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专栏 Download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 - 05 - 24
点击次数:
孟继新  王喜凯 孔庙祭祀名目繁多,有丁祭、祫祭、遗官致祭、释奠、释菜等。其中释奠是孔庙祭礼中,规格最高的一种。释奠礼在汉代以后,逐渐成为官方祭典,起初释奠并无专属的乐章和乐谱,直到隋代,才制定释奠专属用乐。该释奠乐章的歌诗以雅乐的形式传承了古代文学及乐律艺术,其乐章结构的演变则反映了古今祀礼仪序的演变。隋开皇九年,文帝平定南朝陈国,获得了南朝宋国及齐国所保存的汉族传统古乐,当时的太常卿牛弘等乃奏请整修所获宋、齐雅乐的遗存,获得皇帝的支持。于是,便展开了宫廷雅乐的研究、创作、扩展与实施。隋文帝仁寿元年,由太常卿牛弘、太常少卿许善心、内史舍人虞世基、礼部侍郎蔡征等,创制了一个庞大的雅乐系列,该系列也包括了祭祀先圣先师孔子的乐章。从此,祭祀孔子有了专用乐章,也成了宫廷雅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隋代祭祀孔子的乐章,制定于仁寿九年,取名为《诚夏》登歌之乐。迎神奏《昭夏》,皇帝升坛奏《皇夏》,初献奏《诚夏》,饮福酒奏《需夏》,送神奏《昭夏》等。以“夏”为乐名,其用意在于继承华夏之声。唐太宗贞观二年,太常少卿祖孝孙、协律郎窦琎等人,历两年时间,全面设计创制,考以古乐、乐制、乐章、乐器、乐队编制、舞蹈服饰等,完成十二《和》,取“大乐与天地同和之义,并法天地之成数十二”的大唐宫廷雅乐系列。唐贞观中,协律郎张文收复以十二和之制未制备,乃考正律吕,用于释奠者有降神奏《诚和》,文武三成,送神一成。奠币登歌奏《肃和》,入俎及徹豆奏《雍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奏《舒和》。释奠至宋代,发展更为成熟与繁复。宋仁宗景祐元年作“祭文宣王庙《凝安之乐》六首”。崇宁四年,徽宗下令所设立专管宫廷音乐的机构“大晟乐府”,由该乐府分别于大观三年及四年,制作了两套不同的祭孔乐章。乐章由原来的六首,增加到十四首。金初取汴,得北宋之乐而用之。《宋史·乐志》:“靖康二年,金人取汴。凡大乐轩架、乐舞图、...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 - 05 - 22
点击次数:
孟继新 陈阳光     在祭孔乐舞中,有两种属于“金”类的乐器,非常特别。这就是“镛钟”和“镈钟”。镛(yōng)钟,也被称为大钟,又叫特悬之钟。它与特悬大鼓——晋鼓,为“琴瑟”之友,被悬在大成门之右,与大鼓相配,是为钟鼓呼应。《诗经》中有:“簴业维枞,贲鼓维镛。于论鼓钟,于乐辟雍。”这就是镛钟和贲鼓两者金革声声,配合成趣的情景。镛钟体大,其声洪亮,古代除了用于奏乐之外,还用以传递信号。因此,在一些古老的城堡重地,常设有“鼓楼”、“钟楼”,即古人所谓“左鼓右钟”,指的是钟、鼓两者置于大门两侧的位次。特别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寺庙,其大门两旁,左鼓右钟的两幢阁楼则为古代必有建筑。钟,又是古代祭祀宴享时所必用之器,在古代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只有上层社会才能使用,旧有“钟鸣鼎食”之说,喻富贵人家。周代钟的体制是上径小下径大,纵径小横径大,有柄无钮;铜制而中空,用木槌击之发声;柄称为“甬”,甬顶称“衡”,甬旁有环叫“旋”,甬上衔环的叫“干”,干上一般刻有蹲熊、盘龙的纹饰,故又叫“虫”。钟口两角叫“铣”,钟唇叫“于”,于上叫“鼓”,鼓上叫“钲”,钟顶叫“舞”。介于钲鼓之间,刻有纹饰的是钟带,也称为“篆”。篆间累,累隆起者称为“枚”,也称为钟乳。钟受撞击处叫“隧”。今天出土的周代铜钟有的与此完全相同,有的则不同,不但有钮,而且居多,有柄者反而很少。钮与柄的不同是由于重量大小不同,一尺以上者均为钮,五六寸以下者均为柄,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与方便不得不设计出不同的样式。祭祀典礼结束时,必击镛钟一百八十响,以宣告结束。镈(bó)钟,与镛钟相似,大型单个打击乐器,有钮,平口,可直悬敲击。形体一般较大,孔庙的镈鼓,通高81厘米,宽41厘米。此器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是贵族在宴飨或祭祀时,与编钟、编磬相和使用的乐器。按传统编制,宫悬之乐的四面,左右各置三簴镈钟...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 - 05 - 22
