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嫡孙墓——孔霸、孔光嗣、孔仁玉

日期: 2018-03-31
浏览次数: 352
历代嫡孙墓——孔霸、孔光嗣、孔仁玉
历代嫡孙墓——孔霸、孔光嗣、孔仁玉

历代嫡孙墓——孔霸、孔光嗣、孔仁玉
导读

孔林呈东西长方形,孔子墓居中偏南,其后世子孙则按照古代的丧葬制度,以次安葬在孔子、孔鲤、孔伋三世祖的后面及东西两侧。从总体布局来看,战国时期的墓葬多分布在孔子墓的周围;汉代墓葬在孔子墓西北和东北一带;唐、宋、金时期的墓葬在孔子墓北面和西面;元、明时期的墓葬多分布在林内西部、西北、东部、东北地带;清之后的墓葬多分布在林内东部、西部和北部;中部空闲地带也有部分明、清时期的墓葬。它们依次距孔子墓渐远。从墓葬主人的身份来看,又可分为祖孙三代墓、历代嫡孙墓、历代裔孙墓、家族女性墓。

孔林内现有遗存的墓葬十万多座,以明清之后最多。宋之前的墓葬,因时间久远、自然侵蚀等原因遗存下来很少,有的即使遗存下来,但很难确定墓主身份。本章我们将结合墓主的经历,对孔林内现有遗存的一些重点墓葬进行探讨。


历代嫡孙墓——孔霸、孔光嗣、孔仁玉

△孔府档案


◆第二代衍圣公孔若蒙墓

孔若蒙墓位于孔子墓红墙西,封土已平,有石碑一通。

孔若蒙,字公明,宋代仙源县(今曲阜)人,孔子第四十七代孙,第一代衍圣公孔宗愿的长子。宋神宗熙宁元年二月(1068年),孔若蒙袭封衍圣公,并兼任仙源县主簿。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十月十五日,中散大夫、鸿胪卿孔若蒙族叔孔宗翰上书高太后说:“自汉代以来有褒成侯之国,魏晋以来又有‘奉圣’、‘崇圣’、‘恭圣’之号,其名虽不一,但都有实封,俱以百缣奉祀。孔子后裔之所以承袭公爵,本是为奉祀孔子,但现在多兼任其他官职,且居官在外,不能眷恋祖堂,以至于法度不全,庭宇不修,却不以为怪。”所以,“请自今袭封者无兼他职,终身使在乡里。”朝廷在商议后,“命官以司其用度,立学以训其子孙。袭封者专主祠事,增赐田百顷,供祭祀之余许均赡族人。其差墓户并如旧法。赐书,置教授一员,教谕其家子弟,乡邻或愿学者听。改衍圣公为奉圣公,及删定家祭冕服等制度颁赐之。”(《宋史·卷一百一十九·志七十二》)同时,为了彰显自己的决心,孔宗翰毅然辞去司农少卿之位,请求依照家世旧例担任兖州(今兖州)知州。高太后同意了他的请求。孔若蒙在位期间,三氏学得到了很大发展。

三氏学源于孔氏家学。据《阙里文献考·卷二十七·学校》记载,孔子死后,“子孙即宅为庙,藏车服、礼器,世以家学相承,自为师友。而鲁之诸生亦以时习礼其家。”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令“鲁郡修起孔子庙”,并于“庙外广建屋宇,以居学者”。西晋之乱后,百度废弛,数百年间没有讲诵之兴。宋文帝元嘉十九年(442年),诏令“鲁郡复学舍,招生徒”,孔氏家学遂得以复兴。从此至隋唐,因文献资料缺乏,无从考述。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令就庙建学,以训孔氏子孙。”(《阙里志·四氏学录》)次年,四十四代孙孔勗上书朝廷,请在家学旧址重建讲堂,延师教授。朝廷许可了孔勗的请求,孔氏家学不仅得以恢复,且从此家学改为庙学。乾兴元年(1022年),孔奭任兖州知州,又加修葺,并请杨光辅讲学。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十月,下令建学于庙东南隅,置教授一员,“教谕本家子弟,其相邻愿入学者听,寻添入颜孟二氏子孙。又拨近尼山田二十顷,充庙学生员供膳。”(同上)朝廷为了鼓励庙学的发展,赐给庙学经史各一部。元祐四年(1089年),增置学正、学录各一员,以加强对衍圣公等后世子孙的教育。

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孔若蒙因事被废,失去奉圣公爵位,由其弟孔若虚袭封爵,主持孔子祭祀活动。孔若蒙有子二人,孔端友和孔端操。


历代嫡孙墓——孔霸、孔光嗣、孔仁玉

△孔子

◆衍圣公孔若虚墓

孔若虚墓位于孔子墓红墙西,封土已平,墓碑已不存在。

孔若虚,字公实,宋代仙源县人,孔子第四十七代孙。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奉圣公孔若蒙因事被免爵。当时两个儿子都还年幼,不能主持祀事。朝中群臣认为,为了做好孔子的祭祀活动,袭封奉圣公者“不必子继”,而是能够“留意祖庙,惇睦族人”(《宋史·志·第七十二》)。所以要选择合适的人担当,而不一定是父死子继。经朝廷商议,最后由孔若蒙的弟弟孔若虚袭封奉圣公。孔若虚去世后,朝廷仍令孔若蒙的儿子孔端友继承爵位。

