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族 | 圣裔教育(二十二)

日期: 2018-03-31
浏览次数: 38

四氏学授徒课业(应用文章

何谓“应用文章”?应用文章就是“辞命体,推之即可为一切应用之文。应用文有上行,有平行,有下行。重其辞乃所以重其实也。”(《刘熙载《艺概·文概》)

文字的产生,是人们在长期劳动、生活中,为了记事、交往、管理等实际需要而逐渐创造出来的。在文字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文章,“积字成句,积句成文,欲溯文章的缘起,先穷造字之源流。”(刘师培《文章起源》)而应用文章,则是诸多文体当中出现最早的一种。如果说,文字是人类根据实际需要创造出来的,而应用文是用文字记录下实际生活需要的一种文章样式。

《周易·系辞下》曰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这是说,没有出现文字以前的上古时代,是用“结绳”进行管理的,也就是用各种不同的结绳方法帮助记忆,进行管理 ;文字出现之后,便逐渐换成了“书契”。“书”,文字 ;“契”符契,“书契”就是应用文字。在封建社会里,应用文章,时时都在发挥着它的巨大作用,上至皇帝,下到百姓 ;从国家的军政大事,到百姓的生活日用,都会有应用文章的出现。例如,帝王的诰、训、令、教、制、诏、谕、玺书、敕、批答、誓等是公务衍圣公孔毓圻表章 应用文章 ;而辅臣们的上书、奏、疏、表、状、檄、启、札析、驳议、封事、弹事、对策、上谕、諠谕等同样是公务应用文章 ;还有布衣之士的判、告示、传牌、宣言、铭、颂传、序、赠序、碑文、祭文、逸事状、书信、日记等也是应用文章。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学子们,不但要学习这种文体的写作,而且还要精通这种文体。以便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路上大显身手。

四氏学的教学课程中,也毫无例外地设有应用文写作这项,并有明确规定:“每月务要作课六道 :本经义二道,四书义二道,诏、诰、表章、策、论、判语、内科二道。不许不及道数,不佳者罚,违者痛决。”(孔尚任《阙里志·学校·功课》)非常明确的规定,学生每月必完成“诏、诰、表、章、策、论、判语、内科”等应用文章的功课,否则将会受到责罚!

“诏”,亦称“诏书”,是古代君王诏告臣民群下的下行公文文体。

由于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其说话的语气和行文措词自然与一般人不同,因此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文体。对“诏”,刘熙《释名》是这样解释的 :“诏,昭也。人暗不见事宜,则有所犯,以此示之,使昭然知所由也。”清王兆芳在《文体通释》中说 :“诏者,告也,告以事也……汉礼仪曰补制言曰诏。今制告天下曰诏。主于诏告群下,意同命令。”换言之,这“诏”或“诏书”,就是皇帝发出的命令。

诏文体创始于秦代,定于汉代。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云 :“按刘勰云‘古者王言,若轩辕、唐、虞同称为命。至三代始兼诏誓而称之,今见于《书》者是也。秦并天下,改命曰制,令曰诏,于是诏兴焉。汉初,定命四品,其三曰诏,后世因之。’”在言及“诏”的写作时,徐师曾又说 :“古之诏词,皆用散文,故能深厚尔雅,感动乎人。六朝而下,文尚偶丽,而诏亦用之。”唐代因武则天名曌(照),与“诏”音近,为避讳而改“诏”为“制”。“诏”有“制诏”、“亲诏”、“手诏”、“遗诏”等类。

孔子后裔历来与朝廷保持着密切关系,历代皇帝出于尊孔崇儒的需要,下到孔氏家族中的诏书屡见不鲜。如宋元嘉十九年(442 年)十二月丙申,文帝下诏 :

诏曰 :胄子始集,学业方兴,自微言泯绝,逝将千祀,感事思人,意有慨然。奉圣之胤,可速议继袭。于先庙地特为营建,依旧给祠直,令四时饗祀。阙里往经寇乱,黉校残毁,并下鲁郡修复学舍,採召生徒。昔之贤哲及一介之善,犹或卫其丘垄,禁芻牧,况尼父德表生民,功被百代,而坟茔荒芜,荆棘弗剪。可蠲墓侧数户以掌洒扫。鲁郡上民孔景等五户居近孔子墓侧,蠲其课役,以供给洒扫,并栽种松柏六百株。(《宋书·文帝纪》)

这道诏书,是在南北朝时,宋文帝于元嘉十九年(442 年)十二月,诏修曲阜阙里孔子庙,复学舍,招生徒 ;又诏卫护孔林,蠲孔子墓侧孔景等五户课役,以供洒扫 ;并于林内植松柏六百株的情况。

唐代,孔子的封号曾有一次大的变化,由原来的“隆道公”,上升到了“文宣王”的高度。而诏封这一封号的皇帝,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十七年(739 年)八月,诏书曰 :