点击次数:
陈阳光  彭庆涛     在祭孔乐舞中,有一种大型的石质乐器,叫“特馨”。特磬(qìng),古人有云,不编之钟、磬,皆可称特钟、特磬。但作为乐悬中的一件典制乐器名称,则出现较晚。《通典》载,在唐代乐悬中,开元年间曾定:“凡中宫之乐,则以大磬代钟鼓,余与宫悬之制同。”其陈列之地位略与后来特磬之地位同。另《宋史·乐制一》载:“隋制,内宫悬二十虡,以大磬代镈钟。”宋景祐年间,上诏访翰林侍读学士冯元等曰:“大磬应何法考击,何礼应用?”元等具言:“古者特磬代镈钟,本施内宫,遂及柔祀,隋唐之代继而因改。……若考击之法,谓宜同镈钟。”循此则特磬似早已有之,至宋代皇祐二年(1050年),方见乐悬中有“镈钟、特磬未协音律”之记载。元代,经辽金之战乱,乐悬中又失特磬。明中和韶乐亦未具备,直到清乾隆年间,乾隆帝喜好复古,又因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得西江出土古钟十一枚,乃仿配成备十二律的铜镀金镈钟,又采和阗王制特磬十二枚,方形成清代中和韶乐之规模。八音中的石类乐器和金类乐器,同属乐器中之重器。说它为重器并非指重量,而是说它的地位和作用。石类乐器的磬,在古代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在《通典·虞书》中把磬称为“鸣球”和“石”,如“戞击鸣球,击石拊石。”《乐祀》的“石声磬,磬以立辨”;又谓:“辨者,离之音也。”可能因为乐器本身发出的音色不同,形制不同、用场不同便有了这些名称的记载。磬在《周礼·春官》中也有记载:“凡乐击笙磬、颂磬。”说明周代就有“笙磬”和“颂磬”,其实都是编磬,只不过是因为摆设位置的不同而各有其名。磬是一种很高贵典雅的乐器,专用于上层贵族的祭祀、朝聘、宴享等礼仪活动中,与钟一起长期作为典礼之声的标志。《吕氏春秋》中说,尧命大臣夔敲击着石磬,“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舞百兽”,这和着磬乐翩翩起舞的“百兽”,...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 - 05 - 17
点击次数:
刘岩 陈阳光 在曲阜孔庙,旧存有一通史晨碑,它前后两面皆有铭文,碑阳称为“史晨前碑”,灵帝建宁二年(169年)刻;碑阴称为“史晨后碑”,灵帝建宁元年(168年)刻。历来深受人们的关注,史上欧阳修《集古录》称它为“鲁相晨孔子庙碑”,洪适《隶释》作“鲁相史晨祠孔子奏铭”,翁方纲《两汉金石记》作“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名声了得。全文如下:(碑阳)建宁二年三月癸卯朔七日己酉,鲁相臣晨、长史臣谦,顿首死罪上尚书:臣晨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蒙厚恩,受任符守,得在奎娄周孔旧寓,不能阐弘德政,恢崇壹变,夙夜忧怖,累息屏营。臣晨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以建宁元年到官,行秋飨饮酒畔宫,毕,复礼孔子宅,拜谒神坐。仰瞻榱桷,俯视几筵,灵所冯依,肃肃犹存,而无公出酒脯之祠。臣即自以奉钱修上案食醊具,以叙小节,不敢空谒。臣伏念孔子乾坤所挺,西狩获麟,为汉制作。故《孝经援神契》曰:“玄丘制命,帝卯行。”又《尚书·考灵燿》曰:“丘生仓际,触期稽度为赤制。”故作《春秋》,以明文命,缀纪撰书,修定礼义。臣以为素王稽古,德亚皇代。虽有褒成世享之封,四时来祭,毕即归国。臣伏见,临璧雍日,祠孔子以太牢,长吏备爵所,以尊先师重教化也。夫封土为社,立稷而祀,皆为百姓兴利除害,以祈丰穰。《月令》:“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矧乃孔子,玄德焕炳,光于上下。而本国旧居复礼之日,阙而不祀。诚朝廷圣恩所宜特加,臣寝息耿耿,情所思惟。臣辄依社稷,出王家谷,春秋行礼,以共烟祀,余胙赐先生执事。