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先师手植桧
孟继新 曹帅 刘国成
曲阜是全国古树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在这众多的古树中,尤以“先师手植桧”最为著名。
这棵桧树位于孔庙大成门内石陛东侧石栏内,粗可合抱,树冠亭亭如帷盖,青茏苍翠,树身似铜,高达20多米,树头向南倾斜,相传为孔子当年所植。树旁至今立有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所立《先师手植桧》石碑一幢。从一些历史记载中我们可以确信的是孔子当年确实种植过三棵桧树。
关于孔子本人栽种的桧树,最早记载见于唐人封演所著《封氏闻见记》:“兖州曲阜文宣王庙内并殿西、南,各有柏叶松身之树,各高五、六丈,枯槁已久,相传夫子手植,永嘉三年其树枯死。”实际上最初孔子所栽的,到晋代就已经枯死了,后来又发新枝,几番荣枯,如今看到的这棵已经不是原来那棵了,但依然是在原有基础上生根发芽。那么在这几千年中,这棵古树又有怎样不平凡的经历呢?
历代的孔子后裔们,都把这棵树当做神灵般保护起来,谁也不准动一枝一叶,有人说这棵桧树枯荣死生,可以占验家运国运。这棵树要是枯死,那么国家就会蒙受灾难,相反如果它枝繁叶茂就预示着风调雨顺,国家昌盛,难道这棵树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
据说在孔子手植桧枯死的永嘉三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旱灾,田里的庄稼枯死,老百姓流离失所,之后国家陷入了动乱,连年的战争,人口锐减,百姓颠沛流离,生活困苦。等到唐乾封二年(667年),当时朝廷骄奢淫逸,广建蓬莱、上阳、合壁等宫,崇尚佛教,并且连年征战,致使国库渐空,孔庙的孔子手植桧再一次枯死,之后国家也是历经动乱,直到宋康定元年(1040年)的太平时期桧树才又萌发新芽。
手植桧经历两次劫后重生之后,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随着时间的流逝,危险也再一次临近这棵已经历经千年的古树。
金贞祐二年(1214年),手植桧又再次毁于战火。根据《孔氏祖庭广记》的记载,贞祐二年正月,在元朝军队侵入中原,占领孔庙时,烧杀抢掠,放火烧了孔庙,在烈火中孔子手植的三棵桧树也难于幸免,有两棵被焚毁,再也没有发出新枝。孔子第五十一代嫡孙太常博士衍圣公孔元措叹息道:“天地否而復兴,正道厄于晋宋齐梁陈隋之间,至唐而復兴,此自然之理也。”此后一直战乱不已,儒学衰微,孔氏族人也是颠沛流离,直到元朝统一之后,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幸免的一棵桧树再次萌生。
春回大地,这株唯一幸存的孔子手植桧树,就这样又过了几百年。
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的一天,孔庙不慎着火,孔子手植桧在大火中不幸被焚,之后枯死。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不好的兆头。根据史料记载,这之后普安土司女首领米鲁起兵,号称无敌天王,抢掠边境。鞑靼小王子入居河套,经常进攻骚扰延绥地区,对北方边疆造成严重威胁。当时很多人都说这与孔庙孔子手植桧焚毁有关,是上天的惩罚。
根据记载,这棵桧树最后一次经历劫难,是在清朝雍正年间。
清雍正二年(1724年)的一天,这棵桧树再次遭遇火灾,烧毁树身,仅存下约半米高的树桩,孔氏族人非常害怕,因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棵树的荣枯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预兆。
