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戒贪图”

日期: 2024-12-21
浏览次数: 0

孔府“戒贪图”

彭庆涛  刘岩

 

旧时的孔氏家族,历史上与其他名门望族一样,有一些家规、戒律之类的文书,来规范着族人的日常行为,条文中规定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这便是所谓“家训”。我国著名的诸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训》等,可谓是家训中的典型代表。这是封建豪门自我律己的一贯作风,也是儒家文化的社会践行,更是社会关系和谐稳定的基础。

今天,当我们走进孔府,就会发现孔氏家族除以文字约定的家规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方式不断警醒、激励着孔氏后人。这就是孔府中的彩绘壁画——戒贪图。它是利用图案视觉上的冲击,借以警示,可谓是用心良苦,别出一辄。

此图位于孔府内宅门内里,正面朝内,正对府中前上房,是衍圣公每天出入必经的屏门。画中的动物从其外部形状上看,狮头、鹿角,虎眼、麋身、龙鳞、牛尾,酷似麒麟,但此兽在本质上却与麒麟有着天壤之别。它便是传说中的另类神兽“犭贪”,成语“贪得无厌”天际版本的作俑者。

人世间,欲壑难平的贪得无厌造成的悲剧历史上从未间断,而“犭贪”却演绎了天际神兽之贪婪。它外形俊美,体格矫健,但其内怪诞凶恶,生性饕餮,大有独吞宇宙的欲望。在这幅图中,“犭贪”尽管是脚踏背负着仙界中的八件宝物,即神话八仙每个仙人手里所拿的宝器,但它并不满足于此,仍然目不转睛的对着太阳张开血盆大口,企图将太阳也占为己有。民间传说,其结果终于落了个葬身大海的可悲下场。此图形象的诠释了贪得无厌是自取灭亡的文化内涵。

戒贪图大致绘于明代,起始于多少代衍圣公已无从考证。但其用意却非常明显,那就是借助犭贪的丑陋行径,在向子孙表明,虚无缥缈的神物诱惑极大,但如同浮云,追求不慎将会身败名裂。并以此为鉴,提醒自己在外一定要做个廉洁奉公的清官,保持俭朴家风。那些可为,那些不可为,多思多虑,切不可像犭贪那样,违背天理、欲壑难平。

由此,让我们联想到六十一代衍圣公孔弘绪夺爵废庶的一段往事。

孔弘绪3岁丧父,由母亲王氏抚养,说不上凄惨,但也使人心酸。明景泰六年(1455年)十二月,孔弘绪8岁时祖父孔彦缙去世,因父早逝,顺理成章袭封了衍圣公。在朝袭爵当天,代宗帝见弘绪还梳着发髫,命宫人把他的头发剃掉,似作成年之礼,意为已经成为国之栋梁,担当起社会责任,并让他保存好回家交给母亲保管。同时,赐给玉带及“谨礼崇德”金图书印。代宗帝看其年龄幼小,恐有闪失不妥之处,又下敕书,告诫孔弘绪要“钦承祖德,聿体朕怀,修身谨行,以孝弟为先;力学亲贤,以诗礼为本。和敬以睦祖姻,仁厚以处乡党。毋骄毋傲,惟俭惟良。庶无忝于宗亲,且有光于朕命。”成人后,娶大学士李贤之女为妻。但孔弘绪在生活上的优越、权势的膨胀中逐渐失去了自律,飘飘然自以为是,浪迹于江湖一般,不见了“修身谨行”的谦卑。

明宪宗成化五年(1469年),六十一代衍圣公孔弘绪因“宫室逾制”,被南京科道所弹劾,夺爵废为庶人,令其弟弘泰袭。做了15年的衍圣公一夜之间夺爵成为一介平民。

孔弘绪到底在京城做了什么呢?或者说他究竟为什么被削爵为民呢?

《明史·列传·儒林》第一百七十二载:“弘绪少贵,又恃妇翁大学士李贤,多过举,成化五年被劾。按治,夺爵为庶人,令其弟弘泰袭。”“多过举”是什么意思?自然不会是谋反之类。

据野史王世贞所著《皇明奇事述》载:“成化丙戌三月癸卯(1466年3月17日),衍圣公孔弘绪坐奸淫乐妇四十余人,勒杀无辜四人,法当斩。诏以宣圣故,削爵为民,以弟弘泰代。”“多过举”原来如此,其罪是依法当斩,只因是圣人之后而免死。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恐怕是孔弘绪之后的衍圣公们,每次看到此图心中想起的一句话。据传,衍圣公请人在内门壁上绘制“戒贪图”的同时,还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个特殊的家规,即每当衍圣公外出,从前堂楼出来路过屏门壁画时,跟班的差人必须大声喊到:“公爷过贪了”。从字面上讲是出于礼仪向外通报公爷要出门了,而其真正的目的则是提醒衍圣公到外面后,切不可做些贪赃枉法的事情,一定要秉持厚道的家风和琴鹤清廉的形象。

我国有关神兽传说非常多,其中,饕餮、貔貅都带有贪婪的意味。然而,饕餮图案初始是寓有治身治国寓意的,只是后世逐渐被人们淡忘,后人对饕餮形象中贪吃的部分加以夸张,进而成为大快朵颐的形象。如今它多用形容盛宴。貔貅本为天庭巡逻神兽,亦为瑞兽。因为它有口无肛,只进不出,因此寄托了人们招财进宝的愿望。如今成为财源滚滚的吉祥象征。而犭贪的形象,虽然有麒麟的俊美外表,但其表情行径一直是地地道道贪婪无度的象征。据说,古时候官宦人家通常都会画一只“犭贪”,作为反面教材,挂在家中的显眼位置,犹如衙门大堂之上的“明镜高悬”牌匾一般。我们观察“贪”与“贫”字笔画结构很是近似,都是关于对财的一种表意。古语云:“心足则物常有余,心贪则物常不足”。历史上因贪欲而受其累者,比比皆是。拥有心安理得的财富,是实至所归,这全然是以修身为本、立身行道中自然获得,无需在外驰求。过安逸自得的日子,才是明智之举,又何必自陷于各色各样的名利牢狱?“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这是过来人醒悟后的洒脱之言。

孔子一生重道义轻财利,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世人都有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这便是“人欲”,而人欲之所取要符合道义,这也许是朱子所谓“存天理,灭人欲”的出发点吧。如果人追求物欲超过一定的“天理”,就会祸及其身,这是定律,孔子的大多子孙们深知其中的道理。

这幅“戒贪图”,体现了天下第一家的处事哲学。此处现已列为全国廉政教育基地重点标示,继续发挥着它的警示作用。通过它的存在,我们足以体会到先辈对子孙后代的负责精神。现如今,廉政建设如火如荼,反腐风暴轰轰烈烈,让我们从古代先贤中寻找一些人生的智慧和哲理,努力还原一个清廉社会。如果我们能够仔细体会戒贪图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对我们做人处事一定是大有裨益的。特别对于那些位高权重的领导者们,应能从中获得更直接的启迪。值得注意的是“贪”字的一点错了位、变了形就变成“贫”了。

 

(请注意: 红色标示为孔府“戒贪图”字)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