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新作 | 《孔子新传》(三十六)昔仲尼,师项橐

日期: 2018-03-31
浏览次数: 15

导读

孟祥才(1940年——),男,汉族,山东临沂人。彭门创作室导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和中国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已在人民出版社、中华书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齐鲁书社等出版社出版《孔子新传》《孟子传》《秦汉史》《先秦秦汉史论》《先秦人物与思想散论》《秦汉人物散论》《秦汉人物散论续集》《梁启超评传》《王莽传》《中国古代反贪防腐术》《齐鲁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汉代的星空》《汉朝开国六十年》《中国农民战争史·秦汉卷》《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秦汉卷》《山东思想文化史》《秦汉政治思想史》等个人专著32部,主编、合撰、参编著作31部。有关著作曾获得国家图书奖、国家社科规划项目一等奖、山东省社科著作一等奖等多种奖项。在《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大众日报》《炎黄春秋》《文物》《文艺报》《中国史研究》《历史教学》《文史哲》《东岳论丛》《山东社会科学》《齐鲁学刊》《史学月刊》《江海学刊》《人文杂志》《史学集刊》《孙子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300余篇。两次获得“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兼任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秦汉史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山东大舜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和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等校兼职教授。

导师新作 | 《孔子新传》(三十六)昔仲尼,师项橐

△孟祥才先生

本栏目采取文字与语音朗读结合的方式,推出彭门创作室导师、著名历史学家孟祥才先生的新作《孔子新传》。《孔子新传》于2021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以生动传神而不失学术性的笔触,将孔子这一位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的人生经历、生活情趣和思想学说娓娓道来。 

本栏目每周持续更新,敬请广大读者和听众朋友们关注。


第二十二章昔仲尼,师项橐


孔子一生都保持着谦虚好学的态度,无论是在青少年汲取知识的岁月里,还是到晚年成为蜚声列国大学问家的时期,都始终保持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积极进取精神。他经常告诫弟子们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之为不知,是知也。”要求弟子们在学习上必须有一个老老实实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千万不要不懂装懂。对待学问和任何问题,都要采取客观求实的态度,坚决杜绝四种毛病:“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就是不要固执己见,不要绝对肯定,不要凭空臆猜,不要唯我是从。直到老年时,他仍然自豪地评价自己的状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也。”认为自己是发愤时忘记了吃饭,快乐时忘记了忧愁,根本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

历史上有一个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的故事,颇能表现孔子的谦虚好学。最早记载这个故事的是《战国策·秦策》,记述少年甘罗与文信侯吕不韦的对话,甘罗说:“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后来,《淮南子·修务训》《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新序》《论衡·实知篇》都提及此事。《列子·汤问》记载了两个童子诘难孔子的故事: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岀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岀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岀大如车蓋,及日中则如盤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岀沧沧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 远者涼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这段记载,稍加演义,就变成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孔子乘车东游,与弟子们在春天的田野上游览。走着。走着,发现路旁有两个10多岁的少年正在激烈地争论。孔子立即下车,走上前,询问他们辩论什么问题。一个少年说:“我说太阳早晨离我们最近,因为这时候我们看到的太阳最大。实物距离越近,看起来就显得越大越清楚。”孔子觉得有道理,就微微点头。另一少年说:“他说的不对。我认为中午的太阳离我们最近,因为这时候太阳最热。就像火一样,离火越近,就越热。”孔子听了,也觉得有道理,又微微点头。这时,其中一个孩子突然睁大眼睛,拍着手说:“您不是孔夫子吗?您可是最有学问的人了,您就来评论一下我们两人谁说的最正确吧!”孔子捋着花白的胡子,沉吟着笑了笑,诚恳地说:“我实话告诉你们,你们的问题我也答不上来。不过,我相信,这个问题将来一定可以有一个满意的解释,或者由你们,或者由以后的其他人。我怕是等不到这一天了。”孔子说完,就与弟子登车而去。两个少年目送孔子乘坐的马车消失在辽远的天际,脸上满是疑惑的神色。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说:“人人都说孔子最有学问了,难道他也有不懂的事情么?”孔子坐在车上,对同行的弟子说:“知识的海洋是没有边际的,我们只有不断地奋发努力呀!”《列子》记述的这则故事,显然出于道家的的编造,他们杜撰这个故事的目的无非是给孔子出丑。不过,这里的两个童子,还没有同项橐连在一起。后来到宋朝人注释《列子》的时候,才将其中一人说成是项橐。再后来,由于王应麟所作童蒙读物《三字经》中有“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的字句,项橐作为孔子的老师逐渐家喻户晓,由此又衍生出许多活灵活现的故事。如流传民间的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孔子与弟子们在春天出游。时近中午,阳光洒满大地,和煦的春风吹得人们醉意朦胧。孔子一行驱车转回鲁城。驾车的马儿对这条道路十分熟悉,知道是回家去,特别来了精神,撒着欢地跑起来。突然,一个十多岁的孩子站在路中间,举着两只小手将马车拦住。赶车的弟子跳下车,对孩子大声说:“小孩子真无理,为什么不让我们的马车通过?”小孩理直气壮地说:“不让你们走就有不让你们走的道理!”赶车的弟子不耐烦地说:“少罗嗦!你知道车上坐的是谁吗?他就是孔夫子!快放我们过去!”但小孩毫不示弱,大声说:“孔夫子是个最讲道理的人,他也不能通过。”孔子听到这里,赶忙下车,问小孩:“你说说看,你有什么不让我们通过的道理?”小孩回身用手一指,说:“你们看,前面是一座城,难道有从城上走车的道理吗?”顺着小孩的手势,孔子发现在大路的中央,的确有小孩用泥巴堆起来的一座“城”。虽然很小,但有四门耸立,城墙围得严严实实,城内布满整齐的街道和房屋,显示了孩子的“匠心”。看着孩子认真的样子,孔子会心地笑了。转头对驾车的弟子说:“这孩子讲的有道理。我们的马车就绕‘城’而过吧!”驭手于是小心翼翼地赶着马车绕“城”过去。孔子问小孩:“你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孩子回答:“我叫项橐,就住城西关。”孔子拉着项橐的手说:“你真聪明,跟我们一起乘车回家吧!” 项橐顺从地上了车,与孔子并排而坐,马车继续向鲁城西门驰去。途中,项橐问孔子:“全鲁国都知道您最有学问,我能向您请教个问题吗?”孔子说:“说我有学问,实不敢当。不过,你问什么问题我都乐于回答。” 项橐问:“松柏为什么常青,冬天也不落叶子?”孔子想了想,说:“我想大概是因为这种树木内部特别充实的缘故吧!” 项橐反问:“如果说松柏常青是因为内部特别充实,那么竹子内部是空的,为什么也能冬夏常青呢?”孔子一时语塞,只好说:“我讲不清楚,你能讲讲你的想法吗?” 项橐于是滔滔不绝地讲了一通,孔子边听边点头。听完,孔子认真地说:“我说过,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你年纪虽小,也可以做我的老师啦。后生小子真是不可轻视啊!”后来,孔子经常将项橐请到家里来,一起谈天说地,切磋学问,相处十分融洽,两人成了忘年交,留下孔子师事项橐的佳话。

