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平台
彭门快讯
媒体报道
视频中心
齐鲁名片
彭门书架
出版图书
艺术展馆
专题画展
国画
书法
篆刻
名家题字
会务瞬间
学术风采
儒学
历史
文博
诗词
艺术
祭孔
说文解字
书画评论
媒体专栏
中国孔子网《中华礼乐探源》
济宁晚报《掌故知鲁》
山东省教科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材解读
教师培训
优质课件
彭门导师
彭门弟子
关于我们
彭门介绍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风采
>
历史
历史
舜帝郡望考
舜帝郡望考 曲阜孔子博物院 彭庆涛 汶泗流域自考古发掘的8000年前的北辛文化开始,至夏、商、周三代,连续承传,从未缺环。这种由考古资料而证实和建立起来的完整的、系统的、久远的文化谱系,毋庸就全国来说,既使在世界上也无任何一个地区能够与之比肩。如果说中华文明的古老辉煌和连续发展,成为世界文化的唯一骄傲,那么,汶泗流域古老悠久、自成系统的传统文化,无疑又成为中华民族的唯一骄傲,成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和脊梁。历史发展到大汶口文化中期,汶泗流域便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率先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证据可分两大线索:一是考古发掘的大汶口文化遗存提供了佐证,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是我国唯一完整的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度的系列文化遗存;二是文献资料多所记载的人文初祖太昊伏羲氏及其父系祖先在汶泗流域的崛起。包括伏羲、炎帝、黄帝、蚩尤、少昊(玄嚣)、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伯益、皋陶等等众多的史前人物,无一不与汶泗流域以及鲁西南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专题所限,本文仅就舜帝郡望和活动范围作考析如下: 《史记·五帝本纪》曰:“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若称舜帝发迹之地,必须兼有历山、雷泽、河滨、寿丘、负夏之地,那就依次看来——历山,《五帝本纪集解》引郑玄曰:“(历山)在河东。”《正义》引《括地志》云:“蒲州河东县雷首山,一名中条山,亦名历山……历山南有舜井。”又云:“越州余姚县有历山、舜井。……二所又有姚虚,云生舜处也,及妫州历山、舜井皆云舜所耕处,未详也。”雷泽,《集解》引郑玄曰:“雷夏,兖州泽,今属济阴。”《正义》引《括地志》云:“雷夏泽在濮州雷泽县郭外西北。《山海经》云雷泽有雷神,龙首人头,鼓其腹则雷也。”河滨,《集解》引皇甫谧曰:“济阴定陶西南陶丘亭是也。”《正义》曰:“于曹州滨河作瓦器也。《括地志》云:‘陶城在...
点击次数:
212
2018
-
06
-
17
查看详情>>
舜帝
舜帝撰文:曲阜孔子博物院 彭庆涛《孟子•离娄下》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人也。” 诸冯在泗水东今平邑域内,蒙山之南有诸冯之地,现仍称诸冯村。负夏,亦称负瑕,负瑕周时为鲁邑,汉改为瑕丘县属山阳郡,武帝元光年间封鲁恭王子政为瑕丘侯,故为侯国,晋时入南平阳属高平国,南北朝时宋元嘉中始为兖州治所,即今兖州。鸣条,古载有二,其一在山西运城安邑镇,其二在河南长垣西南。河南长垣与山东菏泽仅隔济水,一水相望,又古代通属东郡曹濮之地,故应信之。 《史记•五帝本纪》曰:“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 历山、雷泽在泗水,泗水有历山、舜庙、舜井、诸冯、桃墟(姚墟)、雷泽、娥皇女英台等。《泗志钩沉》载:“历山在治东七十里,雷泽湖南脉自关山中麓南下入湖,湖心有石攒立,入秋后,湖水从石窦泻落,其声如雷,数日,湖水涸大半。湖心之石,殆即地理家所谓崩洪过渡者也。过湖正南起,为历山,其关山东路一支。环湖东滨南与历东之山相接。故湖水虽大不能西溢。山中有历山村,附近有诸冯村,有舜井,有娥皇女英台。”明嘉靖十年《重修舜帝庙记碑》载:“泗邑东南七十里有历山,乃故圣君大舜耕稼之地也。”元代《舜帝庙碑》载:“出泗水县治,溯朝阳而行,八十里之遥,有山曰历山,世传为舜帝所耕之地,其旁九男之渚,二女之台,遗迹者甚多,山之东有祠,有石刻金大安元年重修也。” 现在在泗水和平邑交界处仍有历山村和舜帝庙村,离此不远就是雷泽湖,现有临湖村,平邑现仍有桃墟村。 至于“陶河滨”,可见《韩非子》“东夷之陶若窳,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可知“河滨”亦在东夷。寿丘在曲阜,《集解》引皇甫谧曰:“在鲁东门之北。”《索隐》曰:“寿丘,地名,黄帝生处。” 负夏,即今兖州。 以上二款为我们提供了舜帝部落活动的基本区域和迁徙...
