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纬
孔纬,字化文,孔子四十代孙。唐宣宗朝状元。
《阙里文献考·子孙著闻》说:孔纬“父遵孺,华阴丞,纬少孤,依诸父温裕,多与有名者游,故才誉早成。唐宣宗大中十二年擢进士第。”孔纬的父亲孔遵孺是华阴县的县丞,死于华阴任上。孔遵孺去世的时候,孔纬年龄尚小,他的叔父温裕官至天平节度使,堂叔孔温业做过吏部侍郎、太子宾客。孔纬藉叔叔们的余荫,结识了不少达官贵人,年龄不大,便有了名声。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孔纬参加省试。帖经、杂文、时务策三场考试下来,共录取进士三十名,孔纬高中榜首。后又经过吏部考试,孔纬被委任为秘书省校书郎,掌校勘典籍。
孔纬任秘书省校书郎不久,“东川崔慎由表置幕府。从崔,铉淮南复从。”(《曲阜县志·孔纬传》)孔纬又在剌吏崔慎幕下为官,崔慎改任河东节度使,孔纬乃旧相随。懿宗咸通四年(863年)五月,冯翊(今陕西大荔)人杨状出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臣之一。他奏请任命孔纬为长安尉,主管长安县的治安。
僖宗初年,孔纬出任御史中丞。御史中丞是御史大夫的佐官,职司监察。
“纬器志方雅,疾恶如仇,中外闻风,不绳而自肃。”(《阙里文献考·子孙著闻》)孔纬虽然儒雅,但疾恶如仇。他上任后,百官闻风而悚,不绳而自肃,奸邪之辈更是望而生畏。
不久,孔纬由御史中丞,迁为户部侍郎,从户部侍郎转为兵部侍郎,后又转为吏部侍郎。吏部职掌官吏的铨选,居六部之首。自唐懿宗以来,官吏的选拔便不以真才实学,私情、贿赂成风。孔纬做为吏部的长官,走他后门的人络绎不绝,光是达官贵人送来的请谒信,就堆满了他的几案。孔纬对此一概回绝,一律遵照制度办事。这样就得罪了一批达官贵人,他们对孔纬进行诋毁和诽谤。在这种状况下,孔纬被调离吏部,做了一位太常卿,职司皇家的宗庙文化。
孔纬生活的那个年代,正是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时候,国势颓败,各地农民起义不断,造反频发。僖宗乾符二年(875年)初,濮州(今河南范县)人王仙芝在长坦聚众起义。冤句(今山东菏泽)人黄巢率众起义响应。义军迅速壮大,席卷大地。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初,黄巢麾军攻潼关,向长安逼进,唐廷惊恐万状。僖宗出城西逃,辗转入蜀。孔纬随驾扈从。
入蜀后,僖宗委任孔纬为刑部尚书,兼理户部事务。但“宰臣萧遘,在翰林时,与纬情旨不协,至是因户部取不充,移之散职,改太子少保。”(《阙里文献考·子孙著闻》)中和三年(883年)四月,在官军和沙陀贵族李克用的围攻下,黄巢被迫撤出长安。翌年六月,黄巢退至狼虎谷(今莱芜西南),部众丧失殆尽,绝望自刎。在蜀的僖宗君臣闻讯大喜,动身还都。中和五年三月,僖宗的车驾进了长安城。虽然黄巢的义军被镇压了,但大唐的天下从此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因历数宦官田令孜之罪,而激怒了田令孜,于是,田令孜率邠宁节度使朱玫、凤翔节度使李昌符等讨伐王重荣,结果被王重荣打败。沙陀贵族李克用,乘田令孜的中央军战败之机,进军长安,田令孜慌忙下令焚烧长安,劫持僖宗西逃陈仓(今陕西宝鸡)。孔纬再次扈从相随至陈仓。朱玫耻为田令孜驱使,遂与王重荣结盟,联名上书,请诛田令孜以谢天下。田令孜害怕,深夜劫持僖宗逃至兴元(今陕西汉中)。
过了几天,忽有诏书传来,命孔纬为御史大夫,率百官赴兴元。孔纬受诏,忙去见宰臣萧遘、裴澈。萧、裴二人因怨怒田令孜,不愿前往,称病不见孔纬。孔纬又命属吏督促百官上路,他们以没有朝袍、朝笏为由拒行。“纬曰:吾妻疾旦暮尽,丈夫岂以家事后国事乎,公善自谋,吾行决矣。往见李昌符曰:诏书再至,而群臣顾未行,仆大夫也,不敢后,愿假兵护送天子所。昌符具资装送之。”(《曲阜县志·孔纬传》)孔纬到了陈仓,听说邠宁节度使朱玫率军来迎驾。孔纬判断,朱玫此来,不怀好意,必有反叛企图,建议皇帝:“关邑阸狭,不足驻六师,请帝幸梁州,即日去陈仓。”(同上)果然不出孔纬所料,僖宗一行刚离开,朱玫的大军便包围了陈仓。
