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婚礼简述
作者:孙永选 韩振 郭耀 来源:彭门创作室
中国人历来特别重视“婚姻”事宜,因为它是联结两姓之好、繁衍后代的重要形式。婚礼,古往今来是人生礼俗中的最为重要之礼,也是家庭乃至家族中的大事。古人认为,家族的繁衍生息与血统的延续,离不开产生子嗣的婚姻之礼;国家的人丁兴旺与经济发达,也与民间婚事密不可分。故而,“婚礼”在历史进程中有着很强的社会属性。
人类自从蒙昧状态逐渐进入原始文明后,就由乱婚、群婚过渡到一夫一妻的婚姻形式,慢慢地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婚礼”。初始的婚礼,由于没有文献记载我们不得而知,大概是两家或两个部落在一起聚一下吧。抢婚则不在其列。至于“伏牺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的传说,不足为信史,但或许有着历史的影子,否则夫妇被称之为“伉俪”从何而来?
据唐杜佑《通典·第十八天子纳妃后》载:“夏亲迎于庭,殷于堂。周制限男女之岁定婚姻之时,亲迎于户。”可知我国第一代王朝就有了婚礼的雏形,到西周时期其礼制渐已完备。至此,我国传统婚礼的仪程固定并延续传承下来,无论历史上如何变故,其仪大可分为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三个阶段。
传统婚礼是我国传统文化精粹之一,大红花轿、热闹而庞大的迎亲仪仗队、拜天地、掀盖头,身穿“凤冠霞帔”“状元服”,这就是传统婚礼中的火红场景。
“婚姻”一词,古代有多种含义:
一、婚姻针对婿与妇而言,主要指“夫妇”。郑玄《礼记·经解》:“婿曰昏,妻曰姻。”而《小雅·我行其野》有“不思旧姻”、《邶风·谷风》有“宴尔新昏”之语,后人以为皆指“夫”与“妇”。又如《小雅·车辖》云:“觏尔新昏,以慰我心。”《毛传》云:“新婚为季女。”
二、婚姻指夫妇间的结合关系。孔颖达说,其好合之际,谓之昏姻。陈鹏《中国婚姻史稿》以为:“盖男女以礼嫁娶,因嫁娶而好合,故嫁娶之礼,好合之际,均称为昏姻。”
三、婚姻指婿与妇的父母而言。如《尔雅》解释“亲”:“女子之夫为婿,婿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及解释“亲属”:“妇之父曰昏,婿之父曰姻。”《左传·昭公九年》疏曰:“王有婚丧,使赵成如周吊。服虔曰:妇之父曰姻,王之后丧父,于王亦有服,义故往吊。”
四、婚姻指婿妇两家及亲党而言。因为在封建制度下,婚姻的目的就是“合两姓之好”,男女一经嫁娶,二姓便成姻戚,故婚姻便成两家亲党之称了。《说文解字》释“昏”为“妇家”,释“姻”为“婿家”。妇之党为昏兄弟,婿之党为姻兄弟。《小雅·正月》:“彼有旨酒,又有嘉肴,洽比其邻,婚姻孔云。”疏曰:“毛以为幽王彼有旨酒矣,又有嘉善之肴矣,礼物甚备矣,唯知以礼物协和亲比邻近左右与妻党之婚姻,甚相与周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