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阙里故址
郭云鹏 贾静歌
曲阜阙里故址,位于曲阜城内孔庙东侧,即阙里街一带,含孔庙阙里故宅。清孔继芬《阙里文献考》中曾有记载,“西晋之乱,阙里被‘寇’,庙貌荒残。”可见,随着时代更迭,它不可避免地遭到了破坏,完整性并不能保证,我们也只能通过历史文献去寻它的丝丝真气。
“阙里”一词,在今天人们的认知里,有三层意思。一指孔子故里,因原有两石阙,故名。 孔子曾在此讲学,后建有孔庙 ,几乎占全城之半。在《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中有所记载:“颜由,颜回父,字季路,孔子始教学于闕里,而受学,少孔子六岁。”二借指曲阜孔庙。三国魏应璩的《与广川长岑文瑜书》:“土龙矫首於玄寺,泥人鹤立於闕里。”一句中所指“阙里”便是此意。三借指儒学,唐代张说曾用到此意,《中书令逍遥公墓志铭》:“究蓬山之百氏,综闕里之六艺。”
以上三种说法,无论哪种意义,都与孔子的关系相当密切。为历代所公认的便是孔子故里这一解释,当然,这一解释的形成有一定的历史阶段。
“阙”本指宫廷门外前两边的望楼,是一种先秦时期国都大型建筑前普遍存在的建筑形式;《周礼·遂人》有载:“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可知,里是一种民居单位。故而,阙里即为阙下之里,“阙里”是古代以建筑名称而命名的居住区。
“阙里”作为地名,《春秋》、《左传》不见提及,当始于春秋鲁国以后。因孔子成长于此,后逐渐受到关注而名载史册。尤其自东汉始,盛称孔子故里为阙里,阙里渐渐又成为曲阜(《舆地志》:“邹城西界阙里有尼丘山”)、孔氏家族(阙里世家)、儒学(阙里六艺)与孔庙(孔子鹤立阙里)的代名词,沿用至今。各类古籍中所载的片段也证明了这一史实。
《史记·孔子世家》之《索隐》载:“《括地志》云:‘兖州曲阜鲁城西南三里有阙里,中有孔子宅,宅中有庙。伍辑之《从征记》云,阙里背洙面泗,即此也。’按:夫子生在邹(注:唐代尼山曾经归属邹。),长徙曲阜,仍号阙里。”
《论语·宪问》篇载:“阙党童子将命。”阙党一词,清刘宝楠《论语正义》所释为:“阙党是孔子所居。”顾炎武《日知录》中释义为:“《史记·鲁世家》:煬公筑茅阙门。盖阙门之下,其里即名阙里,夫子之宅在焉。”另外,《荀子·儒效》载曰:“仲尼居阙党。阙里,阙党本一也。”《汉书·梅福传》记载:“今仲尼之庙,不出阙里。”师古曰:“阙里,孔子旧里也。”阙里即阙党。
“阙里”的基本定义在东汉已基本完成,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史籍中对阙里位置的记载有所差异。
据《续山东考古录》载:“阙里有三:一背洙面泗,详见《水考》;一在鲁城之中;一在昌平山下。”至于阙里的真实位置,孔德懋曾在《孔子家族全书——文物古迹》有所辨析,认为三说中应以“鲁城中”最妥,笔者观点亦如此。“背洙面泗”一说,应在洙泗之间,因为洙水自鲁城北经城西注入城南的沂水,本来就是鲁国故城的北、西护城河,而泗水在鲁城北,故而与“鲁城中孔子所居”相抵牾。至于“昌平山下”,孔子生昌平山下昌平乡,“邹城西界阙里有尼丘山”,说法过于简略。“在鲁城中”却早有记载。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注文:“孔庙东南五百步有两石阙,故名阙里,盖阙里即阙下之里也”。彼时孔庙面积狭小,故记两石阙在庙之东南的位置。但位于“鲁城中”却无疑。清《一统志》记载:“按鲁有两观,阙名也,至圣庙在鲁城中,庙之基即古阙里。”名意、地点俱解,可见,“阙里”的位置应是在鲁城中。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记载:“夫子生在邹,长徙曲阜,仍号阙里”。后人因此得意孔子故宅为阙里。明代,在今曲阜城内孔庙东侧街上建造阙里坊以标其处。唐李泰《括地志》记载:“兖州曲阜县鲁城西南三里有阙里,中有孔子宅,宅中有庙”。此鲁城为汉鲁国故城,“西南三里”应为宫室而言。乾隆《曲阜县志》记载:“出‘至圣庙’快睹门,北为钟楼街,南为阙里坊。”
阙里坊,为木构四柱三楹式,是曲阜现存的最早的木质牌坊,绿瓦覆顶,飞檐双重,彩绘斗拱,额题“阙里”二字。
关于原有的“二石阙”,一种说法是孔子殁后鲁哀公尊之为素王,并在其居所里门外建双阙,以示纪念;另一种说法是汉代鲁国灵光殿建筑群的南阙。《水经注•泗水注》中说:“孔庙东南五百步双石阙,即灵光殿南阙也。北百余步即灵光殿基,东西二十四丈,南北十二丈,高丈余。……遗基尚整。……殿之东南,即泮宫也,在高门直北道西。”东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中说:“崇墉冈连以岭属,朱阙严严而双立。高门似于阊阖,方二轨而并入。”其中“双立”的“朱阙”,就应是郦道元所说的“双石阙”,即灵光殿之南阙。“高门”显然是指周鲁城正南门。据孔繁银先生所著《曲阜的历史名人与文物》载记,旧时曲阜有三处石阙遗存,名为“阙里阙”、“鲁灵阙”、“鲁贤阙”。有5石为阙里之阙留存,散置于孔庙大中门下。5石均为方形,四面雕刻图案,上下接面平整。“现(1978年)叠砌于孔庙西庑,共分五层。”有6石为鲁灵之阙留存,因岁久掩藏于孔府内库房院(避难楼东院落),于1956年无意发现。“1978年孔庙开放陈列画像石时,将阙石移入孔庙西庑,叠砌为六层石阙。”有6石鲁贤之阙留存,1960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64年从鲁贤村北收集其中“花纹清楚”3石,看不出花纹的3石弃之原地。“1979年,将运来的三块阙石安装在一起”,始成今之鲁贤阙。
“阙里”发展到今天,仅存了明代“阙里”坊纪念性建筑及街道,即阙里街。在这条街上,存有阙里坊,孔子故宅和钟楼等标志性建筑作为历史沉淀后的宝贵遗迹。
孔子故宅门座北向南,正对阙里大街,门高4.6米,宽3.68米,顶覆灰瓦,门涂红漆,相传孔子曾居住于此。相连的遗迹有故宅井,井周绕以雕花石栏,旁立“孔宅故井”石碑。西侧建四角黄瓦方亭,亭中立乾隆御书《故宅井赞》碑。另有鲁壁、诗礼堂以及崇圣祠。祠内把孔子以上五世祖先,故又称五代祠。祠前东西阶下有孔氏世系碑两块。故宅门内有纪念建筑一间,相传是孔子当年居住的草堂故址。孔子三岁时父亲叔梁纥去世,母亲颜征在便带孔子离开了陬邑,来到曲阜阙里定居在此居住。
这一故址,到今日,或多或少地淹没了许多历史的尘埃,形成了一个个文化坐标,但我们能从它的精心设计中,捕捉到历史的厚重感,并且能从它的厚重感中领悟到古人独具匠心的智慧,而这样的文物和智慧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了解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