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林——墓地文化研究 | 孔林墓祭

日期: 2018-03-30
浏览次数: 461
 孔林——墓地文化研究 | 孔林墓祭

孔林墓祭 

 孔林——墓地文化研究 | 孔林墓祭
导读

孔林墓祭自孔子卒后代代相沿,延绵不断,其规模随着庙祭的规格而不断被提升。因史料的匮乏,对孔林早期的墓祭礼仪,我们已经不能详尽的了解。但祭祀礼仪具有继承性和延续性,从明清时期孔林的墓祭情况看,孔林的墓祭内容还是非常丰富的。


 孔林——墓地文化研究 | 孔林墓祭

△孔府档案


关于墓祭,孔氏族人是这样理解的:“墓祭非古,谓是先人体魄所藏而精神所聚也。然尧祠、灵台、武王祭毕,古人已有行之者矣,不自三代下始也。且祭之为道,在申其哀敬而已,安见体魄所藏,不可以达我之忱乎?况随时展视,使兆域不荒,松楸无恙,庶几我先人得永安于地下,亦仁人孝子所不废也。”(《孔氏家仪·卷三》)孔林墓祭有多种类型,大可分为有官方组织的公祭、家族组织的家祭和家庭个体立碑时的拜谒致祭三种。

 孔林——墓地文化研究 | 孔林墓祭

△孔府照片

公祭,主要是对孔子墓的祭祀。孔子墓是孔林墓祭的核心,历来不但受到孔氏家族的祭拜,还受到皇族、权贵、文人墨客等外界人士的重视。当然,历史上对孔子的祭拜活动大多是在孔庙内举行的,孔子墓多为人们瞻仰圣迹的场所。尽管如此,史上仍不乏有关皇族对孔子墓祭祀的记载,而其他非族人的墓祭活动则难以统计。


 孔林——墓地文化研究 | 孔林墓祭

△孔府照片

孔子去世后,虽然史籍中有“鲁人世以岁时奉祀孔子冢”的记载,但规制、礼仪并不十分清晰。至东汉桓帝永寿三年(157年),鲁相韩敕修孔子墓,墓前造神门一间,东南造斋厅三间,易旧祠坛,安排民户以给扫除,是已知孔子墓祭为官方推举提倡之始。其墓祭规制必然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并具有了可以遵循的规律性。参考汉时孔子庙以太牢致祭,那么,凡墓祭其礼仪亦应用太牢之礼,或略简。以后有史料记载的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年)夏四月,“帝幸鲁,亲祠孔子,诏兖州为孔子(墓)起园。”说明孝文帝至孔子墓拜谒;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冬十一月,帝李隆基幸孔子宅,遣礼部尚书苏颋以太牢祭孔子墓,拨近墓五户长供扫除;后周太祖广順二年(952年)夏六月,帝郭威幸曲阜,拜孔子墓,勅禁樵采;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东封泰山过曲阜,以太牢之礼谒孔子墓,又给近便十户奉茔域;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遣祭,命工以王侯之制造石仪立于墓前,丰富了墓祭的文化内涵。

以上墓祭礼仪皆不详。

清代康熙、乾隆二帝拜谒孔子墓的记载最为详尽,分别是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乾隆十三年(1748年)、二十一年(1756年)、二十二年(1757年)、二十七年(1762年)、五十五年(1790年)。

康熙二十三年,圣祖玄烨在孔庙祭祀孔子后的第二天,御常服到孔林拜孔子墓。随行的王公大臣等官员提前到孔林门外下马,然后步行至孔子墓墓门前恭候;驾光禄寺堂官布置祭所,将爵案、奠池设于孔子墓前月台的正中;武备院官设拜褥。陪从皇帝的大臣、侍卫官一行至孔林门外下马,步行随皇舆进入。过洙水桥至墓门,皇帝降舆,礼部堂官前导由中门入至墓所;鸿胪寺官引王公以下三品文武大臣、待卫官员随后进入,分列在墓前享殿外两旁。

皇帝升月台诣拜褥,跪,众皆跪。执事官酌酒,大臣跪进爵。皇帝酹酒,三爵,每爵行一叩头礼,众皆随行礼。礼毕,王公大臣等先出,礼部堂官前导皇帝由中门出,升舆还临时行宫。

