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祥雨

日期: 2024-03-14
浏览次数: 21

陈祥雨

陈祥雨,男,汉族,中共党员。1999年生,山东莒县人。本科,艺术学学士,书法学专业。现任职于齐鲁理工学院。

相关弟子 / STUDENT More
  • 发布时间: 2018 - 05 - 12
    殷永泉。男,山东龙口人,1966年5月生,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教育部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环保总局清洁生产审核师,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工业园规划专家,环境标准专家,山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山东省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山东省清洁生产专家,山东大学环境影响评价委员会委员。
  • 发布时间: 2018 - 05 - 12
    张立民,号古舟,1972年出生于桓台,山东大学历史学本科。大学期间入室文博专家彭庆涛门下,习印自汉印入手,博采众家,二十余载。现就职于中共淄博市委党史委,长期从事党史工作,参与大量历史文稿的编撰工作。
  • 发布时间: 2018 - 05 - 12
    林建强,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1988、1991和1998年在山东大学取得微生物工程学学士学位、微生物学硕士学位和微生物学博士学位。其中,1996至1998获得中日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资助在大阪大学从事博士论文研究,2000-2001在韩国做博士后研究,2002、2003在韩国做短期访问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工业微生物与发酵工程。主要从事的研究课题包括微生物冶金、微生物采油、生物质转化等。
  • 发布时间: 2018 - 05 - 12
  • 发布时间: 2018 - 05 - 07
    张博,号闻达,1979年生于山东曲阜,本科学历,自幼受儒家文化熏陶,少长入室文博专家彭庆涛先生门下,师宗徐悲鸿、王学仲先生一脉。习印自汉印入手,师法邓石如、赵之谦,近临吴缶翁。治印多涂墨就石,空间成像布局,不依印床,刀法不局;章法追求密不压抑,疏可走马;意境力求直者苍劲而有笔力,弯者圆滑且见精神。习印二十余载,国内书画艺术家慕名治印交流者达百人之多,曾为著名艺术家王学仲、于志学、孙伯翔、朱学达、吴泽浩、张仲亭等先生治印交流。篆刻作品被《学习用典——习近平重要讲话引文典故》《激扬文字--毛泽东诗词》《长征路上》《画说山东抗战》《三经楷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中华翰墨艺术宝库》、中国文物报、大众日报等书籍、画册、报刊系列收入。参与编撰大型历史文化丛书《孔孟故里历史文化丛书》《艺以弘德而无止境》《中华传统礼乐丛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诗书传家志同道合节俭戒奢激扬文字抱诚守信实事求是师法自然居安思危天涯共此时中华传承毛泽东《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 发布时间: 2018 - 04 - 10
    曹帅,男,1990年生于山东宁阳,曲阜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山东大学历史学硕士。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师从方辉教授,研究方向为夏商周考古,参与鲁西堌堆遗址调查及保护规划、高青店子南遗址勘探记录、滕州北台上遗址野外发掘等工作。在《济宁晚报》“掌故知鲁”栏目发表《商周十供》《曲阜古泮池》《孔庙先师手植桧》等文章,参与编写山东省地方必修课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段),参与编写《中华礼乐丛书》并担任《中华古乐研究》一书的主撰。
每月赛事
推荐阅读 / News More
1
2018 - 06 - 27
人民网曲阜6月23日电 (张代生)《中华传统礼乐丛书》启动仪式22日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行。该系列丛书已由山东画报出版社申报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在当天的启动仪式上,《中华传统礼乐丛书》主编、著名礼乐研究专家、彭门创作室冠名导师彭庆涛先生向大会介绍了课题整体规划和前期筹备情况。与会专家和课题组成员将在接下来的三天中,充分讨论丛书的编写规划,各分册的创作纲目、体例和内容。《中华传统礼乐丛书》由彭庆涛先生和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彭门创作室导师孙永选先生联合主编,教授孟继新、刘岩等领衔主创。著名史学家安作璋、孟祥才和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担任学术顾问。丛书包括《中国古代国家祭祀》《中国古代人生礼俗》《中国古代规范服饰》《中国古代乐典乐学》《中国古代民间祭祀》《中国古代行业祭祀》《中国古代节庆礼俗》《中国古代家族礼制》等分册,涵盖了中国古代传统礼乐文化的全方面、各层次。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勇立潮头的彭门创作室对中华传统礼乐文化进行全面研究、细致剖析、形态复原和系统阐释,对重建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历史记忆、重塑国人的精神素质具有重要价值。丛书由中国孔子基金会指导,曲阜彭门创作室承担,曲阜尼山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曲阜市三孔文化旅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道可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孔子网融媒体联合出品,苏州汉声乐器有限公司和天津孟雒川服饰有限公司协作,山东画...
