿胶历史文化通典》课题,前往聊城东阿收集素材,部分《阿胶历史文化通典》课题组成员参加了此次考察之行。本次考察之行由彭门导师彭庆涛先生带领彭门弟子,共分为三组,一组由朱雅斤带队,二组由郭云鹏带队,三组由尚树志带队,各组分工明确,组织纪律良好,收集到大量有效素材,为后期的创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7月4日,《阿胶历史文化通典》课题组成员上午八点集体从曲阜出发。下午前往了毛驴博物馆、阿胶城、阿胶博物馆、全透明生产车间,收录了大量关于毛驴和阿胶工艺发展的图片资料和录音材料。考察之行初步细化了课题组成员对于阿胶生产过程的认知,对于古迹的参观也提升了课题组成员对于东阿的历史感悟和思考,对于阿胶的生产与发展历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7月5日上午,课题组全体成员前往参观曹植墓,梵唄寺,对于东阿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有了更深刻的体悟。下午则前往聊城东昌府区参观光岳楼,提高了课题组成员对于整体地区文化的认识。7月6日,课题组成员前往阳谷的古阿井阿胶厂,探访了古阿井遗迹,岳家庄,海会寺,了解了阳谷地区的丰富文化底蕴。课题组成员对陶厂长,陈站长和当地的炼胶老工匠进行了采访,收集了大量录音材料和图片材料,对阿胶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7月7日,各小组依旧分组行动,一组前往了泰安市东平县旧县乡,走访群众,考察古东阿治所,考察了霸王墓,狮耳山,洪顶山摩崖石刻,二组前往了...
4
2019 - 03 - 16
3月16日上午,中国孔子网传统文化研学基地揭牌仪式在曲阜市机关招待所举行。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秘书长刘廷善先生、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先生、孔子博物馆馆长孔德平先生、中国孔子网总编王承山先生莅临指导,尼山圣境、三孔旅游等单位的领导以及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出席了仪式。仪式上,中国孔子网副主编杨光向来宾介绍了基地的整体规划和前期筹备情况。刘廷善、杨朝明、孔德平、王承山、彭庆涛等专家先后致辞,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国孔子网在曲阜设立传统文化研学基地,很有必要且十分重要,将来一定会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重要阵地。刘廷善先生说,新时代是一个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历史的时代,在曲阜彭门创作室成立中国孔子网传统文化研学基地,有利于发挥曲阜圣人之乡的优势,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杨朝明先生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细致阐释了在彭门创作室成立研学基地的重大意义,并代表孔子研究院表示了对基地建设的支持。孔德平先生对研学基地的成立表示祝贺,对彭庆涛先生丰富的人生阅历、丰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表示钦佩,并赞许以彭庆涛先生领衔的彭门创作室,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王承山主编介绍了中国孔子网的发展过程,同时对曲阜当地领导和各界同仁为中国孔子网的发展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王君毅先生高度评价了彭庆涛先生的学术成就,并认为彭门创作室一定能将研学基地建设好,同时表示了尼山圣境对基地建设的支持。...
5
2020 - 09 - 27
献礼尼山,恭祝孔诞——彭门课题成果亮相第六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9月27日上午,2020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第六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开幕。期间,彭门创作室最新课题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式亮相,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系”是山东省委宣传部组织实施的2019年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重点项目,由山东出版集团、山东画报出版社策划出版,彭门创作室承担课题创作。该课题以国家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针政策为根本准则,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基本指导,旨在做好《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章句的疏解和现代性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系》采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与《十三经注疏》为底本,英文对照主要参考理雅各(James Legge)经典翻译版本,对极具现实意义的章句进行现代性阐释,结合现实生活,挖掘其时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系》以其极富创新性的编排方式和鞭辟入里的经典阐释引起学者们的广泛讨论和一致赞赏。杨朝明先生评价此书说:“《中国传统文化书系》兼具历史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国际性、学术性与普及性、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确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佳作。该书出版,将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际文化交流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系》由著名文博专家、彭门创作室导师彭庆涛先生担任主编,孙永选...
6
2024 - 01 - 14
2024年1月13日,2023年度总结暨集体办公会议在彭门创作室召开。彭门创作室导师彭庆涛老师,孙永选老师,高尚举老师,创作室成员郭云鹏、张博、李瑞利、李懂浩、谷骋、刘璐、薛兆恒、孙加兵、宋志轩、金之昊、王伟臣等参与会议。会议首先播放了《圣城研礼 弘道游艺——传统文化“双创”进程中的彭门创作室》纪录片,使全体成员加深了对彭门创作室的了解,加深了同学的集体荣誉感。接着进行各部门的年度总结。学术部年度总结由孙加兵汇报、郭云鹏完善。总结了过去一年取得的成果,并提出2024年学术规划:1.蒙学系列丛书《三字经》完成正式出版,2.古籍《孔氏家仪(含问答)》《仪礼图》《泮宫礼乐疏》整理,3.八卷本中华礼乐丛书出版,4.《阿胶志》出版等。新的一年学术课题继续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和写作能力为目的。媒体部由金之昊总结:在新的一年里,媒体部要努力扩大彭门影响力,做好学生遴选和培养的工作,宣传导师成果,探索新内容,推进宣传课题取得重大进展。办公室由张博总结年度收支,对2024年的收入和支出进行细化规划。由李懂浩进行掌故知鲁的寒假任务安排,明确写作方法和基本路径,分析写作常见问题。由孙加兵进行《三字经》课题安排,分为三个阶段,明确具体要求,明确课题中重大问题和解决方法。最后进行师生恳谈,各位同学依次发言,回顾去年的收获,展望新的一年的规划。
7
2019 - 04 - 17
2019年3月30日下午,彭门资讯联合中国孔子网共同拍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示范教学视频录制工作在颜府圆满完成。由彭门创作室导师彭庆涛先生主编、泰山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教科书在去年秋季正式启动,邀请多位山东省教学名师、博士担任主讲教师。彭门创作室导师、曲阜师范大学孙永选教授莅临指导并审核。此次教科书示范视频录制工作在彭门创作室讲师束天昊老师“下课”声中圆满落下帷幕,拍摄完成的示范教学视频将通过中国孔子网网站、客户端面向全国投入使用,以飨广大使用泰山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的一线师生和传统文化爱好者。录制组在曲阜尼山圣境、衍圣公府、颜翰博府、文宪王庙等著名历史文化景点地进行了现场教学拍摄,益于莘莘学子重温圣贤经典,汲取圣贤学养。课程示范教学视频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总领,既突出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齐鲁文化,又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符合山东省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大纲要求,为华夏民族的伟大复兴夯实基础,对重建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历史记忆、重塑国人的精神素质具有重要价值。
8
2020 - 10 - 17
圣域研礼,弘道游艺——传统文化“双创”进程中的彭门创作室在前不久召开的第六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一套图书引发与会学者的广泛讨论,随着这套书进入大家视野的是曲阜一家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的学术团体。那么,这套书的内容是什么?这个学术团体又有何能量?为何有学者评价他们在曲阜的出现是值得分析和思考的一种文化现象?曲阜电视台魅力曲阜栏目近期播出的《圣域研礼,弘道游艺》专题节目,为我们解答了以上疑惑,带我们共同走进传统文化“双创”进程中的彭门创作室。视频观看请点击下列文字:《圣域研礼,弘道游艺》专题节目
微博圈
Copyright ©2018 - 2025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