诏曰 :弘我王化,在乎儒术,孰能发挥此道,启迪含灵,则生人以来未有如孔子者也,所谓自天攸纵,将圣多能,德配乾坤,身揭日月,故能立天下之大本,成天下之大经,美政教,移风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人到于今受其赐,不其猗与?于戏!楚王莫封,鲁公不用,俾夫大圣,才列陪臣,棲迟旅人,固可知矣。年祀浸远,光灵益彰,虽代有褒称,而未为崇峻,不副于实,人其谓何?朕以薄德,祗应宝命,思阐文明,广被华夏,时则异于今古,情每重于师资,既行其教,合旌厥德,爰申盛礼,载表徽猷。夫子既称先圣,可追谥为文宣王,令三公持节册命。应缘册及祭,所司速择日并撰仪注进。其文宣陵并旧宅立庙,量加人洒扫,用展诚敬。其后嗣褒圣侯改封嗣文宣公。(《旧唐书·礼仪志》)

开元二十七年(739 年),李隆基追谥孔子为文宣王,孔子的第三十五代嫡孙孔璲之,由原来的褒圣侯,改封为文宣公。非但如此,李隆基还分别赠十哲及曾子等共七十七人公、侯、伯爵。可以说,李隆基把尊崇孔子,优待圣裔提高了一大步。

“诰”,是古代帝王发布政令和告诫、勉励臣民讲话的下行公文文体 ;也是帝王任命或封赠的文书。

诰文体起源较早,《尚书》中的《汤诰》、《盘庚》、《大诰》、《康诰》等,就是商汤、周公、成王发布的告天下书。《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应用文章集,人们称它是“神州古籍,唯此最先”的历史文献,后因被儒家尊为经典,故又称《书经》。

《尚书》相传有几千篇,孔子删为百篇。它汇集了虞、夏、商、周时期的公牍文书,不仅有极高的历史学价值,对后代应用文章影响很大,而且历代帝王将相以《书》安邦定国,工商士民以《书》修身待物,自汉代立学官以来,成为封建社会的最重要的教书。

其实,“诰”还有一大功能,这就是“赠封其祖父妻室”。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中云 :“至宋,始以命鹿官,而追赠大臣、贬谪有罪,赠封其祖父妻室,凡不宣于庭者,皆用之。”赠封其祖父妻室的诰文,在孔氏家族中体现得尤为充分。如明洪熙元年(1425年),诰封衍圣公孔彦缙妻夏氏为夫人的诰文曰 :

朕致敬先师,施及厥后,至其家室亦有褒荣者,所以广崇儒重道之恩也。先圣五十九代孙孔彦缙受命先帝,袭封衍圣公,岁时来朝,雍容进退,朕用嘉之,厚其礼遇。其妻夏氏内助克贤,而未有封命,今从其夫之贵,封为夫人。凡天下后世有事于修齐治平者皆诵法孔子,矧配孔子之孙可不慎哉!可不敬哉!益懋率履,毋忝于家。(《阙里志》卷十五)

又如,明天启五年(1625 年)赠封孔胤植之祖父孔贞宁为衍圣公的诰文曰 :

昔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滋恭,明德启圣,而安国、颖达皆由经学显庸汉唐,盖世有达人,绵其瓜瓞矣。尔原任翰林院五经博士孔贞宁,乃袭封衍圣公孔胤植之本生祖父,洙源演庆,岳秀分奇。韵远神清,追高标于季诩 ;经深学博,骤雅水于舒元。缵绪金闺,联芳璧府。尔孙繇支而本,俾祖拾级而堂,爵以上公,昭其肯构。兹特赠尔为衍圣公,锡之诰命。于戏!衮衣横玉没申九命之荣 ;宝鼎著铭,远邵万年之禄。贲于马鬣,服此龙章。(《阙里志》卷十五)

孔胤植是六十二代衍圣公孔闻韶次子孔贞宁之孙,祖父孔贞宁,字用致,明嘉靖二十五年(1592 年)袭封五经博士。父亲孔尚坦,字安之,早卒。

孔胤植出生于万历二十年(1592 年),其父孔尚坦早逝,使孔胤植年龄不大便失怙。早年他就以奉母甚孝闻名,成年以后,为人有礼有节,恢廓大度,万历四十七年(1619 年)袭封五经博士。

天启元年(1621 年),孔子六十四代孙,袭封衍圣公孔尚贤入京朝觐,病于京师的赐第之中。因为孔尚贤的两个儿子都早去世,又都没有留下子嗣,而孔氏大宗却不能没有继嗣人,于是孔尚贤便召孔胤植到京师,立为嗣子,并上奏朝廷,获得恩准。