点击次数:
119
2018
-
06
-
17
查看详情>>
少 康
少 康撰文:曲阜孔子博物院 彭庆涛 少康,夏后氏第五代君王,仲康之孙而相之子。出生于有仍氏之国(今山东济宁)。在位二十八年(一说在位二十一年)。夏启死后,儿子太康即承王位,太康昏庸,不理政事,经常沉溺于狩猎,甚至因打猎着迷一百天不回宫室理政。因太康荒于政事,黄河下游少昊氏分离出来的一个氏族,有穷氏部落的首领后羿不能忍受太康的行为,便趁太康狩猎的机会,亲自带兵守住洛水北岸,当太康狩猎返回时,才发现后羿的军队已经拦住了他的归路,太康无奈之下只好在洛水南岸流亡。太康失位后,后羿立太康的弟弟仲康继任王位,而实际权力则操控在后羿手里。后羿是个著名的射箭神手。《山海经》有后羿射日的传说。仲康死,后羿总揽大权,将仲康的儿子相撵出宫室,把国家政事交于他的亲信寒浞,寒浞则趁后羿狩猎设伏杀了后羿,夺了王位,霸占了后羿的妻室。寒浞为惧怕夏后氏卷土重来,派儿子浇将相杀害。相死之时,相的妻子后缗氏为保住腹中怀孕着的孩子,自窦(地洞)而逃。后缗氏是有仍氏之女,有仍氏是伏羲氏族的四大分支之一,居于现济宁微山之间,后缗回到有仍,生下相的遗腹子少康。少康从小非常聪明,懂事后,知道了自己是夏后氏宗裔和祖上失国的经过,于是立志报仇雪恨,光复夏王朝,他发奋图强,先做了有仍氏的牧正(管理畜牧),后因少康之事被寒浞的儿子浇知道派兵来追杀少康,少康就投奔有虞氏部落,有虞氏的首领是虞思,是舜帝的后裔,世代与夏后氏亲善,虞思知道少康是夏氏后氏宗裔,就让少康做了有虞氏的庖正(管理膳食)。虞思因观少康胸有大志,其复国之志必成,便将两个女儿嫁给他,还给了他一成(十里见方)之地、一旅(500人)之人为军兵。少康有了自己的复兴基地,又有了自己的军旅,便秘密召集夏王朝旧臣,积蓄力量,准备复国。与此同时,有个逃居在鬲(山东德州)的相的旧臣伯靡,应少康之召,招集流亡,并联合有鬲氏的军队,会合斟寻、斟灌两地...
点击次数:
138
2018
-
06
-
17
查看详情>>
少昊
少昊撰文:曲阜孔子博物院 彭庆涛 少昊是父系社会中期的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古代文献对其记载多种多样,就名字而言,又作“少皓”、“少皞”、“少皋”,又称“朱宣”、“白帝”、“金天氏”、“穷桑氏”,《帝王世纪》说:“少昊帝名挚,字青阳,姬姓也。”《尚书·正义》:“少昊金天氏,名挚,字青阳,一曰玄嚣,已姓,黄帝之子,母曰女节,以金德王,五帝之最先。”《帝王世纪》、《春秋元命苞》、《初学记》皆言少昊母曰女节,见大星上流华渚,感生少昊。《史记·五帝本纪》言黄帝“取西陵氏之女,是为螺祖,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索隐》言“玄嚣青阳是为少昊,继黄帝立者。”古典籍记述较为离奇的是《拾遗记》:“少昊以金德王,母曰皇娥,时有神童,容貌绝俗,称为白帝子,即太白之星,降于桑际,与皇娥嬉戏,及皇娥生少昊,号曰穷桑子。”故事说的是少昊的母亲皇娥原是天上的织女,疲倦时常常轻摇木筏到银河里倘佯,当她来到穷桑的沧茫之浦时,遇到一位容貌俊美的神童,自称为白帝之子,即太白星之精。这位太白星化身的英俊少年来到穷桑与皇娥相遇,二人彼此一见钟情,常在一起游戏玩耍,乐而忘归,经过一段浪漫的恋爱,皇娥便怀孕,后来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叫挚,为了纪念二人在穷桑相遇之缘,因此又称挚为穷桑氏。司马迁在《史记》中没有将少昊列入五帝,但在《历书》中说:“少皞氏之衰也,……颛顼受之……。”此语引自《国语·楚语下》,说颛顼是继少昊而立的。《兖州府志·帝迹志》云:“少昊金天氏,姓已名挚,黄帝之子玄嚣也,母曰螺祖。……感大星如虹,下临华渚之祥而生帝。黄帝之世降居江水,邑于穷桑,故曰穷桑氏,国于青阳,亦曰青阳氏,有圣德,以金德王天下,故曰金天氏,其立也,凤鸟适至,故以鸟纪官。”有关少昊以鸟纪官的传说可见《左传·昭公十七年》:“郯子来朝,公与之宴。...