臣晨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尽力思,惟庶政报称为效,增异辄上。臣晨诚惶诚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上尚书。时副言大傅、大尉、司徒、司空、大司农府治所部从事。昔在仲尼,汁光之精。大帝所挺,颜母毓灵。承敝遭衰,黑不代仓。□不应聘,叹凤不臻。自卫反鲁,养徒三千。获麟趣作,端门见征。血书著纪,黃玉璟【原字笔画为音字旁加景】应...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 - 05 - 17
点击次数:
孙芳  陈阳光 在曲阜市石门山镇大庙村村北,旧有一通“仪制令”石碑,现已大部深埋地下,但石碑上部正中竖刻“仪制令”三个大字清晰可见。经过简单的挖掘,左侧从上往下竖刻的小字“少避老,来避去”,右侧的“贱避贵,轻避重”暴露出来。原来此碑所刻内容为唐宋时期流行的出行法令,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交通法规”。它俨然成为一位老者,默默地向今天的人们展示着曾经的履历与尊严。    “仪制”是古代朝廷颁布的法规礼节,即全社会奉行的礼仪制度,西周时就已发端,后世称之为“周礼”;“令”即命令,是人们必须遵守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文化、宗教等方面各种制度的行政管理法规。“仪制令”出自于盛唐时期的《大唐开元礼》。而《大唐开元礼》内容宏富,涵括了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所述礼仪以皇帝为中心的国家典礼仪制为主,兼及地方政府祭仪及百姓家庭吉凶之礼仪。说白了,就是皇家祭天地、先祖,地方祭社稷,百姓婚丧嫁娶以及出行的礼仪标准。它是我国古代对全体官民的社会行为的礼仪性规范条令,借以维持严明的等级秩序。唐代是我国经济、文化大繁荣时代,史称“盛唐”。特别是唐太宗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人们安居乐业。《贞观政要·卷一·政体》载,经过贞观之制“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如此景象可以想象,商贾云集的长安城是何等的拥挤,城门堵塞的情况等会时常发生,给道路通行立个规矩也在情理之中了。于是,唐贞观十一年(637年),由时任监察御史的马周参与制定的《唐律·仪制令》颁发了。其中有行人进入长安城必须“入由...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 - 05 - 17
点击次数:
孟继新  王广恒 埙(xūn),古代吹奏乐器,属八音之一土类。陶制、空心,故又名“陶埙”,也有用石、骨或象牙制成的。其形状有圆坨形、管形、椭圆形数种。在先秦时期,埙为重要的乐器之一,《诗经·何人斯》有“伯氏吹埙”之句。《尔雅·释名》注中谈到了埙的形制:“烧土为之,大如鹅子,锐上平底,形如秤锤,六孔。小者如鸡子。”孔庙乐悬中曾经用过五音孔和六音孔两种形制的埙。五孔埙是除吹孔外,前面有三个音孔,分布于上、左、右;背面有两个音孔。六孔埙的造型是除吹孔外,前面有四个音孔,分布于上、下各有两个;背面有两个音孔。《文庙祀典考》记载,孔庙祭祀礼乐“阳月用黄钟埙”,“阴月用大吕埙”。黄钟埙应律管,形制律分是:内高二寸二分三厘,腰内径一寸七分一厘七毫,底内径一寸一分六厘八毫。大吕埙应吕管,其形制律分是:内高二寸一分三厘三毫,腰内径一寸六分四厘二毫,底内径一寸一分一厘七毫。埙身漆以朱,绘金色云龙,底悬五彩旒苏。在合乐时,乐生双手捧埙吹奏。埙的具体演奏方法,《圣门乐志》说:吹时先以两手名指曲蟠埙底,作环抱状,而两手大、中、食五指并闭五窍,两大指按后二孔,两食指按前上二孔,右中指按前下一孔,平气俯唇轻而吹之,则为黄钟律,谱以“四”字应;微仰更加气则为姑洗律,谱以“一”字应;抑极重吹则为中吕律,谱以“上”字应;放前上右一孔则为林钟律,谱以“尺”字应;凡放“尺”字,余孔俱闭。放前下一孔,则南吕律,谱以“工”字应;凡放“工”字,止闭凡六五字。放前上左一孔,则为应钟律,谱以“凡”字应;若放“凡”字,止闭五六字。放后左一孔,则为清黄律,谱以“六”字应;凡放“六”字,止闭“五”字。放右一孔,则为清大律,谱以“五”字应;凡放“五”字,余孔尽闭。此器极难取音,急不鸣,缓不洪,仰口蹙唇,徐嘘。古人吹埙,讲究气口,急吹则音不响,缓吹则音不洪亮。只有仰口蹙唇而徐嘘,方为善法。埙是...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 - 05 - 17