乾隆皇帝谒拜孔子墓的礼仪与康熙帝大致相同,其中有一次行宫设在今古泮池内,不再陈述。

家祭,是指以户族家庭为单位的林地至祭。此墓祭是随着历史的进程而发展演变的,其家祭活动亦受历史环境的制约。除约定成俗的葬后三日坟成墓祭外(俗称“筑坟”),史料记载,宋金时期亦有清明和十月一两次致祭。明代时,由于皇帝的陵墓实行的是每年三祭,孔氏族人的墓祭亦为“每岁之清明节、七月望(中元)、十月朔,并诣墓祭扫。”一直延续到清中期改为每年清明、农历十月一两次祭。改祭的原因,《孔氏家仪》中是这样解释的:“墓次中元之祭,本有释教,今沿习旧俗而行之。虽不设齐醮,终非法也。乾隆辛巳秋七月,今宗子告宗族百司曰‘中元设祭,古礼所无。自唐时始有其事,而或云:目连救母;设盂兰盆会,或云:地官建元都大醮,其语皆出于释老两家。渎祠不经,有乖祀典,其改祖庙中元一祭于中秋,庶不违礼诬祖,是庙祭固已正矣。’窃谓中元墓祭,亦所当议革者,未可拘有举莫废之义也。”

大宗户宗主祭扫的范围原则上是,“凡庙中有主者,皆祭焉”,但从有关史料查寻,除先祖孔子、孔鲤、孔伋,中兴祖孔仁玉外,大多仅祭祀自己的近祖,即所谓高、曾祖以下四代。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八月的一天,发现了孔子十九代孙孔君墓后,始为该墓专设祭坛,每年随祀。同时又特别指出,近祖则遇诞辰、忌辰皆祭于墓。

每年清明、农历十月一两次祭扫之仪为:预设牲俎、祭品及樽爵、罍洗于各墓前,衍圣公率族人到孔林,有执事、礼生随行,先至孔子墓。

(鸣唱):“排班!”列序班齐。“跪!”“伏!兴!”,衍圣公以下行一跪三叩头礼,礼毕,站立。“奠帛!”“行献礼!”

(引唱):“升坛!”“浴手!”“进巾!”“洗爵!”“进巾!”“诣酒樽所!”司樽者举羃酌酒。“诣圣墓前!跪!”衍圣公跪。

(鸣唱):“皆跪!”族人皆跪。

(引唱):“进帛!”“献帛!”“进爵!”“献爵!”“伏!兴!”衍圣公献帛、爵,行一叩头礼,族人随行,“复位!”衍圣公复位。

(鸣唱):“跪!”“伏!兴!”全体族人行一跪三叩头礼。礼毕。

随后至二世祖墓、三世祖墓、庐墓堂、中兴祖以及衍圣公高、曾祖祢(nǐ)墓,逐个依次祭扫,奠帛、酌献皆如前仪。这一天,孔庭族长还要到“启圣林”(梁公林)祭扫,如前仪。

诞辰、忌辰墓祭之仪为:墓前陈羊、豕、肴馔,主人素服就位。执事者进香,主人上香,鞠躬,拜,兴,跪。执事者跪,进酒,主人酹酒。执事者奉壶再斟酒,主人拱举,授执事者,执事者受,兴,奠于案,退。主人再拜,兴,礼毕。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只有每年清明、农历十月一两次扫墓,主妇才有机会前往孔林奠祭。其他诞辰、忌辰之祭,皆拜于祠堂。凡族中其他宗户祭墓,各并如上仪。

另外还有一种墓祭形式称之为“泛祭”,即对葬入孔林的族人无后者及殇者的祭祀。祭坛在孔子墓享殿偏东,谓之“悯无主者也”,反映出孔氏族人间的泛爱与亲情。此祭没有固定的仪式与人员,属自愿的一种墓祭形式,大凡孔氏族人都可以参加。《孔氏家仪》是这样解释的:“古礼,上殇葬以棺椁,中下殇葬以塈周,无服之殇葬以瓦棺,无分适庶,皆既虞,卒哭而附。《开元礼》:‘三殇之丧,事辨而葬,不立神主。既虞,除灵而适殇。庶子之适殇,犹附如礼。’《政和礼》又云:‘适殇者时享,皆祔食。’古来祭殇之礼,不一而成。人无后者,独不言然。据《殇之祔食》与《丧大记》:有无后,无无主之义,则成人无后者应祔食,可推。而程子为祭之等云:‘无服之殇不祭,中殇之祭终兄弟之身,长殇之祭终兄弟之子之身,成人无后者其终兄弟之孙之身。今世无后者、殇者并阙祔食之礼。’吾家旧于祭扫之日,宗子除坛、设祭以恤孤魂,意良厚矣夫。”可见,泛祭之俗由来已久。