点击次数:
150
2018
-
06
-
17
查看详情>>
三皇五帝考辩
三皇五帝考辩山东曲阜孔子博物院 彭庆涛 曲阜及其周围地区自今考古发掘的8000年前的北辛文化开始,至夏、商、周三代,连续承传,从未缺环。这种由考古资料而证实和建立起来的完整的、系统的、久远的文化谱系,毋庸就全国来说,既使在世界上也无任何一个地区能够与之比肩。如果说中华文明的古老辉煌和连续发展,成为世界文化的唯一骄傲,那么,邹鲁地区古老悠久、自成系统的传统文化,无疑又成为中华民族的唯一骄傲,成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和脊梁。历史发展到大汶口文化中期,汶泗流域便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率先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证据可分两大线索:一是考古发掘的大汶口文化遗存提供了佐证;二是文献资料多所记载的人文初祖太昊伏羲氏及其父系祖先在汶泗流域的崛起。本文主要从古史传说和文献资料的角度,论述邹鲁地区史前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力图在集纳纷纭众多的历史碎片中,拂去各种虚妄的迷尘,鞭辟入理地寻找和勾勒以三皇五帝为代表的原始文明演进的脉络和踪迹。 太昊伏羲氏在汶泗流域的崛起 (一)首先应当说明的是,在人类诞生进化的漫长时空中,将人类智慧的积累乃至大自然变化的功能集中在某一个“神人”或“英雄”身上,这是世界上每一个民族的童年时期的正常现象。我们也只好承认这种历史演变的规律,即一切民族的历史都是从神话开始的。那么,远古先祖神圣们的名字也就不会是确指的某一个人,而是其氏族部落以及延续若干代的统称,甚至又以幻化的形式出现。因此,神话中有历史的影子,历史中有神话的因素,也正是由于二者的混淆杂糅加大了科学分辨的难度,但又同时提供了相互参照的印契,加之文物考古的不断发现,更好地梳理和把握汶泗流域史前文化演变的轨迹,则是大有希望并也是科学可信的。探索人类的起源并确立自己的祖先,这是世界各民族的先民们所无一回避的主题。中国以氏族血缘为纽带和根基的祖先崇拜可称世界之甚,...
点击次数:
249
2018
-
06
-
17
查看详情>>
曲阜历史状元榜
曲阜历史状元榜中国历史上从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壬午科开始选状元,到清末光绪三十年(公元1905年)甲辰科止,历史上共产生了近800名状元;现在能考知姓名的状元共596人,其中可以考证的山东籍状元36人,分布在全省17个县市。曲阜共产生7名状元,为山东之首。 曲阜历史上第一位状元:颜康成,颜子38代孙,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状元,任太子舍人、崇文学士。 孔氏后裔第一位状元孔敏行,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状元。学士。 一门兄弟三状元孔纬,字化文,孔子第40代孙,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状元。曾任刑部尚书、御史大夫、集贤殿大学士、司徒等职,封鲁国公。孔纁,孔纬之弟,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年)状元。孔缄,孔纬、孔纁之弟,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状元。其子孔崇弼亦登进士科,官至散骑常侍。孔纬、孔纁、孔缄兄弟三人在17年间相继考中状元,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一门兄弟三状元。 一门兄弟两状元孔振,孔子直系后裔三十九代孙文宣公孔策的长子,唐懿宗咸通四年(863年)状元,官至御史。孔拯,文宣公孔策的次子,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状元。 孔子后裔中取得功名的约有5000人,其中进士240人、举人443人。颜氏后裔除颜康成外,颜子四十代孙大书法家颜真卿于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参加尚书省科试进士及第。颜氏后裔颜复于宋嘉祐二年(1057年)以京东隐逸策试中书省,被考官欧阳修取为第一名。颜子五十六代孙颜胤绍为明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进士。
点击次数:
321
2018
-
06
-
17
查看详情>>
秦始皇东巡再探 (彭庆涛)