2
2019 - 03 - 16
3月16日上午,中国孔子网传统文化研学基地揭牌仪式在曲阜市机关招待所举行。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秘书长刘廷善先生、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先生、孔子博物馆馆长孔德平先生、中国孔子网总编王承山先生莅临指导,尼山圣境、三孔旅游等单位的领导以及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出席了仪式。仪式上,中国孔子网副主编杨光向来宾介绍了基地的整体规划和前期筹备情况。刘廷善、杨朝明、孔德平、王承山、彭庆涛等专家先后致辞,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国孔子网在曲阜设立传统文化研学基地,很有必要且十分重要,将来一定会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重要阵地。刘廷善先生说,新时代是一个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历史的时代,在曲阜彭门创作室成立中国孔子网传统文化研学基地,有利于发挥曲阜圣人之乡的优势,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杨朝明先生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细致阐释了在彭门创作室成立研学基地的重大意义,并代表孔子研究院表示了对基地建设的支持。孔德平先生对研学基地的成立表示祝贺,对彭庆涛先生丰富的人生阅历、丰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表示钦佩,并赞许以彭庆涛先生领衔的彭门创作室,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王承山主编介绍了中国孔子网的发展过程,同时对曲阜当地领导和各界同仁为中国孔子网的发展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王君毅先生高度评价了彭庆涛先生的学术成就,并认为彭门创作室一定能将研学基地建设好,同时表示了尼山圣境对基地建设的支持。...
3
2020 - 09 - 27
献礼尼山,恭祝孔诞——彭门课题成果亮相第六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9月27日上午,2020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第六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开幕。期间,彭门创作室最新课题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式亮相,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系”是山东省委宣传部组织实施的2019年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重点项目,由山东出版集团、山东画报出版社策划出版,彭门创作室承担课题创作。该课题以国家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针政策为根本准则,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基本指导,旨在做好《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章句的疏解和现代性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系》采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与《十三经注疏》为底本,英文对照主要参考理雅各(James Legge)经典翻译版本,对极具现实意义的章句进行现代性阐释,结合现实生活,挖掘其时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系》以其极富创新性的编排方式和鞭辟入里的经典阐释引起学者们的广泛讨论和一致赞赏。杨朝明先生评价此书说:“《中国传统文化书系》兼具历史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国际性、学术性与普及性、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确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佳作。该书出版,将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际文化交流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系》由著名文博专家、彭门创作室导师彭庆涛先生担任主编,孙永选...
