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专栏 Download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 - 07 - 15
点击次数:
曲阜陵城路阳  郭云鹏 陵城位于曲阜市西南部,始建年代已不可考,也无显著遗迹,仅陵城之名沿用至今。1979年,陵城村民孔庆金在“为女桥”下挖出一通石碑,上刻“大唐南陵”。由此可知在唐时,此地已经名为南陵,史传为尧王之南陵所在。宋《鲁国之图》对此处亦有图示,名陵城,且已具规模。尧作为古五帝之一,和陵城有着不解之缘。《史记正义》载:“尧都平阳,葬成阳。”《竹书纪年》曰:“惠成王十九年,齐田聆及宋人伐我东鄙,围平阳。”此即为鲁东之平阳。另有《元和郡县志》记:“尧祠……在兖州瑕丘南,洙水之右。”《滋阳县志》载尧祠“在县城东七里,今属曲阜县”。《滋阳乡土志》又谓尧祠“在(陵城)郭家村,汉熹平四年建,宋治平元年重修”。清修《兖州府志·祠庙志》云:“尧祠在(兖州)城东七里,不详所创。唐翰林李白有尧祠诗,宋学士李昉有尧祠碑记。”此四款均称尧祠在曲阜兖州之间,位置几近于陵城之址。又见《泗水县志》、《泗水地名志》均载泗水有尧山,又名无影山,“世传为尧王之坟墓”。陵城作为名人故里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秦汉时期名南陵,唐代诗人李白曾寄居于此,为其庄园。《阙里志·古迹》载:“李白故居在曲阜城西二十五里,其门前临沂水,又西泗、沂交汇处,拥沙如山,呼为沙丘。”李白《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沙丘”一带恰是李白一家居鲁间居住地,即今陵城附近。当地学者王云珠考证,李白《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即居鲁郊游南陵时所作。据考,至今当地居民“南”“兰”发音互转。又传,时有一小村名玉兰村,与南陵相邻,后连为一体,各取一字改名兰陵。旧即有明代《兰陵故址》碑,立于陵城村东天齐庙内。此外,陵城还有一位历史名人,那便是明鲁荒王。相传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鲁荒王朱檀在邹县尚寨设行宫,常...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 - 07 - 15
点击次数:
曲阜孔庙十三碑亭路阳  郭云鹏 孔庙十三碑亭位于孔庙大成门前、奎文阁后,即孔庙的第六进院落。在这条东西狭长的院落内,矗立着十三座古色古香的碑亭。这些亭子式样基本相同,均为汉白玉基座,方形砖木结构,平面三间见方,明间开敞,稍间砌墙,两层檐歇山顶,覆黄琉璃瓦。由于建造年代有一定距离,各亭风格也稍有差异,例如金、元碑亭形式略微古朴,清代碑亭则规格较高,稍显豪华。十三碑亭是金、元、清三代帝王为保存唐、宋以来祭孔、修庙的五十余座石碑专门建造的,碑文多为历代帝王撰书,习称“御碑亭”。每座亭内陈列着体积、形态不同的石碑,不同的碑面镌刻着汉文、八思巴文(元代蒙古文)、满文等文字,真、草、隶、篆书体俱全。碑刻有封建皇帝追谥、加封、祭祀孔子和修建孔庙的记录,也有祈求孔子神灵保佑其封建统治的文书,还有帝王将相、文人学士谒庙的诗文题记。十三碑亭也因此成为我国政治史、思想史及文字发展史中刻在石头上的文献。整个碑亭布局南八北五,东西排列,栉次鳞比。道南的八座亭中,以靠近奎文阁的中间两座构建最早。这两座金代碑亭约建于金明昌二年至六年(1191年-1195年)的大修工程中,是孔庙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位于东侧的两座碑亭分别建于元朝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和元朝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其余九座碑亭为清代所建。道北5座碑亭为御制碑亭,西起第二、第三亭分别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和二十六年(1687年),始建时为绿琉璃瓦,雍正二年(1724年)雷火时被延烧后又重建,改为黄瓦。西起第一亭、第四亭为雍正大修工程时所建,第五亭为乾隆十三年(1748年)新建。其余4座则为遣官致祭碑亭。 金代碑亭,斗拱豪放、布置疏朗、结构精妙,保持宋式营造特点。十三碑亭中较早的两通碑刻就位于南排开东起第六座金代碑亭中。一通是立于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的“大唐赠泰师鲁先圣孔宣尼碑”,一通...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 - 07 - 15