可以说,孔纬为保护僖宗的安全离开,立了大功。僖宗一行到了褒中,诏拜孔纬为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旋改为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孔纬成了僖宗的宰臣。朱玫被杀,京城收复,僖宗还都,诏拜孔纬为尚书左仆射,特赐“持危启运保乂功臣”;还赐他铁劵,恕十死罪;又赏给他天兴县一座庄园,长安城善和里一座府邸。
“僖宗崩,充山陵使,僖宗祔庙,纬准故事,不入朝。昭宗遣中使召赴延英令,依旧视事,进加司空。以太学焚残,乃兼领国子祭酒,完治之。蔡贼秦宗权伏诛,进阶开府仪,同三司,位司徒,封鲁国公。”(《阙里文献考·子孙著闻》)僖宗驾崩后,唐昭宗李晔即皇位,仍器重孔纬,甚至被封为鲁国公。
孔纬崇尚礼义,刚正不阿。有个叫李顺节的人,颇得昭宗信用,为天武都头领浙西节度使,旋即又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当朝宰臣,号称“天武相公”。李顺节去中书省受百官祝贺,掌礼仪的官员问孔纬,是否让百官列队,孔纬说,李顺节本官仅是一个都头,无需列队。等到李顺节趾高气扬地来到中书省时,见百官没有列队,心中大为不快。第二天朝会,李顺节委婉地问孔纬为何不列队,孔纬道,早就知道阁下不满。公卿百官,天子之廷臣。列队见宰臣,辅臣居首,是尊敬长官的意思。阁下统领天武健儿,而在政事厅受百官列队拜谒,能自安吗?若用此仪,等阁下高升,去了“都头”二字就可以了。
“帝将郊,见两中尉内枢密请朝服,有司白,中人无朝服助祭之礼,少府监亦无素制冠服。中尉怒,立令制造。下太常院,礼官举故事,亦称无中尉朝服助祭之文,谏官亦论之。纬奏曰,中贵不衣朝服助祭,国典也,陛下欲以权道宠内臣,则请依所兼之官而为之服,帝召谏官谓之曰,方举大礼,为朕容之。于是内官以朝服助祭。郊礼毕,进兼太保。”(《阙里文献考·子孙著闻》)昭宗准备祭祀宗庙,有宦官扈从,他们要求穿朝服助祭。有人援引前例,说宦官不能穿朝服助祭,少府监也没有给他们穿的冠服。宦官火了,立令制造。太常礼院也上书称,大唐帝国从无宦官穿朝服助祭之礼,谏官也弹劾宦官无礼。一时间,唇枪舌战,剑拔弩张,眼看一场大的冲突即将发生。孔纬见状,为了平息双方矛盾,避免事态进一步地发展,便上书说,宦官不得穿朝服助祭,这是国典所定;陛下若要他们参加,可依他们所兼的官职做朝服。昭宗高兴地接受了这个折衷方案。祭典礼毕,昭宗下诏,孔纬兼太保。
大顺元年(890年)夏,幽州节度使李匡威等上疏,请求讨伐作乱的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群臣都说国祚未安,不宜动干戈。宰臣张浚力主讨伐,昭宗举棋不定,便问孔纬是何想法,孔纬说:“浚言万世之利,陛下所顾一时事尔。臣见师渡河,贼必破。今军中费尚足支数年,幸听勿疑。”(同上)于是,昭宗依孔纬的建议,决定出师讨伐李克用。
谁知,出征不利,大败而归。张浚“罢相贬官”,孔纬也被贬为检校太保、江陵(今属湖北)尹、荆南节度观察使,还未离京,又贬为均州(今湖北均县)剌史。张浚、孔纬偷偷派人给汴州节度使朱全忠送信,请他出来说请。于是,昭宗诏令张、孔二人可以不就职,随便去个地方寓居。孔纬去了离京师很近的华州(今陕西华县)。
乾宁二年(895年)五月,“王行瑜、李茂贞、韩建,三镇犯阙,杀宰相韦昭度、李谿。帝以大臣朋党,外交方镇,思用骨鲠正士,遣中使趋华州召纬入朝,以疾未任上路,六月授太子宾客,其夕改吏部尚书,翼日拜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太清宫使修奉太庙弘文馆大学士,延资库使,阶爵功臣名位,食邑并如故。旬日之内驿骑敦促,相望于路。纬扶疾至京师,见帝呜咽流涕,自陈衰疾不任事,乞归田里。帝动容,令合门使送纬至中书视事。不旬日沙陀次河中同州王行约入京师谋乱,帝出幸石门,纬从驾,至莎城,疾笃。还京,家人召医视,纬曰,天下方乱,何久求生,不肯服药。九月卒,赠太尉。”(同上)
宣宗、昭宗是唐代的两位喜好儒术的皇帝,孔纬在科举考试中夺魁,与他是孔子第四十代孙的身份,不无关系。
孔纬生活的年代,正是地方势力膨涨,藩镇割据的动乱时期。孔纬步入仕途后,他并没有在乱世中随波逐流,明哲保身,而是奋起搏击,力挽狂澜。他称的上是一位有才干的忠谔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