◆衍圣公孔端操墓

孔端操墓位于孔子墓西道东之南头路边,封土已平,墓前有石碑一通。

孔端操,字子坚,宋代仙源县人,孔子第四十八代孙,奉圣公孔若蒙的次子,衍圣公孔端友的弟弟。宣和三年(1121年),孔端友袭封衍圣公,在任期间,正是北宋衰亡南宋初建的交替时期,时局动乱不堪。1126年,中国北方女真少数民族建立金政权后,兵分东西两路挥师南下,功灭北宋。之后,开始大举进攻南宋,南宋高宗赵构被迫南迁。建炎二年(1128年)秋,宋高宗把行宫迁到扬州。

同年冬,惊魂未定的宋高宗在扬州举行了郊祭,以振民心军心,抗击金兵,并诏令衍圣公孔端友南下陪祭。孔端友接到圣旨后,遂南下参加祭天大典。1129年初,金兵又渡河南下,宋高宗等人又从扬州仓皇逃往临安(今杭州)。孔端友、孔传率领一些孔子后裔,奉孔子及夫人亓官氏楷木像也随宋高宗南逃。之后,金兵虽北退,但北方一直被金政权所控制,曲阜亦在金人的统治之下。

因此,孔端友率领的南下孔氏后裔没能北归。于是,孔端友与从父孔传上书宋高宗,奏明孔氏家门旧典,哭诉远祖离家的苦痛,请求赐家安居。高祖念孔氏后裔与其南渡之情,遂赐孔端友及其族人在衢州(今浙江衢州)定居。宝祐元年(1253年),宋理宗赵昀准衢州知府之奏,拨款三十六万缗,仿曲阜之庙制,在衢州城东北角菱湖新建孔氏家庙,供奉孔子及其夫人,一切礼仪全部如旧。高宗皇帝仍封孔端友为衍圣公,主持孔子祀事。孔端友被封衍圣公之后,还曾任郴州(今湖南郴州)知州,最后卒于知州任上。因孔端友无子,其爵位由随其南渡的孔端操之子孔玠承袭,从此一直未北归,被誉为“南宗”。孔端友亦被孔氏南宗称为第一代衍圣公。

孔端友南下之后,其弟孔端操便留在曲阜守护林庙。北宋灭亡后,曲阜落入金人之手。金兵为了利用孔子之道巩固统治政权,遂对孔子思想非常重视,命孔端操权袭封衍圣公,主持孔子祀事。金太宗为了表示对儒家思想的重视,在天会八年(1130年)下诏免去赐给衍圣公田地的税赋,从此开了赐田免税的先例。孔端操有子三人,即孔璠、孔瑱、孔玠。长子孔璠袭封衍圣公。

这样,自孔端友、孔端操兄弟开始,在南北就出现了两个衍圣公。孔端友率领南渡的孔氏后裔定居衢州,并在衢州孔庙主持祀事,下传四十九代孔玠、五十代孔搢、五十一代孔文远、五十二代孔万春、五十三代孔洙,形成了孔氏家族的“南宗”。与此同时,孔端操则在曲阜主持林庙,下传四十九代孔璠,五十代孔拯、孔摠兄弟,五十一代孔元措、五十三代孔浈,形成了孔氏家族的“北宗”。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孔洙让出衍圣公爵位,由北宗衍圣公孔治袭封爵位,才结束了长达一百多年南北两个衍圣公的局面。

◆衍圣公孔璠墓

孔璠墓位于孔子墓西南、孔林西平桥西北侧,封土已平。墓前有石碑一通,已残。

孔璠,字文老,金曲阜人,孔子第四十九代孙,故宋朝奉郎袭封端友弟端操之子,生于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齐阜昌三年(1133年)伪齐刘豫补其为迪功郎,袭封衍圣公,主持孔子祀事。天会十五年(1137年)刘豫被废后,金熙宗完颜亶即位,“兴制度礼乐,礼孔子庙于上京”(《金史·孔璠传》),并于天眷三年(1140年),下诏寻孔子后裔。同年十一月,授孔璠为承奉郎,袭封衍圣公,主持孔子祀事。不久,孔璠因病去世,享年三十八岁。(《金史·孔璠传》作“皇统三年(1143年)璠卒”,误。金孔元措《孔氏祖庭广记·世次》孔拯条下文“金熙宗皇统二年(1142年)三月,行省咨:文宣王四十九代孙璠,已袭封未施行间身故,令长男孔拯次当袭封。”与孔林现存孔璠墓碑“四十九世孙权袭封衍圣公”相结合,知《孔氏祖庭广记》“记“天眷三年(1140年)卒”正确。)后赠荣禄大夫。有子三人,即孔拯、孔摠、孔搏。长子孔拯袭封衍圣公。


历代嫡孙墓——孔霸、孔光嗣、孔仁玉

△至圣林坊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杨丙震

审编:龚昌华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