点击次数:
《孔府档案》案例刘岩 彭庆涛 林庙守卫百户,自康熙帝钦设成立以后,百户衙门内每每发生命案总能以自身的强势大事化小,这在官官相护的封建时代人们似乎早已适应。纯洁的心灵在封建道德伦理的说教下,只有剩下孤独的善良,人们大都迷失了自我。故而,在《孔府档案》内百户衙门许多离奇事件里,价值取向定会有失偏颇,命案故事也愈发地扑朔迷离。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七月二十六日,在百户衙门又发生了一起蹊跷的自杀案件。虽然过程看似简单明了,但事发原委复杂曲折,处理过程让人费解疑惑。为了力求还原案件的真实,我们暂且把有关人物及其关系做一扼要介绍。此案共涉及主要人员有:自杀者佃户魏相德,其子魏炳祥;林庙百户胡正勤,与魏父子同乡;四品执事官孔广栋(尊称:贻燕堂九爷),孔广栋的管家王豫。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走进曲阜那迷茫昏暗的公元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七月二十六日,天刚蒙蒙亮,曲阜城内大多数的人们乘着凉意还在睡梦中。一居住于东门里名吴继钊的人,身背粪篓沿街四处寻视着,他并非为了市容清洁,而是生活所迫为之。彼时虽然被后人称之为“盛世”,但凡凡众生还是为了生计而努力操劳,不辞辛苦早晚奔波。此时城门还未打开,路上行人无几,显得格外冷清。早晨丝丝凉意让吴继钊有些兴奋,沿鼓楼街(旧时为东西向)缓缓向百户衙门方向走去。突然,他发现百户衙门大堂前有人形物体悬于一槐树下,难道是护卫丁员练功沙袋不成?好奇心驱使他上前一看究竟。那是什么沙袋,分明就是一具面目可憎的死尸,吴继钊害怕极了,连忙奔往西关向曲阜县衙禀报。史料记:“(接到报案后)敝县当即带领吏、仵亲赴尸所”。以此看来,时曲阜知县李维本处理此案是认真正规的。仵(wǔ),在此为现代意义的法医,或搬运尸体工。《清会典·刑部》:“凡斗殴伤重不能重履之人,不得扛抬赴验,该管官即带领仵作亲往验看。”经一番调查,死者为魏相德,邹县北湖庄人,衍圣公府的四品执事...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 - 07 - 15
点击次数:
大成殿孔子塑像服饰路阳  郭云鹏 《左传·定公十年》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华向来以“衣冠上国”之称著名于世。作为至圣先师的孔夫子对服饰更是尤为注重,他曾说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从这话可以看出,孔子十分重视服饰习俗。汉服是右衽,北方少数民族是左衽,正好相反。孔子从发式和衣冠的不同来区分文明和野蛮,可见衣冠在孔子心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服饰不仅仅是一种衣物,而且有着更为高远的文化和象征意义。孔子一生仕途坎坷,在鲁国做了几个月的司寇就被迫下野出走,栖惶于各国之间,以仁政德治游说诸侯,以冀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可惜终因“道大难容”,不为当世所用。史家司马迁虽将其列入世家,位等诸侯,却仍称他为布衣,大概就是他生前只能以“逢掖之衣,章甫之冠”为常服的缘故。这种装束虽然不同于平民百姓,且被后儒誉为“圣贤法服”,但毕竟算不上当时的正式官服。即以司寇而论,也只能是冕无旒、衣无文、裳刺黻而已。司马迁予以布衣之称,基本上符合孔子的实际身份。后世孔子地位不断升迁,其庙像服饰也几经变换,这直接显示出历代统治者对孔子不同程度的尊崇。以服誉人也就成为封建帝王独特的尊孔方式。汉代以后,儒学独尊,孔子才得以称圣称师,爵之以公,歆享庙祀。先时的木主在后来易之以偶像,但其服饰尚无显著变化。无论绘画或雕塑,大概仍和生前的打扮差不多,汉代成都文翁石室的孔子像即为“衣逢掖之衣,冠章甫之冠”的形态。后有魏文帝曹丕诏称:“昔者仲尼资大圣之才,怀帝王之器,当衰周之末而无受命之运,乃退考三代之礼,修素王之事。”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诏“追谥孔子为文宣王,出王者衮冕之服以衣之”,这才开了为孔子易服的先例。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赐文宣王庙桓圭一,从上公之制,冕九旒服九章”,孔子身份大变,位极人臣。但仍只是秩列上公的王爵,所以其服饰并未超出为臣的待遇。...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 - 07 - 15
点击次数:
曲阜孔庙修建沿革彭庆涛 王广恒  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哀公为表对孔子的尊崇之意,将孔子所居之堂,作“寿堂”,“后代因庙藏夫子平生衣冠琴车书于寿堂中”(《史记•孔子世家•索隐》)。《孔氏祖庭广记》第二卷载:“鲁哀公十七年立庙于旧宅,守陵庙百户”。汉高祖刘邦于公元前195年冬十一月,来阙里孔庙。“以太牢祀孔子”,同时封孔子九代孙孔腾为“奉祀君”,这是帝王祭祀孔子之始。 从哀公立庙,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三百余年间,是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社会形态经过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与奴隶制相适应的思想理论更替为与封建制相适应的儒学思想理论,在这一重大转变的过程中,历经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争鸣、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初的霸王道杂之等一系列的思想运动,儒家思想则在孔子基本思想的基础上经过曾子、子思、孟子及汉初儒生的进一步改造和发展,在政治上适应了封建大一统社会的思想需要,特别是董仲舒将儒家思想与神学的有机结合,创立了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的神学目的论,第一次在理论上论证了封建中央集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这一思想迎合了汉武帝的统治需要,故而得以被推上了独尊的地位,孔子做为儒家思想的奠基人也就理所当然地被推上了圣人的地位。随着孔子的地位升高,祭祀孔子的庙宇也就越来越受到统治者们的重视。据乾隆版《曲阜县志》记载,从汉初到清乾隆,孔庙重修扩建七十多次。 曲阜孔庙到唐初已经颇具规模,“正庙五间,祀文宣王,南向坐,颜子面西,配闵子以下十哲及曾子,东西列坐,皆为塑像。两庑二十余间,祀七十二贤,图绘于壁上。庙后为寝庙,祀亓官夫人。前为庙门三间,甚壮丽”(《阙里志》•孔尚任著)。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帝谒孔子庙,诏增修祠宇,绘先圣先贤先儒像,释奠用永安之乐”,“三年(公元962年)诏祭孔子庙,用一品礼,立十六戟于庙门”(乾隆版《曲...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 - 07 - 15
点击次数:
宋真宗钦定黄帝故里彭庆涛 尚树志 一、宋真宗钦定黄帝故里宋真宗妥协于燕辽以后,总想以华夏民族的文化优势震慑北方,故有儒释道三家并重之举,封泰山、尊孔子、容释家,潜心向道,数度“天书”之能事,梦见神人而尊黄帝为赵氏始祖。《宋书·志·礼七·吉礼七》载:帝(宋真宗)于大中祥符五年十月语辅臣曰:“朕梦先降神人传玉皇之命云:‘先令汝祖赵某授汝天书,令再见汝,如唐朝恭奉玄元皇帝。’翼日,复梦神人传天尊言:‘吾坐西,斜设六位以候。’是日,即于延恩殿设道场。五鼓一筹,先闻异香,顷之,黄光满殿,蔽灯烛,睹灵仙仪卫天尊至,朕再拜殿下。俄黄雾起,须臾雾散,由西陛升,见侍从在东陛。天尊就坐,有六人揖天尊而后坐。朕欲拜六人,天尊止令揖,命朕前,曰:‘吾人皇九人中一人也,是赵之始祖,再降,乃轩辕皇帝,凡世所知少典之子,非也。母感电梦天人,生于寿丘。后唐时,奉玉帝命,七月一日下降,总治下方,主赵氏之族,今已百年。皇帝善为抚育苍生,无怠前志。’即离坐,乘云而去。”王旦等皆再拜称贺。即召宰相王旦等至延恩殿,历观临降之所,并布告天下。命参知政事丁谓、翰林学士李宗谔、龙图阁待制陈彭年与礼官修崇奉仪注,并主持召集文官查访确认黄帝降生之寿丘所在之地。闰十月,制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号曰“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圣祖母号曰“元天大圣后”,遣官就南郊设昊天及四位告之。于大中祥符五年闰十月召集群臣审定,下诏京城与曲阜寿丘各修建景灵宫,京城景灵宫奉祀黄帝及赵氏先皇诸“神仙”,曲阜景灵宫祭祀始祖黄帝及圣母。因确认曲阜寿丘是黄帝出生地,因此真宗颁诏将曲阜更名仙源县,属袭庆府(后改兖州府)。《宋书 真宗本纪》大中祥符五年闰十月“戊寅,建景灵宫太极观于寿丘。”《宋书 地理志》袭庆府下:“鲁郡,泰宁军节度;本兖州。大中祥符元年,升为大都督。政和八年,升为府。……仙源(县),中上。魏曲阜...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 - 07 - 15
点击次数:
鲁国群圣到汉代儒学升华尚树志  彭庆涛  鲁国是圣贤辈出之地,我国先秦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先哲圣贤,多发祥于此。 周代礼乐文化的兴盛,使鲁国成为当时重要的文化中心,而鲁文化影响最大,也最为直接的成果,则是滋养和孕育诞生了孔子、颜回、曾子、子思、孟子等一批思想文化巨人。他们继承、弘扬和发展西周以来的礼乐文明,最终形成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开创了以礼乐文化为基础的儒家文化,奠定了中国数千年传统文明的基础,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骨架,对中华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鲁地为孔孟之乡,孔孟儒家庞大阵营在鲁地的崛起不是偶然的,是时代呼唤的结果,是历史文化积淀与勃发的交锋。孔子在世时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被后世奉为“圣人”而进入圣域者,多出自鲁地。孔子为“至圣”,顔子为”复圣”,曾子为“宗圣”,子思为“述圣”,孟子为“亚圣”。子思受业于曾子,孟子受业于子思之门人。除了孔孟及庞大的儒家学派之外,还出现了一大批灿若群星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如高扬“兼爱”、“非攻”旗帜的墨子,以“和圣”著称的柳下惠,以“巧圣”闻名的鲁班,褒受孔子赞扬的史家左丘明等,群峰耸立,展现了孔孟之乡领先全国的文化水准与风貌。 鲁国群圣,无疑是开风气之先的一批人物,他们在政治、思想、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及深远影响,正是中国进入历史大转折时期,中国文明发展进入到需要对此前文化积累进行第一次大清理、大总结和需要思想家出现的必然结果。 鲁国群圣,其思想内容和人生的行迹,已融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长河,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和要素。以儒家为例,它包含一系列范畴和命题,如道、德、仁、义、礼、智、孝、悌、忠、恕、宽、信、敏、惠、天、命、中庸等等。这些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功能的范畴,彼此交义...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 - 07 - 15
点击次数:
西周鲁国的分封与建国尚树志 彭庆涛        1、鲁国分封    商王朝时,周族仅是殷商统治下的一个邦国,末期,为殷西伯。周文王姬昌作首领时,他统治周部落势力逐渐强盛。文王死,次子姬发即位,是为武王。公元前1044年1月8日,周武王率兵会盟军于牧野。9日率戎车三百,虎贲三千,甲士四万五千与殷商七十万军队大战于牧野。武王之弟姬旦(周公)也参加了此次战役,且是武王的得力助手。 牧野一战,作为东方大国的殷王朝土崩瓦解,殷纣王身死而国亡,周王朝始立。这种角色转换之间的变化,使周人感到应该好好总结殷商灭亡的历史教训。因此,为了周王朝的长治久安而藩屏周室,遂按宗族血缘关系及异姓功臣、先贤与商汤的后裔,进行了大规模的封邦建国。史称“封建制”,也称“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的原始含义。 “封建制”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在“封建制”下,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诸侯的土地理论上在其死後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袭。然而,这种分封绝非是随意进行的,而是有政治、战略等方面的考虑:一方面,要看他们与周王室的亲近程度,必须对受封者的可信性仔细衡量;另一方面,在一些战略要冲,必须集中力量,让值得信赖的受封者去驻守其地,这样方才真正起到拱卫周室的作用。 起初,武王灭商之后,由周公倡导实施封建制度,大封皇族及功臣,如封太公望于齐、召公奭于燕等。另封商纣之子武庚于殷都朝歌,派叔鲜、叔度、叔处以监视武庚的行动,史称“三监”。武王殁,子诵即位,是为周成王,成王年幼由周公旦辅政。“三监”看不惯周公旦辅政,而管叔鲜更怨恨周公旦...
399页次37/50首页<...  32333435363738394041...下一页尾页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