孔子手植桧复活的那些年份,据说都是风调雨顺,民风淳化,百姓安居乐业,正是朝廷尊孔重道,信奉儒教之时;枯死的时候国家就多灾多难,孔氏族人也多颠沛流离。这在我们今天看来或许多少就是一些巧合,但在古代人们往往把它神话了。
对于这株神奇的桧树,孔子的后代们特别看重,曾不惜笔墨地对它赞颂和描述。孔子四十六代孙孔舜亮,在诗中这样写道:
圣人嘉异树,移对诵弦堂。双本无今古,千年任雪霜。
右旋符地顺,左纽象乾纲。影覆诗书府,根蟠礼义乡。
盛同文不朽,高与道相当。洙泗滋荣茂,龟蒙借郁苍。
毓灵全木帝,钟秀极勾芒。气爽群居席,烟凝数仞墙。
阴连槐市绿,子落杏坛香。布露周千尺,腾凌上百常。
傍欺泮林小,远笑峄桐黄。屹若擎天柱,森如出日桑。
风中雕虎啸,云际老龙骧。直欲警魑魅,端凝待凤凰。
鳞差阙巩甲,千错羽林枪。大节忠臣概,坚心志士方。
鲁宫侵不得,秦火纵何伤。宣子休夸树,姬人漫爱棠。
松卑虚视爵,花贱枉封王。谁念真儒迹,何当议宠章。
当然也少不了历代一些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以孔子手植桧为题,吟诗作赋,赞颂孔子手植桧。
北宋崇宁二年,也就是公元1103年的一天,孔庙里来了一位文士模样的人,这人气质高雅、举止潇洒,原来,他就是太学博士、大名鼎鼎的书法家米芾。只见他在孔子四十八代孙孔端友的陪同下,先是祭拜了孔子,然后又周览起孔庙的圣迹来。
当他们来到孔子手植桧旁时,孔端友介绍说:“这株桧树,就是先祖当年种植的。”一听说是孔子亲手所植之树,米芾顿生肃然起敬之情,他仰首上望,只见这株桧树,树身苍劲挺拔,披鳞挂甲,昂然直立,而茂密的树冠,如伞盖一般,遮天蔽日,而枝干扭曲盘旋,好似虬龙飞舞。
孔端友说:“从古自今,对先祖亲手种植的桧树,不知有多少贤达文士,赋诗留墨,进行褒扬。米博士今日前来拜谒圣庙,瞻仰先祖所植之树,当有佳作墨宝才是。”经孔端友这么一说,米芾有些谦虚地说:“在孔圣人家里舞文弄墨,恐怕你圣公会见笑的。”孔端友说:“米博士这是讲的那的话,米博士的墨宝留在祖庙,定会给祖庙增光添彩的。”于是,孔端友立即吩咐备来笔墨纸砚。
米芾醮墨提笔,对孔端友说:“孔子有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我就依孔子此语,作一首三字言诗如何?”孔端友连连称是,表示赞同。只见米芾笔飞墨舞,不会一儿,一首《孔圣手植桧赞》便跃然纸上:
炜皇道,养白日。御元气,昭道一。动化机,此桧植。
矫龙怪,挺雄姿。二千年,敌金石。纠治乱,如一昔。
百氏下,荫圭璧。
孔端友看到此作后,自是赞不绝口。后来,他把这首《孔圣手植桧》刻成碑石,树立在了孔子亲手种植桧树旁边。
时间到了清代,著名文人施闰章,在瞻仰了孔子手植桧后,有感而发,赋诗一首:
灵桧无枝叶,虬龙百尺长。何人见荣落,终古一青苍。
元气收东岳,孤根接大荒。迟回思手泽,俯仰愧升堂。
另外《阙里志》载一首《前人题手植桧》诗云:
夫子庭前桧,传来夫子栽。霜皮皆左纽,野火漫余灰。
翠色滋杏坛,虬根上石苔。斯文应未丧,重发待时来。
这棵古树承载了几千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历经千载,却依然枝繁叶茂,被后人瞻仰。《西行漫记》记载,毛泽东在回忆青年往事时,依然记得在1920年春途径曲阜参观孔庙的时候,还特意提到孔庙这棵孔子亲手栽的桧树,不禁感慨万千。这棵饱经风霜阅遍人间沧桑的古树,成了活的文物,是孔子精神不死的象征,也是孔氏家族绵延不绝的一种历史见证。而对于我们今人,我们要做的就是像古树一样,做好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让中国古老文化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