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通经博史,又以善书与翁方纲齐名。 刘墉书法,随乾隆年间的书坛风气,初学赵孟顯, 后学董其昌,继而泛学诸家,博采众长。小楷书师法钟繇、颜真卿:行草则泛学《淳化阁帖》中诸家书,以及隋智水、宋苏就等。可是在他的作品中,很难看出他从形迹上摹仿古人书法。如行书《临初唐书轴》,笔画圆圆软软,细体会其筋骨,则沉着内含, 最能体现“绵里裹铁”的妙用风格。尽管他以笔画丰肥为主要特点,却也常常出现细瘦如筋的笔画,忽肥忽瘦,变化无常,又表现了藏巧于拙、自成万态的情趣。
△刘墉书法
刘墉特别喜好浓墨,写字比较圆厚,不加连绵,空白宽大,在一种特殊的手法中,、表现出独特的境界。不喜欢他的字的人,说他写的字像“墨猪”、“兔粪”,加以这一类的讥评。但是有很多人喜欢他那丰满之中强劲有力的字,称赞说:“貌丰骨劲,味厚藏神”(《松轩随笔》)。刘墉还喜用狼毫硬笔,在极光滑的腊笺上写异常丰肥的字,墨色沉郁浓厚,且字画沉着不浮,确实表现出了他的深厚功力。刘墉的小楷书仍为馆阁一体, 未能摆脱当时社会的习尚。从根本上说他仍是帖学书家,并且是当时最博学的帖学书家。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刘墉于北京驴市胡同家中逝世,享年86岁。去世的当天,他还曾到南书房当值,晚上还开宴会招待客人,“至晚端坐而逝'。《啸亭杂录》记载,刘墉死时,说他“鼻注下垂寸有余”,暗合佛语中的善于解脱之意。不管怎样,刘埔可算得上是无疾而终,寿终正寝。真可谓功德圆满也。善哉、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