点击次数:
孟继新  陈阳光     在祭孔乐舞中,有两种大家不甚熟悉的乐器叫“柷”和“敔”。名字听起来比较陌生,但在祭孔乐舞中,这两种乐器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柷和敔,在祭孔雅乐合奏中,各主首末,谐俪呼应。而柷器则为奏乐中之善始者,是雅乐编制中不可缺少的器物。“敔以止乐”,这是说明敔用于乐曲的终止处。柷(zhù),又名“椌”(qiāng),古代打击乐器,是一种木质的敲击乐器,属八音之一木类。柷在祭祀雅乐中是作为起乐的“信号”而处指挥地位的。柷的形状犹如木斗,上宽下窄,用木棒撞击其内壁而发声。考其奏乐之先,之所以用击柷为起乐信号,其原因是“柷”字与“俶”字同义,“俶”即开始的意思。刘熙《释名》说:“柷以作乐”,击柷是作为雅乐开始时的起拍。《尔雅·释名》:“所以鼓柷谓之止。”郭璞注:“柷如漆桶,方二尺四寸。深一尺八寸,中有椎柄,连底挏之,令左右击。止者,其椎名。”《乐记·魏文侯篇》记:“然后圣人作为鞉、鼓、椌、楬、埙、篪,此六者,德音之音也。”说明在漫长的雅颂乐史中的柷,是因其“德音”而被古人所器用。按《周礼·春官·小师》中“掌教鼓鼗、柷、敔”的记载推断,早于周代之际,就有“柷”之器名,并被广泛应用于大型乐舞的奏乐之中。柷器高约46.6厘米,上口四边,每边长约69.9厘米,底边每边长约54厘米。上口四边镶有木框,底部有座,其中一面留有出音孔。孔的直径约15.5厘米,另三面内壁中心处是个突起的圆鼓面以备受击。《文庙丁祭谱》曰:“柷里面黑漆,外面绘五彩山水花卉。四角立柱,漆以金趺。……柄用朱漆,……柄端如意金云头以黄龙绦结之。柷之中,东方图青隐,为青龙;南方图赤隐,为丹凤;西方图白隐,为驺虞;北方图黑隐,为灵龟;中央图黄隐,为神螾。外三面绘山,东一面绘水。水上穿一大圆窍,象日之浮于海。”柷体的...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 - 05 - 17
点击次数:
孟继新  彭庆涛     在孔庙的祭孔大典中,有一种重要的礼器,叫“尊”。尊,酒器,青铜制。形似觚而中部较粗,鼓腹,侈口,高圈足。形制较多,有的作圆形,有的作方形,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金文中称礼器为尊彝,尊象双手奉酉形,彝象双手献沥血的鸡,乃所以尊酒奉鸡牲祭之意。尊彝是祭祀的礼器之共名,是指一组器物,而不是指某种礼器的专名。诸凡酒器、食器,金文中泛称为尊彝。古籍中特称的,如《周礼·春官·司尊彝》有六尊六彝,六尊是献(牺)尊、象尊、著尊、壶尊、大尊、山尊;六彝是鸡彝、鸟彝、斝彝、黄彝、虎彝、蜼彝。裸礼用六彝,朝践再献用六尊。依《司尊彝》尊有鸟兽器形,也有饰以山和云雷纹等器形。1957年在阜南月儿河出土了一件商代龙虎尊,尊形体高大,高达50.5厘米,口沿广阔呈喇叭状,粗长颈,宽肩,深腹,下部有圈足。口径45厘米,腹围122厘米,重约20公斤。所饰纹样,刻镂古朴、生动,细致精美。据观察,这件铜尊的颈、肩、腹、底四段,每段都用外范三块,另有四块内范,共十六块范合铸而成,所以肩、腹、圈足上、中、下三层所铸花纹均为三组,即每块外范为一组花纹。上层肩部塑有三个立体的龙头,龙的头、角斜伸出肩,成铺首状,龙体曲身卷尾,伏于肩上,龙身饰有几何形花纹。中层腹部是尊的主体花纹,在三龙头下部,各用一条扉棱将尊腹分成三部分。扉棱呈连续钩形,有流动感。每一部分尊腹由上而下铸塑一虎口衔人,虎身左右各向外展成一虎双身,虎口下一裸体人形作屈蹲状,人头在虎口上颌下,人体与兽体垂直,人体两侧还有浅浮雕夔龙纹。1975年在湖南醴陵县出土了一件象尊。象尊久埋于地下,出土时呈碧绿色。周身铸满各种纹饰,通高22.8厘米,宽14.4厘米,长26.5厘米,重2.775公斤。象的造型,躯体肥硕敦实,长鼻高翘,鼻孔向前平伸,嘴向前突出,露出剑齿状门牙,粗短颈...
403页次42/51首页<...  37383940414243444546...下一页尾页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