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弟子的故事·子牛避兄

日期: 2014-11-14
浏览次数: 310

子牛避兄


孔子弟子的故事·子牛避兄


 郭耀  郭云鹏  彭庆涛

 

“人皆有兄弟,我独亡。此语乃司马耕感叹自身有一位不善的哥哥而日益忧惧所发。司马耕,字子牛,春秋时期宋国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他善于言谈,性子急躁,拜孔子为师后,坚信儒家学说,尤其反对犯上作乱的行为,也因此受到后世的祭祀加封。

司马耕兄弟五人,本是名门望族,他为何发此慨叹?这就与最让司马耕心烦的桓魋有关。春秋时期,桓魋深受宋景公的宠爱,而桓魋则借势发展自己,扩充部队,很快势力已经发展到足以威胁到宋景公地位的地步。即便如此,桓魋仍不满足,他认为自己的封地鞌地不如薄地,于是就请求用鞌地换取薄地。但宋景公说:“这万万不可,薄地是宋国殷商祖庙的所在地,给你岂不是坏了规矩。”宋景公虽借此拒绝了桓魋的要求,但怕桓魋不开心,便把七个城邑并入了鞌地。只可惜,桓魋对此耿耿于怀,便以答谢景公的名义请宋景公赴宴,准备在宴会上动手。

景公知道了他的阴谋,告诉司马皇野说:“是我助长了桓魋的势力,今天桓魋将要加害我,请你立即救援。”皇野说:“作为臣下,却不顺从,这是神明所厌恶的,何况人呢?哪里敢不奉命!得不到左师向巢,这事办不成,请用国君的命令召他前来。”左师向巢每次吃饭一定撞钟奏乐,听到钟声,景公说:“向大人要用餐了。”向巢已吃过饭,又奏乐。景公说:“可以去了!”

皇野乘着兵车去见向巢,说:“负责寻找野兽足迹的官吏前来报告说:‘逢泽有单个的麋鹿。’国君说:‘虽然桓魋没有来,左师能来,我跟他一起打猎,怎么样?’国君不好意思烦劳你,我说:‘让我试着说一下吧。’国君想要快些,所以用兵车迎接你。”

向巢跟他一起上了车,到了景公那里,景公告诉了召他救援的事,向巢跪下叩拜,吓得站不起来。左师心想,我与桓魋乃亲兄弟,弟弟谋反,哥哥怕是要被连累,讨伐了桓魋下一个怕是到了我。

皇野看透了向巢的心思,对宋景公说:“君王需和左师盟誓,桓魋之事不可株连。”宋景公了然于心,知晓向巢所担忧的,便对向巢许诺道:“如果要使您遭到祸难,上有天,下有先君。”左师回答说:“桓魋,这是大胆忤逆君主,是宋国的祸患,即使是臣的弟弟也不敢姑息养奸,岂敢不唯命是听?”

皇野让向巢交出调兵的玉制符节,用符节召集他的部下进攻桓氏家族。向巢的父老兄弟老部下们说:“不可以。”他的新部下们说:“服从国君的命令。”于是前去进攻桓魋。桓魋的弟弟子颀骑马疾驰,前去报告桓魋。桓魋想进去攻打宫廷,他的另一弟弟子车阻止他,说:“不能侍奉国君,却又进攻国都,民众不会跟随你的,只是白送性命罢了。”桓魋便进入曹邑发动叛乱。

鲁哀公十四年六月,景公派左师向巢率军讨伐他,向巢不愿攻击桓魋,想用桓魋的大夫做人质回都城去。没有抓到大夫,便也进入曹邑,想抓一些百姓做人质。桓魋说:“不能这样。既不能侍奉国君,又得罪了百姓,将有什么结果?”便把百姓放走了。当地百姓于是都叛离了他。

桓魋逃奔到了卫国,向巢逃往鲁国来,景公派人阻止他,说:“我跟您有盟誓了,不会断绝向氏的血脉。”向巢拒绝了,说:“臣的罪过已知晓,臣尚有自知之明,君王把桓氏全部灭亡也是符合规矩的。如果由于先臣的缘故,而让桓氏能够免除灭门的死罪,这是君王的恩惠。但是像我这样与主犯如此亲近的关系,那就不能再回来了。”

司马牛把他的封邑和玉圭也交还给宋景公,跑到了齐国。桓魋逃亡到卫国,公文氏攻打他,向他索取夏后氏的玉璜。桓魋把其他的玉给了公文氏,就逃亡到齐国,陈成子让桓魋做次卿,司马牛见此又把封邑交还齐国而去到吴国,吴国人讨厌他,他就回到宋国。晋国的赵简子召唤他去,齐国的陈成子也召唤他去,子牛在途中死在鲁国国都的外城门外,阬氏把他葬在丘舆。子牛本是兄弟多人,却因为兄长的叛乱而不断出离,最终落得孤家寡人的下场,这也就引起了文章开篇的慨叹。

子牛对于反叛的行为向来是嗤之以鼻的,对于兄长的做法更是不敢苟同的。两者间的子牛在犹豫,亲情与道义之间的取舍使子牛的心宛如刀割。一边是自己的君主,一边是自己的亲兄弟,背叛君主依附桓魋是为不忠,背叛桓魋拥护君主是为不悌。在兄长发动叛乱之后,司马耕从迷惘逐渐变得恐惧,他觉得自己失去了君子的本质。一日,司马牛问孔子,怎样才能成为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子牛曰:“不忧不惧,司谓之君子矣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大道的路途是漫长而又充满疑惑的,子牛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选择了远离这是非。司马耕的做法既没有违反忠义也没有违背孝悌,司马耕在家国之间的矛盾中选择了让步,这并非是消极避世,而是跳脱其中,不受身外事的困扰拨眼前迷雾,寻觅到得道真途。

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某些弊端,不同历史阶段的矛盾也是存在着共性和个性,道德伦理与亲情的矛盾贯穿着历史脉络。儒家讲求以义为重,道德伦理凌驾于亲情之上,司马耕遵从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但又害怕违背孝悌之道,所以选择了躲避。

由此可见,伦理与亲情矛盾并不是处于你死我活的状态,灵活的处置,两者皆可合理的安放。伦理道德与亲情均是社会的重要部分,二者相辅相成,合理的处理两者的关系,法治社会也会在冷冰冰的条条框框中多上几丝温暖。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