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婴儿命名礼

日期: 2014-07-01
浏览次数: 209

我国古代的婴儿命名礼


我国古代的婴儿命名礼


作者:孟继新 陈曦 姬晓灿    来源:彭门创作室

 

旧时,婴儿出生后,即由祖父母或父母给起个名,此乃“小名”。上学或成人以后再由老师或请先生按辈分给起个大名。男孩的小名有按属相干支起的,如寅戌、丙申。有按落生时祖父的年龄起的,这在明清以前很是普遍,如五十六、六十三、七十一、七十五等。有的怕婴儿夭折,起名叫狗剩、锁成、剩留、拴柱等。有希望婴儿将来时来运转,起名福成、运升、运起的。女孩儿则以美好的事物命名,如小梅、兰香、玉珍、玉翠、秀云、淑霞等。

近现代取名,时代感非常强烈,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动向。如:新中国成立时,人们给孩子起名,非常自然地想到“解放”“胜利”这样的词儿。抗美援朝时出生的小孩,“援朝”“卫国”便成了他们的名字。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跃进”“红旗”“文革”“卫东”等名字,都带有强烈的时代政治色彩。

其实,在先秦时期我国就有了庄重而虔诚的命名礼,这在《礼记·内则》《礼记·曲礼》中其谨慎、认真的态度可窥一斑。

孩子出生后与母亲要有单独的居室,外人甚至丈夫也不得入内,只能遣人前去问候以示关怀。到了第三个月月底,选一吉日给婴儿剪发并举行“命名礼”。这一天,妻子梳洗干净打扮一番,抱着婴儿前来拜见丈夫。此时,家庭中的男女老少早就洗身净面,穿着干净的正装参加婴儿的命名礼。

礼仪开始

丈夫走向正室站在台阶上,面向西;妻子由侧室抱着婴儿来到丈夫正室的东房处,面东而立。此时,有德高年长的女眷在一旁喊道:“今天吉日,儿的母亲抱着小儿来拜见父亲了。”

丈夫回答道:“你要教导小儿,尊礼守法,好好做人。”父亲上前仔细端详着婴儿,并握着他(她)的右手,经过认真思考后,非常愉悦地给小儿取了个名。

妻子听到孩子的名后说:“我记住了,将来我会使其有所成就的。”说罢,就把婴儿递给女眷。女眷将婴儿之名遍告其他家庭成员,命名仪式结束。

命名礼的最后环节,是祖父健在的要拜见祖父,祖父也要给婴儿取名。礼仪如同与见父亲一般,只是没有对话。

《内则》又载:“凡名子,不以日月,不以国,不以隐疾;大夫、士之子,不敢与世子同名。”《曲礼》亦载:“名子者不以国,不以日月,不以隐疾,不以山川。”以此看来,名字不是可以乱起的,有禁忌。

人有名起源于何时,我们不得而知。从甲骨文“太丁”“阳甲”“盘庚”“帝乙”等考古资料上看来,最迟不晚于夏商时期。至于最底层的贫苦百姓,小家小户之人有姓无名者直到明清时期也屡见不鲜,虽然为数不多,但王六、刘二、李三者还是有的。无名,俗语称为“没有大号”,代表没有社会地位。故而,得其名者旧时都格外珍惜,有名,不但是个人的称号,更是家族的荣誉。

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古人,不但注重命名礼“名以正体”,还在意取字,这就是名字连读由来。《曲礼》载:“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男子到了二十岁时,女子许配时都要请有学问的人起字。名是个人的符号,用来自称,称他人以字。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