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专栏 Download
作者:
发布时间: 2020 - 11 - 30
点击次数:
周游列国公元前497年的春天,与鲁国三桓的矛盾达到顶点的孔子匆匆忙忙地离开了鲁国。此时的孔子已55岁了,他离开故国时的心情非常复杂,也许是内心太凄然,走时连祭祀中所戴的礼帽都没有摘下来。到了鲁国的边境上,孔子还是按照礼制进行了停留。孔子已经料到鲁国已非自己容身之地,感叹天地之大,却不知何处可以容身。北部是齐国,是鲁之仇敌,万不可去;南面是宋国,虽系先祖封地,但时代久远,已无相识;西面是卫国,弟子子路之妻兄颜浊邹,此时担任卫国大夫,或可寄身。于是,孔子选择了去往卫国。孔子师徒数十人取道西行,几天之后就进入了卫国边境。孔子坐在车上,举目四望,这里土地肥沃,人烟稠密,孔子不禁发出了“庶矣哉”的赞叹!孔子说,人可真多呀!冉求为孔子赶车,就问,人已经多了怎么办呢?孔子回答说使他们富起来,冉求又问,已经富了怎么办?孔子说教育他们。庶、富、教的思想反映了孔子治国的三步走策略。增加人口,在经济落后的农业时代具有积极的意义,那时人是最主要的生产力。只有人口众多,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才能有更多的军队;人口增加后再让人们富裕,最后再让富裕的人接受教育。孔子一到卫国, 就受到卫灵公的礼遇。卫灵公获悉孔子在鲁国的俸禄是六万,也给予同样数量的粮食。但卫灵公是个庸常的君主,所以他对孔子养而不用。孔子师徒在卫国无所事事,而以孔子的个性,他是不会饱食终日的,于是就去结交卫国的官员和贤人,了解卫国历史、文化、风俗。这些举动必然会涉及政治,而孔子师徒本来就人才济济,又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自然便招致卫国大夫的妒忌。几个月后,他们就在卫灵公面前诋毁孔子,灵公就派公孙余假去监视孔子。孔子本来借住在颜浊邹的家里,公孙余假每天陪同出入,孔子意识到卫灵公已不信任自己,于是就决定赶快离开卫国。孔子离卫赴陈,取道南行。这次与孔子一起南下的还有一位陈国的贵族青年公良孺。他仰慕孔子的道德和学问,拜孔子为师。这次出行以五辆车随从孔子...
作者:
发布时间: 2020 - 11 - 28
点击次数:
丧葬礼仪的发展与沿变(上)墓葬的历史久远,考古资料表明,早在旧石器晚期就已出现,随之,“丧”文化现象便伴生其间,而逐步成为我国传统文明中的一个非常特殊的组成部分——丧葬礼仪。成熟后的丧葬礼仪,是在一系列繁缛的敛、殡、葬、祭中完成的,其过程演绎了生者对亡者的情感交流与对话,是行为活动仪式。它肃穆而庄重,表现出自身的哀伤和对亡者的无限怀念、追忆与尊重,具有全人类的情感共性。△《周礼》不可否认的是,氏族阶级的出现,在丧仪制定之初,就打上了社会等级的烙印。随着历史的传承与沿变,丧葬礼仪在后世的实施过程中也有了质的变化。它实际上成为了按传统的礼仪程序,来表达对死去亲人的眷恋,发泄自己悲伤情绪的同时,也借机来展示家族的地位与实力。其中增添了许多表演的成分,已与原本的丧葬目的相去甚远。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丧葬礼仪中儒家的伦理色彩、等次观念也尽情地涵括其中,凸显出东方汉民族之特点。本书所谓丧葬礼仪,是以曲阜地域为中心,以儒家“丧”文化为代表的孔氏宗亲家族墓地的葬礼、葬仪。即孔林“墓地”所留传继承的与坟墓形影相伴相随的,从死亡、敛、出殡到下葬等有关一系列约定成俗的活动过程。由于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早期文化的代表人物,儒家学说创始者,故而,无论是对社会意识形态,还是人们的社会生活行为,在历史上都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力。所以,了解孔林丧葬礼仪,对研究我国丧葬史,就具有了非凡的价值和意义。我国传统的丧葬礼仪是以汉民族的土葬为代表的,它历史悠久、传统分明,在每个时期既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又有其历史继承性。由于孔子后裔早期墓葬过程记录的缺失,其丧葬礼仪具体状况难以考证。我们只能通过历史上各时期本地域的墓葬礼俗,来对孔氏族人葬礼作为参照。因为孔林丧葬礼仪的发展沿变,受历代文化环境的制约,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与其同源同规的。更因我国丧葬习俗是以儒家思想作基础指导,本地域丧葬行为,有时甚至影响着丧葬礼仪发展趋向。...
