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汉画像石
刘岩 刘国成
在曲阜周公庙元圣殿内北墙,镶嵌着一块刻有“周公”二字的汉画像石。这块汉画像石是近代出土后移置于此,鲜为人知。是石高110厘米,宽82厘米,画面为一站立人物画像,左侧隶书“周公”。
我们知道,但凡汉画像石出现的人物,无论是虚幻的传说还是实有其人,都是深受古人顶礼膜拜的偶像。大多以其独特的人物造型加以区分,例如人类“始祖”伏羲、女娲等,而直接刻其称谓者则十分稀少。
周公,是我国早期历史上一位伟岸的重量级人物,他“制礼作乐”规范了人们的社会行为,把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尺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原始的农耕时代,这是一个伟大的制度创举。即便是在当今,人们的社会行为不是也得讲规矩与秩序吗?
史载,西周初年,周公辅佐周成王,一心朝政,忠心不二,东征叛国,平定“三监”,稳定了刚刚组建的周朝政权。随后,大行封建,以屏周室,营建洛邑,让位成王,成为有始有终的历史功勋。历史上的周公勤于政事。然而,对于这样的历史经典我们总是充满好奇,我们不满足仅仅从历史文献中了解,更希望能真实地还原这段历史。
历史上的周文王有许多儿子(可考者17位),周公是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胞弟,姓姬名旦。历史上也称他为“周公旦”,但通常称他周公。他既不姓周,那又为何称他为“周公”呢?这是许多人不甚了解的。
周武王建立周王朝时,进行了第一次分封,立国功臣、先贤后裔皆有封。时姬旦封至鲁地(今河南鲁山一带),应尊称“鲁公”来着,可继任的成王姬诵年幼需要人辅佐,姬奭和姬旦兄弟二人便成为在朝的顾命大臣。于是,就有姬旦的儿子伯禽代替就任鲁国国公,伯禽成为第一任“鲁公”。
姬旦留守京师尽心尽意辅助成王,管理国事,可能是太专注“自己”的事业,这引起了他的弟弟管叔、蔡叔的嫉妒与不满。理由:怀疑姬旦有野心,想要篡夺王位。历史上反复上演,我们并不陌生的情节就此拉开了序幕。原来,武王分封时,商纣王的儿子武庚被封为殷侯,保留了其祖先的土地,他依旧住在朝歌(今河南淇县)。为了防止武庚联合东方强大的商奄国(今曲阜一带)不轨,将监视武庚的任务委托给三个兄弟:管叔鲜、蔡叔度和霍叔处,史称“三监”。谁曾想此时管叔、蔡叔联合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又与东方的商奄国串通一气,自身密谋发动叛乱,妄图推翻刚刚建立不久周王朝。看来“王位”的吸引力向来是蛮大的。武庚和管叔等人制造的篡位谣言,闹得镐京沸沸扬扬,连同为辅助大臣姬奭听了也怀疑起姬旦来。时局大有风雨欲来、黑云压顶之势,周王朝爆发了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危机。
姬旦好像是专为周朝而生,或者说历史偏偏选择了姬旦,一个人的雄才大略只有经过历史的检验,方能使人佩服。公元前1104年(周成王元年),只见姬旦临危不惧,毅然调动大军,亲自率领大军平叛东征。用了三年的工夫,终于平定了武庚、商奄的叛乱,把带头叛乱的武庚杀了;奄国国君被流放“蒲姑”(又作薄姑,今山东博兴东南),奄人被迫四散。管叔一看武庚失败,自己觉得没有面目见他的哥哥和侄儿,自尽了;霍叔革了职,对蔡叔办了一个充军的罪。这三年的战役,史称“周公东征”。
周公东征胜利结束后,改封周公长子伯禽以奄国旧地,成立鲁国,赐殷民六族。
这样周朝便控制了东方广阔地区,修建了洛邑。从那以后,周朝就有了两座都城:西部是镐京,又叫宗周;东部是洛邑,又叫成周。而后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全国的管理,周成王在武王分封的基础上实行了再次分封。这便是“封建制”的源头。
“封建制”在周朝时期,就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在“封建制”下,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诸侯的土地理论上在其死後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袭。然而,这种分封绝非是随意进行的,而是有政治、战略等方面的考虑:一方面,要看他们与周王室的亲近程度,必须对受封者的可信性仔细衡量;另一方面,在一些战略要冲,必须集中力量,让值得信赖的受封者去驻守其地,这样方才真正起到拱卫周室的作用。
由是,分封了齐、鲁、卫等国作为镇抚各族的前沿据点。齐为太公的封国,位在鲁国东北;卫为康叔的封国,位于鲁国西北。而此时的姬旦,食采于周人的发源地周邑,故从此称之“周公”。
据传,伯禽临上任鲁公时,向父亲询问治国的方法。周公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当今天子的叔叔,你说我的地位怎么样?”伯禽说:“父亲地位很高。”周公说:“对呀!我的地位确实很高,但是我每次洗头发的时候,一碰到紧急的公务,就马上停止洗头发,把头发握在手里去办事;每次吃饭的时候,听说有人求见,我就把来不及咽下的饭菜吐出来,去接见那些求见的人。我这样做,还怕天下的人才不肯到我这儿来,为国家效力。你到了鲁国,不过是一国之君,更不能骄傲”。《史记》中有周公“一饭三吐脯,一沐三握发”的记载,这就是著名的“吐脯待发”的历史故事。另外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曹操《短歌行》中最后一句:“周公吐脯,天下归心”,足见周公不但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还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领导才能的政治家。
最能体现周公政治智慧的,还是所谓“制礼作乐”,一部《周礼》的诞生。它不过是规定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基本法则(礼法),用来维护整体社会的正常运作。后世人们普遍认为它是一套维护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级的典章制度,这是后世统治者极力利用、涂改的结果。原始的《周礼》散见于汉《周礼》、《仪礼》、《礼记》便说明了一切。周公制定的《周礼》对孔子的影响极大,从而造就了“君君臣臣”的学说。所谓“君君臣臣”,说白了就是君有君的职责范围、臣有臣的职责范围,权利和义务《周礼》上有明确界定,写着呢。按规定行事就是德政(礼也),否则便是失德(非礼),不能任着自己的性子来,就这么简单。
这块“周公”画像石,表现出周公在汉时期人们心中的地位,大有感恩戴德的成分,与我们今人对周公的评价有着一定的差异。
总之,作为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的文治武功备受后人的敬仰。更因周公尽职尽责,开创了一个秩序井然的社会新局面,而使得中国在全世界同时期,社会文明遥遥领先。这是周公对人类社会的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