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亦乐乎”——我国古代迎宾礼仪 上

日期: 2014-10-28
浏览次数: 428

“不亦乐乎”——我国古代迎宾礼仪 上


“不亦乐乎”——我国古代迎宾礼仪 上


作者:孟继新 郭云鹏 谢轩  来源:彭门创作室

 

礼宾,即人与人生活中交往所应有的一种礼仪,古时把它归纳到“嘉礼”的范畴。

中国古代,礼数无处不在,长辈和晚辈之间行什么礼,平辈之间行什么礼,文人之间行什么礼,武将之间行什么礼等,都是有严格的规定。以一个普通官员为例,早晨起床后要与妻子行礼,见到下人要答礼,遇到同事要行礼,见到上级要行礼,见到下级要答礼。回家见到父母要行礼,见到子女要答礼。

由于礼一开始就是应社会稳定结构的需求而产生的,它的存在有助于协调和化解生活现实之间的矛盾。礼,释放的是温馨、和谐,传导的是慈爱和善良,它就像润滑剂一样释解着人与人之间的芥蒂,使之达到人类社会的和谐与完美的理想状态。所以,在中国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当今社会,从来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礼仪。

早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规范人们交往礼制。《周礼·秋官·司仪》载:“诏王仪南乡见诸侯,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这是周王朝会诸侯国的行为礼仪——“揖”。据《周礼》记载,作揖礼分有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依据自身的社会地位而行。历史上对此六种揖礼的解读,公认:土揖,拱手稍向下前伸;时揖,拱手向前平伸;天揖,拱手稍上举前伸;特揖,一个一个地作揖;旅揖,按等级分别作揖;旁三揖,对众人一次作三揖。后期又有长揖,即拱手高举,自上而下躬身行礼。

在此影响下,揖礼成为先秦时期社会各阶层普遍的相见之仪。此外,还有“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这是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礼仪定制。更有《仪礼》所载的“士相见礼”,详细规定了士阶层社会活动的行为准则。在以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虽然接人待物的礼仪不断变化,但尊重对方的宗旨始终没变。

我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和人们彼此你来我往的社交活动中,无论是官员、缙绅、士族,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礼仪风俗尚有差异。但因受传统礼教文化的教育熏陶和影响作用,民族礼仪文化的交流融合,礼尚往来、礼宾待客,是一种人们普遍崇尚奉行的重要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之一。这可以从人们在实践迎送客人,热情款待宾客,回访贵朋亲友故旧的具体用礼、施礼,维持和谐、融洽人际关系的诸多过程,得到颇为有力的说明。

一、造访

我国先秦时期,社会成员之间正式的造访,在《春官宗伯·大宗伯》中有明确的记载:“以禽作六挚,以等诸臣: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庶人执鹜,工商执鸡。”也就是说,社会成员在造访之前是要按各自的地位身份准备好相应的礼物,空手而来是一种无礼的行为。造访不单是要携带礼物,还要穿戴整洁,注意仪表是不可或缺的。当然,交往甚深的朋友之间不在此列。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社会分工日益繁杂,人们的交往也逐渐繁忙。这时人们在造访他人时,往往先呈以“名片”通报姓名。  

名片,在我国古代有多种称谓:“谒”“名刺”“名帖”“门状”“门启”等,它是古代官员交际必备的工具,能起联系和沟通感情的作用。

在未发明纸笔之前,人们是用刀在竹片、木板上刻字,来作为自己的身份的象征。西汉时期,称之为“谒”,故而后世有了“谒见”一词。《释名·释书契》载:“谒,诣告也。书其姓名于上以告所至诣者也。” 东汉时,又被改称为“名刺”,投递予人的叫做“投刺”。

纸笔发明之后,把个人信息直接书写在纸上,称为“名纸”;用硬纸片书写,称之为“片子”。做得讲究一点的,或者因求见、拜会有别,于是又叫出许多名称,如名牒、谒、柬帖、拜帖等等。也有沿用古意的叫做刺、名刺。

古代社会里,官僚、文人的往来拜见中有一种习惯,就是“门下先投刺,敬候听呼进”。那时有社会地位的人处处都显示着比平民高一等,穿戴不同,姓名是不能直呼等等。其中的官僚贵族住在深宅大院,求见的人不能叩门呼叫。道道大门,层层高墙,敲门呼叫也会被门丁挡外了事。他们为了表示对主人、对自己的尊重,便请主人家的守门仆人通报。拿出事先备好的名片,请门丁传递进去,主人一看便知你是何方人士。

为了求得主人的乐于接见,求见者在名刺上除了写明姓名外,还要写上与主人的关系,例如“门生”关系、“乡眷”关系、“后生”关系。称呼和姓名之后,写上“顿首再拜”“再拜起居”等敬语。书写格式,一般只写在中间成一行,从上到下,使“书尽边”,写时笔画徐行。

自春秋战国以后,造访所带礼物并不局限于“禽”,金银财宝、香车美女五花八门。当然,这都是达官权胄所能为,平民大概也就是鸡鸭鱼肉之类象征性礼物。

《梁书》就载有崔慧景举兵围成,向江淹投递名刺之事:“永元中,崔慧景举兵围京城,衣冠悉投名刺,淹称疾不往。及事平,世服其先见。” 崔慧景的造访所带礼物是特许的官职。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