天启五年(1625 年),明熹宗朱由校至太学视学,召孔胤植入京陪祀。孔胤植趁机“疏请赠本生祖父母 ;又以大宗嫡长兄衍(胤)椿早世无嗣,不获承祧,亦请赠如其爵。帝皆破例报可。”(《曲阜县志·通编》)这就是那份赠封孔贞宁为衍圣公诰文的来历。

诰文体的写作。它的写作格式,历代有所不同。先秦诰的写作,是记事记言相兼,每一段记言用“王曰”或“王若曰”引起。明、清时期,用于封赠的诰命,开头写“奉天诰命”,主体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为起句,结尾以“制诰,某年、月、日”作结。诰命制作的规定十分严格,明代是由神帛制敕局织造,分苍、青、黄、赤、黑五种颜色,织有“奉天诰命”字样,用升降龙盘绕,形成卷轴式,并按官品等级制造。一品为玉轴,二品为犀轴,三、四品为抹金轴,五品以下用角轴。

除卷轴外,还有用铁制成的“铁券”。《万历野获编》卷五云 :“公侯伯封拜,俱给铁券,形如覆瓦,面刻制词,底刻身及子孙免死次数 ;质如绿玉,不类凡铁,其字皆用填。”至于诰文的写作,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云 :“或用散文,以直告某官也”;“造语可不尖新,文武宗室各得其宜。”

孔氏宗族 | 圣裔教育(二十二)

△铁劵

“表”,是古代臣下写给皇帝的文书,向帝王陈述政事、表达情感的上行公文文体。《释名·释书契》曰 :“下言于上曰表,思之于内表施于外也。”《广雅·释诂四》曰 :“表,书也。”陈懋仁为《文章缘起》中“表”所作的注释 :“下言于上,曰表。表,明也。标著书绪,明告乎上也。”刘勰《文心雕龙·章表》说“表以陈情”,即“表”用于陈述衷情。


表文体名称始于汉,但仅用于陈情而已,后历代沿用,其用途有别。东汉至三国两晋时期,凡论谏、劝请、陈乞、进献、推荐、庆贺、慰安、辞解、陈谢、讼理、弹劾皆用表。唐宋时期,仅用于陈谢、庆贺、进献。明清时期,每遇大庆典,群臣进贺用表。

孔府,是孔子嫡孙后裔衍圣公居住的府第,衍圣公世受朝廷优渥,谢表上奏之事,自然是少不了的事。

明正德元年(1506 年),恭遇皇帝亲临太学,释奠孔子,六十二代衍圣公孔闻韶奉诏赴京陪祭观礼,礼成后,孔闻韶上表称谢。表曰 :

袭封衍圣公臣孔闻韶等,正德元年三月初四日,恭遇圣驾亲临太学,释奠先师,钦取臣等三氏子孙赴京观礼,恩荣备至,儒道增光,谨上表称谢者。

臣等诚懽诚忭,稽首顿首上言 :伏以庠序明伦,教必先于太学 ;庙庭释奠,礼必重于先师。乃一代之宏模,诚百王之旷典。懽同率土,荣臣私门。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尧莗焕发,舜哲重体。精一承心法之传,谟烈谨宪章之守。青宫预教,尽删述之精微 ;皇极尊居,建中和之制作。知治必本道,非圣莫明 ;讲政乃在人,由学而出。眷斯文之有自,急当务之为先。爰于居正之元,肆讲临雍之礼 ;法舆夙驾,遥闻颙若有孚。耸圜桥之观仰,恭维丕显 ;昭百辟之仪刑,光被宫墙。春回俎豆,悬音上彻,鬯气潜通。物以简为诚,但取粢蔬之修洁 ;礼用和为贵,式瞻登降之从容。隆师屈展拜之尊,重道伸坐讲之敬。《书》阐唐虞之奥旨,《易》数造化之鸿功。天为高而听则卑,王心一而言乃大。万物快云从之覩,四方同风动之休。臣等远托云仍,迩瞻日表。骏奔敢后?周旋以有事为荣 ;象德从先,夙夜以无忝是惧。幸冒帡幪之末荫,敢忘犬马之微忱。

伏愿五典弘敷,寰宇尽可封之俗 ;万年引考,邦家永不拔之基。臣等无任瞻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谢以闻。(《阙里志》卷二十三)

“章”,是古代臣下写给皇帝的文书,也是一种表达情感的上行公文文体。汉代蔡邕《独断》说 :“凡群臣上书于天子者四名 :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驳议。”《后汉书·胡广传》的《注》引《汉杂事》亦曰 :“凡群臣之书,通于天子者有四品 :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驳议。”《文选》卷三十七李盖注 :“谢恩曰章。”

在孔府内随处可以找到,这是因为,衍圣公屡蒙历代帝王们恩典,这“章以谢恩”的事,也就自然多起来。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 年),孔子第六十三代孙孔贞干袭封衍圣公。当时,皇帝恩准了孔贞干的袭爵请求,并下旨确认。袭封后的孔贞干,为了感激皇帝的深恩厚泽,于是便章以谢恩,其文曰 :

