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求子祈嗣习俗汇编 下
作者:孟继新 张博 曹帅 来源:彭门创作室
送瓜祝子,亦是求子的一种方式,历史上流行各地,具体方式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
因为但凡瓜果之类皆多籽,故被寄予得子多子之兆,于是摸秋、送瓜的祝子习俗在民间流行开来。清代《金陵琐志·炳烛里谈》载有:“江南妇女艰于子嗣者,每于中秋月夜潜至菜园,摘一瓜,回,以为宜男之兆。谓之‘摸秋’。”又光绪《六合县志》附录载“摸秋”祝子曰:“(中秋)乡村愚妇有夜分私取园瓜,谓之‘摸秋’,以兆生子。”之所以在中秋月夜偷偷“摸秋”,是因此时瓜熟籽成,如人之“足月”,食之腹中能产生交感触孕的效果。
有专家指出:“月下偷摘,除了祈请太阴庇护外,也是为了渲染俗事的神秘。此外,瓜藤蔓延,藤瓜累累,又被赋予了‘瓜瓞绵绵’的吉祥成分和传宗接代的象征意义。因此,民间风俗中不仅有不孕妇园中偷瓜之举,亦有旁人送瓜祝子之仪。”
在贵州送瓜祝子的习俗很是流行,可谓我国典型之代表。胡怀安在《中华全国风俗志》中介绍到:“贵州之中秋节有一种特别之风俗,为各省所无者,则偷瓜送子是也。偷瓜以晚上行之,偷之时,故意使被偷之人知道,以讨其怒骂,而且愈骂之厉害愈妙。将瓜偷来以后,穿之以衣服,会上眉目,装成小儿之状,乘以竹舆,用锣鼓送至无子之妇人家。受瓜之人,须请送瓜之人食一顿月饼。然后将瓜放在床上,伴睡一夜。次日清晨,将瓜煮而食之,以谓自此可怀孕也。” 贵州各地送瓜祈子的方式大同小异,偷瓜者以少年为主,在他们的心目中是“博饮宴以为娱乐”,故而此习俗延续至今。
在山西祁县一带则有用萝卜祈子的习俗,是送瓜祝子的另一版本。取萝卜洗净,剥去表皮雕刻出娃娃状,再用油彩画出娃娃的五官,共做七个,五男二女。然后将七个萝卜娃娃送至不孕妇女家里,摆放在床,以祝早日儿女满堂。
在民间剪纸的传统图案中,我们也能看到“送瓜祝子”的图案。往往表现为一个小孩拖着一个南瓜,瓜上栖息着一只喜鹊,而孩子衣裤的装饰纹为梅花图案。这种“喜上眉梢”与瓜、儿同图的构想隐含着“得子有喜”的暗示。
旧时,祈子的方法还有很多。
比如吃喜蛋祈子。有些地方女儿婚嫁之时,事先必须准备一个朱漆“子孙桶”,桶里装有数个染红的熟鸡蛋。嫁至男方的新婚之夜闹洞房时,一些久婚不育的妇女就会讨要子孙桶内的红蛋。她们相信,一旦吃了子孙桶的喜蛋,将会带来好运,怀孕生子指日可待。
拜神许愿祈子的方式,有时由祈子妇女亲自去,有时由婆婆代替。祈子者来到神像面前,先烧一炷香,磕头祷告,倾诉无子之苦,表达盼子愿望,最后许诺,若能得子,就要还愿,或送金钱或送礼物,甚至是重塑金身等,五花八门,各有承诺。如果女子祈子后没怀孕,也不敢埋怨神灵,更不能到处乱说,只好再去烧香。若还是不行,换个庙宇便是,反正天下送子娘娘塑像多得是,虽是一个神,却有无数个分身,换一换重新祷告即可。
中国人在婚礼中有“尚红”的习俗,其实也是与祈子有关。红色不单赋予喜庆和祥瑞的意韵,还有生命的象征,这来自于原始意识的遗留。在古人看来,血是红色的,失血之人苍白,意味着死亡,所以血就是生命,继而得出红色就是生命旺盛的概括性总结。男女婚配的目的既然在于繁衍新的生命,那么红色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婚礼的主色调、主旋律。因此,结婚人家的家具大都是红色的,扁担要漆红或两头抹红,门帘顶挂上红布,象征满堂生辉,瑞气盈门。