但是,由于在《论语》《左传》、先秦诸子、《史记》和《孔子家语》等记述孔子事迹的著作中都没有项橐的影子,所以不少学者认定《战国策》“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的记载可能是随意编造。孔子师事项橐的故事只是民间传说而已,决不能当信史对待。不过,因为孔子经常出游,他偶而碰上一两个聪明的孩子,随便谈论一些有趣的问题,倒是完全可能的。恰恰有一个叫项橐的孩子与他有一次邂逅,因而生发出与之有关的故事,这也是可能的。不管其事的真实性如何,其中蕴涵的还是后人对孔子谦虚好学精神的赞誉。

孔子一生热爱大自然,喜欢到春光明媚的田野郊游,也喜欢到夏天阳光照耀的沂水中沐浴。到了晚年,在整理古代文献和教学之余,更喜欢到郊外,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徜徉。他经常去的地方还有舞雩台。这个地方在鲁城南郊,是一个方圆500多米,高10多米的土台子。这台子南临沂水,北望鲁城,四周杨柳依依,田畴展布。登台远眺,鲁城四野景色尽收眼底。它是鲁国政府祭天祈雨的地方。每逢天旱之时,鲁国政府就在台上举行祈雨仪式。届时香烟缭绕,鼓乐悠悠,身着漂亮服装的女巫翩翩起舞,引来鲁城和四乡百姓驻足观赏。孔子年轻的时候,每逢举行祈雨仪式,他都尽量前来观赏,希望从中了解古代礼乐的一些问题。到了晚年,他也经常到台上游览,目的是领略自然风光,活动活动筋骨,疏散心头的郁闷之气。舞雩台周围,沂水之畔,经常可以看到孔子同弟子们的身影。他们或海阔天空,谈笑风生;或引吭高歌,雀跃欢腾。他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春天的和风,夏日的骄阳,秋季的彩云,严冬的白雪,都成了他们的朋友。每逢郊游,孔子的心情都是特别愉快,仿佛又回到少年的时光。孔子有时也到离鲁城较远的地方游览。这大多是应朋友或弟子之邀,出游的目的并非单是领略异地风光,更多地倒是为了考察民俗政情。一次,他的弟子子游邀请他到武城去观光。武城位于今山东费县西南70里,平邑向南约百里,是一座山间小城,地势险要,为鲁国的南部门户。因为经历战事较多,这里百姓尚武,民风骠悍。孔子弟子子游做了这里的行政长官以后,一方面继续倡导百姓习武,增强军事力量。另一方面又特别重视加强文治,兴办教育事业,开展礼乐活动。一时效果显著,武城被治理得井井有条。子游邀请孔子和师兄弟们前来观光,显然也有向老师夸耀自己政绩的念头。

孔子一行走近武城,子游早在城郊迎接。孔子下车,同子游和其他弟子一起边谈边向城中走去。孔子看到,武城虽小,但街道清洁,屋宇整齐,市场上货物充足,行人熙来攘往,十分高兴。继续朝前走,迎面传来阵阵弹琴唱歌的声音,心中更是高兴。不过继而又想,治理如此一个边鄙小城,还用得着大兴礼乐吗?于是笑着对子游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子呢?”子游满望得到老师的赞赏,听到这话,先是一怔,接着说:“从前我听先生说过:‘做官的人学习礼乐的道理就会爱人,老百姓学习了礼乐的道理就容易驱使。’”言下之意,我做的一切,都是在实践老师的理论呀!孔子自知失言,赶忙改口说:“弟子们,言偃说得对。我刚才那句话只是同他开玩笑罢了。”

孔子一行在武城住了几天,到小城周围游览了一番。极目所至,只见群山巍峨,森林郁郁葱葱,农舍星罗棋布,散布于山坡河边的农田长满茂盛的庄稼,社会秩序井然,老百姓安居乐业,孔子心中充满欢乐。返回鲁城后,他对弟子们说:“目标明确,办事认真,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子游治理武城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呀!”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