4
2022 - 07 - 12
2022年7月4号,彭门创作室为推进《阿胶历史文化通典》课题,前往聊城东阿收集素材,部分《阿胶历史文化通典》课题组成员参加了此次考察之行。本次考察之行由彭门导师彭庆涛先生带领彭门弟子,共分为三组,一组由朱雅斤带队,二组由郭云鹏带队,三组由尚树志带队,各组分工明确,组织纪律良好,收集到大量有效素材,为后期的创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7月4日,《阿胶历史文化通典》课题组成员上午八点集体从曲阜出发。下午前往了毛驴博物馆、阿胶城、阿胶博物馆、全透明生产车间,收录了大量关于毛驴和阿胶工艺发展的图片资料和录音材料。考察之行初步细化了课题组成员对于阿胶生产过程的认知,对于古迹的参观也提升了课题组成员对于东阿的历史感悟和思考,对于阿胶的生产与发展历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7月5日上午,课题组全体成员前往参观曹植墓,梵唄寺,对于东阿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有了更深刻的体悟。下午则前往聊城东昌府区参观光岳楼,提高了课题组成员对于整体地区文化的认识。7月6日,课题组成员前往阳谷的古阿井阿胶厂,探访了古阿井遗迹,岳家庄,海会寺,了解了阳谷地区的丰富文化底蕴。课题组成员对陶厂长,陈站长和当地的炼胶老工匠进行了采访,收集了大量录音材料和图片材料,对阿胶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7月7日,各小组依旧分组行动,一组前往了泰安市东平县旧县乡,走访群众,考察古东阿治所,考察了霸王墓,狮耳山,洪顶山摩崖石刻,二组前往了...
5
2024 - 01 - 14
王学仲先生是当代全能型的书画家,其书法功底深厚,尤长于行草书,兼善山水人物花鸟,画画以山水为主,作品豪放雄健,跌宕多姿,他一生不争名,不图利,学风务实,严谨守身,境界超凡。王学仲(1925-2013)1925年生于山东滕州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彭门创作室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天津书法家协会主席“黾学”学派创始人1953年起在天津大学任教创立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王学仲先生的山水画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他的画不受成法和自然形象约束,造境奇绝、优美,洋溢着一种飘逸的轻松感。他的山水画“款式”很多,繁密葱荣,疏落款款,清新亮丽,粗野豪壮,但不管画哪一种,在他神笔一挥,便可“统领”笔墨,潇洒写出,拙朴野逸,大有使观者心醉神迷之艺术魅力。王学仲先生的艺术誉满国内外,但他的成才经历却是艰辛而漫长的。1925年10月23日,王学仲出生在山东省滕州市宁家村一个书香人家。5岁那年就跟着教书的父亲上学,开始学写毛笔字,一直练到17岁,其中还到处拜师访友学习绘画。后来,王学仲考取了北平京华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从邱石冥、吴镜汀、容庚、齐白石、黄宾虹等名师大家学习书画。1946年夏天,中国书画名家徐悲鸿先生就任北平国立艺专校长。王学仲的才华得到了徐悲鸿先生的赏识,在徐先生的鼓励下,王学仲来到北平国立艺专深造。王学仲先生在艺专新生报到的那一天,有几幅书诗画一体的作品引起了徐悲鸿校长的关注。徐校长...
6
2024 - 03 - 09
《走进孔子(中英文)》建设座谈会召开为提高办刊质量、扩大刊物影响力,3月2日,由孔子研究院主办、《走进孔子(中英文)》编辑部承办的《走进孔子(中英文)》期刊建设座谈会在孔子研究院召开。特邀专家、期刊编辑委员会代表围绕拓展优质稿源渠道、进一步提升期刊影响力展开交流探讨。大家充分肯定了《走进孔子(中英文)》在过去两年中取得的成绩,并围绕贯彻落实“两创”要求,就刊物定位、栏目设置、进一步提升海内外影响力等方面相继发言,希望刊物可以在未来发展中进一步明确办刊方向、体现时代精神、注重传播创新,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普及工作。“青瓷百咏”特展在浙江开展      3月3日,“如瓷·出色”百名非遗传承人“青瓷百咏”暨青瓷文创特展在浙江展览馆开展。此次展览以兰花为主题,由100名青瓷非遗传承人创作100件青瓷兰花作品,将非遗文化与家风文化相结合,展现“瓷兰气韵、君子如兰”的文化气息和“耕读传家、孝廉传世”的厚重家风。  此次展览主题为“青瓷百咏”展。100名青瓷大师把以“兰”为主题的百首诗词、百幅书法、百幅绘画、百方印章、百幅拓片作为素材,二次创作出100件青瓷作品,托物言志、以文化人,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展览还平行展出“兰花百咏”诗书画印,即以“青瓷百咏”作品为素材,由来自全国的实力派名家创作100首诗词...