在封建社会,已婚妇女最担心害怕的还不是家中无礼刁蛮的公婆与无情无义的丈夫,而是无子断嗣,后继无人,这是最为丢脸的大事。因为不能生育,她们往往归咎于自己,“母鸡会下蛋”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觉得自己没有尽到应尽的义务。因此,娘家父母给女儿准备嫁奁时,不论嫁妆丰俭如何,都要为之准备些象征祈子的吉祥物品。如陪送一盏油灯,暗喻女儿不久能为夫家生子添丁。嫁奁里装有“桂圆”,除含有富贵圆满的寓意外,亦含着早生贵子的愿望;香蕉成串,喻“招子成行”“良蕉百子”;扇子,谐音“送子”;乌丝和白丝缚箸,喻婚后早得贵子,夫妻白头偕老;五样种子,即稻谷、绿豆、酵母饼、龙眼干、薯粉圆,象征五子登科,财丁兴旺。
床是孕育婴儿之地,因而在新郎新娘结婚前夕,男方家必定会准备一张新床。旧时,除家徒四壁外,但凡殷实之家,婚床是特别讲究的,往往选择上好的木材打造。床的四围都有柱栏,柱栏上精雕一些诸如龙凤、鲤鱼、葫芦、葡萄、蝙蝠等图案,意在祈祝夫妇和谐,早生贵子,多子多福。床上用品亦是如此,如红色的枕头、床单、被面图案大抵为喜鹊、鸳鸯、龙凤、蝴蝶等。
旧时新娘出嫁时,习惯穿绣有各种图案的的肚兜,有的绣上石榴,蕴含“多子多孙”的意思;有的绣上“鲤鱼跃龙门”,鲤鱼的繁殖能力非常强,跃出龙门意味着出仕为官,二者结合到一起,象征“多子多富贵”;有的绣上“麒麟送子”,一个胖胖的小男孩手持莲花,抱着竹笙,骑在麒麟背上,象征着“连生贵子,吉祥荣华”。
即便是新郎与新娘拜完天地,进入洞房后,新郎与新娘坐在床上,由一被称之为“全福人”即儿女双全的女性,一手端着果盘,一手将盘中的核桃、大枣、栗子、花生、桂圆等干果及钱币,撒到新人身上和床上,寓意早生贵子,儿女满堂。
家中悬挂“麒麟送子图”也是中国古代祈子方法的一种。
传说中,麒麟为仁兽,是吉祥的象征,它能为人们带来子嗣的福音。民间普遍认为,积德人家,求拜麒麟可以生育得子。晋王嘉《拾遗记》中描述,孔子诞生之际,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院。这个典故成为“麒麟送子”的来源。《诗经》载曰:“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故有了“麒麟儿”“麟儿”称许他人孩儿之美称。在魏晋时期,对聪慧优秀的男孩,族人常常呼为“吾家麒麟”,以示夸耀。从前民间木板画的“麒麟送子图”,大多刻有:“天上麒麟儿,地上状元郎”文字,以此暗喻祈子成才愿望。
在民间艺术作品中,诸如:年画、剪纸、刺绣、陶瓷器彩绘、蜡染、木雕等多有《麒麟送子》图出现。它们常用来装饰新婚洞房,或贴于新婚夫妇房门之上。清代作品留存图案丰富,风格多样,以至直到今天仍在传承。
另外,在我国许多地方,家家户户都有在门前院内种植花椒、石榴、葫芦等多籽植物,亦是自祈瓜瓞绵绵、多子多福的一种表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自古相传的祈子礼仪有些几经改变早成陈迹,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逐渐取代了迷信。但麒麟送子的祈福形式依然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