孔子六十三代孙、袭封衍圣公臣孔贞干,嘉靖二十五年十一月初六日钦奉恩命,袭封衍圣公爵。臣贞干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上言 :

伏以道垂真儒,报以万年之祀 ;赏延后世,爵仍五等之封。推原虽本庆余,不类曷承祖武 ;丝纶涣发,伛偻奚胜!兹盖恭遇皇帝陛下圣学高明,天衷完粹。詠经史,得性情之正 ;箴敬一,明道统之传。礼赞内庭,驾临太学。念夫子贤于尧舜,正位先师 ;录后人度越汉唐,咸休永世。

袭封自父,过蒙锡类之仁 ;入觐以时,恒展呼嵩之敬。簉鹭特先于文列,珥貂曾藉乎武功。盖有先子删述之勤,幸荷表章之盛。臣贞干支惭苗裔,荫受渥恩,永矢弗谖,何能为报。俎豆谨春秋之奠,家庭循诗礼之风。求无忝于前修,庶不孤于洪造。

伏愿君师立极,寿考仁人,天下文明,不独弦歌在鲁,圣人复起,亦云礼乐从周。臣贞干无任瞻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谢以闻。(《阙里志》二十三)

明万历四年(1576 年),孔子六十四代孙衍圣公孔尚贤,所上的一本《谢幸太学》的章表,也是一份很有特点的“章”文体佳作。文曰 :

伏以圣人作而万物覩,万方荷德教之敷 ;师礼崇而大道尊,千载广文明之会。盛典式彰乎帝治,洪恩普逮于儒宗。观国有光,承家何幸。

恭惟皇帝陛下神圣当天,聪明首物。咨师臣而阐德,涵百王道法之精 ;御讲幄以横经,总六籍图书之秘。功兼述作,治迈古今。兹当风清俗美之时,益懋稽古右文之化。爰循故典,载举鸿仪。躬万乘以临雍,伟矣!壮宫墙之胜俨,再拜。而释奠贲然,增俎豆之辉,礼既备于尊崇,泽复流于苗裔,骏奔而子孙咸在,驿召而颜孟是偕。讲《易》讲《书》,冠带预桥门之听 ;赐茶赐坐,丝纶承黼座之温。振代伟观,一时盛事。

臣等箕裘粗绍,诗礼未闻,荷列圣之表章,弦歌在鲁 ;奉九重之新命,裸将于京。幸陪入庙之咨询,敢替循墙之俯偻。

伏愿缉熙圣学,丕振儒风。作君作师,笃祜宠绥于万世 ;同文同轨,声名覃被于八荒。谨奉表称谢以闻。(《阙里志》二十三)

“章”的写作,汉、晋时多用散文,到了唐、宋时则多用四六对偶的骈文。后来凡通向皇帝上陈的文书为“章奏”。《汉书·魏相传》:“相明《易经》,有师法,好观汉故事及便宜章奏,以为古今异制,方今务在奉行故事而已。

“策”,亦称其“策对”或“对策”,是科举考试的文体之一,也是古代参加选拔的文人学士把回答策问写在简上的应用文体。

策,渊源于西周天子封赏王族、贵族、功臣时用的“策”,其时“策”与“册”通,使用时大多写“册书”。秦统一六国后,不用“策”文体。两汉时复用之,称策书或册书。汉蔡邕在《独断》中说 :“汉天子正号曰皇帝,其言曰制诏,其命令 :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策书……称皇帝,以命诸侯王公。其诸侯王三公薨于位者,亦以策书诔谥其行而赐之,如诸侯之策。三公的罪免,亦赐策。”这都是君王专用下行公文文体。

“论”,是分析事理,判明是非的文章。此类文章,兴起于战国时代。当时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著书立说,宣扬己见,于是兴起论辨之风。

刘勰《文心雕龙·论说》曰 :“述经叙理曰论。论者,伦也 ;伦理无爽,则圣意不坠。昔仲尼微言,门人追记,故仰其经目,称为《论语》;盖群论立名,始于兹矣。自《论语》以前,经无“论”字,《六韬》二论,后人追题乎。”

“判”,亦称“判语”、“判词”、“判状”,是古代对争讼事件评断、裁决的司法文文体。

判,渊源于虞、夏时期。《左传·昭公六年》中云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这说明夏朝国家为了朝廷统治,已有法律和刑罚,而判的出现还要远在法律之前。

判作为正式司法公文文体出现在西周,那时称为“劾”。至汉,审判制度形成了国家程序,但判词有时也称“劾”。唐孔颖达等奉诏疏撰《尚书正义》说 :“汉时,问罪谓之鞫,断罪谓之劾。”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