7
2024 - 07 - 13
从“春不老”扯到“金学”话先从“春不老”说起。《金瓶梅》小说中提到过这一种菜的名字,我的老家在鲁南,山东南部把“春不老”后加“子”字,叫“春不老子”。为什么叫“春不老”呢?这是指春天的小白菜不像秋天的大白菜那样得到长足的生长,要到长老了、成熟了再吃,趁春天吃这种嫩白菜,与大白莱的季节、味道都有区分之故。这就引出一段戏文,就是先要知道写《金瓶梅》的人是谁,然后才好知道作者是哪里人,讲的是哪地方话,正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讲了好多北京话。以前推测《金瓶梅》为明代的文人王世贞所作,王世贞是江苏的太仓人。近年研究者因为《金瓶梅》的署名叫兰陵笑笑生,兰陵在明代属于现在的山东峄县,那里以出现过李白夸赞的兰陵美酒而出名。加上书中有不少的鲁南方言,就又把作者推定为明代出的一位才子贾三近,当然还有不少论据。如果贾三近讲的地方话和我所讲的一致的话,那就是“小白菜”而非“雪里蕻”,在峄县径称“雪里蕻”为“雪菜”或“腊菜”。可惜这部小说的53至57回,是江苏人用吴语补成的,清代的沈德符就笑话这五回写得不伦不类。《金瓶梅》把明代社会的风物人情,典章制度,建筑服饰,器物饮食,写得细致入微;特别是语言细腻,娓娓动听,人物刻画入神,我想假如没有《金瓶梅》的产生和影响,就不可能引导出一部伟大的《红楼梦》来,这是照耀明清两代的两部大奇书。如果说《红楼梦》是一部反映清代的大百科全书,那么《金瓶梅》就应是反映明代的大百科...
8
2024 - 07 - 13
从中国历史分合谈治乱之道我中华为炎黄胄裔,立国亚洲,具五千年文明历史,以三皇为帝祖,以神龙为象征,以玄黄为肤色。禹铸九鼎,分职九州,方域贡物,早已形成中国人爱统一、颂治平的心理素质。因为禹甸舜土,为我们的世代人民树立了一个和平安乐而统一的国家榜样,而在当时即有献曝击壤之民,传为历代歌颂统一升平的佳话。在每逢国家阽危,国祚存亡的危急关头,都有诤臣义士,挽狂澜于未倒,所谓“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作为救亡图存的最强者。因此中国历经千灾万劫而不隳金身,就是由于中华民族在历史上造成了一股强大的凝铸力,不管是外侮侵略还是内乱袭来。炎黄子孙凭借的即是炎帝赋予的血统,轩辕秉承来的脊梁,共工触不动的天维地柱精神。共同的哲学文化之维系,使中华子孙,绳绳相继,宛如巨大的磁铁,吸引着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与信仰,欢聚于一个民族大家庭之中,共同生息繁衍,彼此关爱尊重,以至万纪亿世而保持各民族和睦团结,数千年的向心而不涣散之力量。我国版图辽阔,民族繁多,综观数千年多变之历史,其间风云变幻,忽分忽合,但其总的规律却是乱极思治,离而思合,战而思和,分久必合,最终还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炎黄血脉不变,真是血浓于水,骨坚于柴。无论汉、满、蒙、回、藏以及诸多民族,历史上出现了若干争端,而仍能亲和相依,宛然似一个磁场,一块磁铁,紧紧吸引在一起,一直作为一个泱泱大国屹立于世界之林。即从黄帝与蚩尤之战算起,中国内部之战争迭起,但...
微博圈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