秦始皇东巡再探山东省曲阜市孔子博物院 彭庆涛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从公元前220年至公元前210年,先后大规模出巡五次。有关秦始皇出巡的原因,历史上多有总结,大体归纳为:一、“先帝巡行郡县,以示强,威服海内”(《史记·秦始皇本纪》)。通过巡游四方,宣扬秦始皇的成功与威德,镇服人民。二、“治驰道,兴游观,以见主之得意”(《史记·李斯列传》)。目的主要为游山玩水。三,寻仙山,寻仙人,找长生不死之药。秦始皇晚年迷信神仙,自号真人,放弃称“朕”,几次到沿海一带,以期长生不老。对于秦始皇出巡的实际结果,历史上亦多给予了反正两方面的总结。正面的:一、对于加强封建统治,视察前线,巩固边防起了一定的客观作用;二、治驰道,疏交通,有一定的政治、经济意义;三、出巡中也做了一些整齐四方风俗的事情,用先进的封建文化去改造一切不合时宜的陋风恶习,以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反面的总结主要是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由此而经人民加重了极为学生的负担。多次出巡,其总体上讲,是虐民害物之暴政。其实,事实上并非这么简单,笔者认为:第一,出巡是秦始皇选择的勤政手段;第二,秦始皇东巡具有深刻的社会稳定意图;第三,秦始皇东巡具有深刻的思想文化意图。 一、 出巡是秦始皇选择的勤政手段秦始皇灭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统一,社会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兼并战争的历史史命已经完成,摆在秦始皇面前的是如何治理统一的国家。秦始皇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理统一国家的君王,前无古人,这就必然决定了秦始皇任何的治国方略都将是全新的尝试。首先,在行政体制上,采用什么方式,什么策略能够有效的管理?在秦始皇的统一政令中,最根本的是统一法度。战国时期“诸侯异政”,政治法律制度不尽相同。灭六国后,废除各国原有的礼义法度,推行自商鞅变法以来的秦法制度,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点击次数:
153
2018
-
06
-
17
查看详情>>
两汉文献与古史研究 (彭庆涛)
两汉文献与古史研究彭庆涛 以曲阜为中心的汶泗流域是华夏文化的原发性区域,在研究原始文明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汉代文献所带来的困惑,为辨别两汉文献的真实性有必要其进行必要的考证和辨析。 汉代是中国思想学术文化史上获得辉煌成就的时代,继往开来,早已被公认为是中国文化史上通古达今的里程碑。汉代文献也是我们研究先秦史无法替代的范文资料,特别是研究史前史,除考古发掘资料外,都必须走进汉代文献中去。然而,汉文献资料的繁杂与不确定因素,又给先秦史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从事先秦史特别是史前史的研究,就不得不首先研究汉代文献。汉代文献的形成,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继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趋向于统一、又经秦“焚书坑儒”的背景下,通过官司方的诱导,逐形成一个文化群体,其学术文化特点是以经学为外壳,以整理和注解经书为主,编撰讲解相结合。尽管在这个学术群体当中又有着门派之分,甚至派别之间也曾进行过相当激烈的斗争,但作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它们又都尊孔子为圣人,把儒家经典看做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条,都以经书为思想资料来阐发自己的全部理论,在政治上,它们都谄媚于封建统治者,鼓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理论,维护封建皇朝政治上的统一和封建帝王的权威,在社会伦理思想上,它们又提倡三纲、五常、六纪等封建道德信条,使儒家宗教化,经学神学化,孔子教主化。再加上谶纬迷信思想的贯通,便形成了汉代学术文化的主流色彩。这个文化群体中,无论是在朝在野,都积极兴办教育,聚徒讲学,传授各种知识,通过他们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经生,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文化学术活动中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因此,经过他们之手编撰、整理、注解的各种文化典籍,也就无不打上历史的烙印。翻开先秦的文献典籍,几乎毫无例外地都能看出汉人思想的影子,亦可证一斑。在这里,笔者绝非是受疑古思潮的影响,更不...
点击次数:
99
2018
-
06
-
17
查看详情>>
共
19
条
页次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Copyright ©2018 - 2025 曲阜彭门文化
鲁ICP备2022019412号-1
网站地图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鲁公网安备 37088102000307号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