作为曲阜本地的孔氏族人,大可遵循墓祭之礼。但也有些在异乡谋生的孔氏后裔,有的甚至在外定居多年,父辈已另择墓地,只是祖上墓冢在此,不可能每每回祭。为了规范墓祭这一庄严行为,《孔氏家仪》规定:“凡子孙外出为官,请假回籍省墓者,往祭于先人之墓,如树碑碣之仪。已属支庶,则告于其宗,为之代祭。”


立碑墓祭,是指有一定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人丧家,为逝者立碑以示时的一种祭祀。按照礼仪传统,既葬,即墓前为坛,宜于除服之后,择日立碑碣以志。旧时碑、碣有别,世人必须恪遵当朝制定的碑碣制度。明清时期,五品以上的称之为碑,六品以下称之为碣,碑碣大小也有着明确的规定(详见碑刻篇)。立碑碣时必有祭,祭属古礼之中的“吉礼”。

立碑竭之日早晨,先把打制完好的碑碣陈于墓前,拜位及客坐依次设好。此时,丧主着吉服,告于家庙、祠堂,其告文曰:“维年月日孝子某等(孙承重者曰孝孙某等)敢昭告于显考某府君神位前,曰:某等谨涓今日,实惟吉辰,敬树丰碑(树碣曰华碣),用表尊茔,敢告!”告毕,换素服与全体家属成员齐聚林内,鞠躬,四拜。

工役树碑碣完毕,来宾依次各至墓前拜,丧主位东西面陪拜。礼毕,主人拜宾,宾退至一旁。执事者陈羊、豕、祭品、尊罍,陈设完毕,主宾归于拜位。仪如家祭:执事者各司其事,主人就位,众宾、众子弟皆就位。执事者瘞毛血,迎神,主人诣盥洗所盥手,完毕,升坛,跪,众皆跪。主人上香,酹酒,俯伏,兴,众皆俯伏,兴。主人复位,执事者设馔,完毕,参神,主人及众皆鞠躬,四拜,兴,行初献礼。主人诣盥洗所洗爵,升坛,诣酒尊所,司尊者举羃,酌酒。主人至墓前,跪,众皆跪。司爵者进爵,主人受爵,拱举,复授司爵者。司爵者受,兴,奠于案,退。祝跪,读祭文,曰:“丰碑屹立,表于百世,礼既告成,不胜感怆。尚飨!”读毕,奉祝文恭安案上,俯伏,兴,退。主人俯伏,兴,众皆俯伏,兴。主人复位,行亚献礼如初献,行终献礼如亚献。执事者彻馔,退,送神。主人及众皆鞠躬,四拜,兴。祝恭奉祝文诣燎位,主人望燎,复位。礼毕,主人拜宾,宾退,主人复拜。


 孔林——墓地文化研究 | 孔林墓祭

△至圣林坊

衍圣公在世时常常深受朝廷的优渥,卒后也是,或下诏立碑,或遣官致祭。凡遇到此种情况,要设棚次承祭,其仪与府内谕祭之仪相同(见丧葬篇)。

墓祭作为一种传统礼俗,代代相沿。它的发展过程中,蕴含了古人丰富的人文理念和价值观,把生死两界通过墓祭形式紧密地贯通起来,使得生死轮回中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孔林由于孔氏家族人口众多,社会地位高低不等,故而形成了墓祭时节,成员相对集中、规模浩大、形式多样、礼仪讲究、祭品丰厚的场景,可谓是中国最为正统和典型的墓祭大典。


 孔林——墓地文化研究 | 孔林墓祭

△清末照片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杨丙震

审编:龚昌华

作者:刘岩 鲁凤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