作者:
发布时间: 2020 - 11 - 26
点击次数:
百家姓 | 马姓导读身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那么我们的姓氏从何而来?在滚滚历史长河中又出现了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呢?本号“百家姓”系列推送带您走进历史,探寻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姓氏之谜。马姓源出马姓主要有嬴姓、兄弟民族马姓两种源出。一、源出嬴姓。出自帝颛顼裔孙伯益之后赵奢的封地马服,属于以居邑名为氏。舜帝时候,伯益因帮禹治水有功,又为舜驯服鸟兽,被舜赐姓嬴氏,嬴姓出现,舜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舜帝,姚姓,舜,以地取姓为姚,其后代即以姚为姓。马服本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块土地,位于今天河北省邯郸市西北的紫山。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于公元前270年率军在秦、赵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赵惠文王因此把马服一地分封给赵奢,并赐其号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等。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此后,马家后代又在西汉武帝时期从马服迁到了当时的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定居下来,所以《姓谱》一书中记载说,“马”姓的发源地是扶风。后来,马服氏又省文简化为单姓,称马氏。该支马氏族人主要居住在赵国都城邯郸一带,后逐渐迁往各地,世代相传至今。二、源出兄弟民族改姓。源于回族,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姓,回族中马姓主要与阿拉伯、波斯人名的音译,特别是与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音译有关,因为马与穆谐音,所以古籍许多著述中都将穆罕默德译作马哈麻。这种译法对清代及后代影响很大,如清代徐珂《西域水道记》、魏源《海国图志》等均将人名中的首音“穆”译为“马”。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回族又不似汉族那么重视姓氏谱系,而是可以自由选姓使用,故很多回族人便选用了“马”姓。出自清代,满族人中的马佳氏,后多改汉姓为马氏。马姓名人本期百家姓为大家介绍的马姓名人是宋末元初的历史学家马端临。马端临(1254~1340年),宋元之际著名的历史学家。字贵与,一字贵舆,号竹洲。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
作者:
发布时间: 2020 - 11 - 24
点击次数:
走进历史上的书家 |“吴中四名家”——祝允明导读 中国书法艺术,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有着深厚文化底蕴与民族烙印,有丰富、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今天仍具有特殊的价值。在这门艺术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都涌现出了一大批灿若星辰的书法名家。国学少长集将于每周二定时介绍这些历史上的书法名家,带大家走进他们的艺术世界。 书 法 家 简 介祝允明,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世人称为“祝京兆”,明代著名书法家,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生于天顺四年十二月六日,卒于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祝允明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他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又与文征明、王宠、陈淳并称“吴中四名家”,其代表作有《太湖诗卷》《箜篌引》《赤壁赋》等。所书“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皆为传世墨宝。  书 法 渊 源 明代中期,吴门书派崛起。明代书法开始摆脱元代书法的影响,形成本朝代的面目,而变得精彩起来。这一时期,明朝的书法活动中心,开始从北京转移到了苏州。苏州历来人文荟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吴门书派”的崛起,是对“台阁体”书法的纠正。这个书派,经过前期的宋克、徐有贞、沈周、李应祯、吴宽、王鏊,到祝允明、文征明、王宠、陈淳为代表的“吴中四名家”,达到了鼎盛期,所谓“天下书法归吾吴”。△祝枝山祝枝山的书学生涯是在前辈的言传身教下开始的。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外祖父徐有贞和岳父李应祯两人。 徐有贞擅长行草书。他的行草主要师法唐朝的怀素和宋朝的米芾。用笔直率而华美,结构潇洒多姿,很得古雅之气。徐有贞曾奉诏回苏州闲居,祝允明时常寄宿在外公家里,因此徐有贞的书法风格对他影响是很深远的。李应祯对于祝允明在书法的发展上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据文徵明的记载,李应祯在晚年告诉他,说自己学习书法四十年才开始有所得,...
作者:
发布时间: 2020 - 11 - 23
点击次数:
仕鲁期间 孔子有其卓越的治国才干和外交能力,从政时间虽短,但政声良好。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正是礼崩乐坏的时代,周天子失去了对各诸侯国的控制,诸侯国之间相互征战,社会矛盾加剧。孔子看不惯这种局面,他主张天下大同,提倡仁政德治,力图重建社会秩序。但当时的鲁国国君同样面临着权臣失控的问题,鲁桓公的三个后裔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执掌着鲁国的权力,称为“三桓”。孔子由于没有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便绝意仕进,在教学的同时,集中精力研究学问,构造自己的思想体系。鲁定公九年,即公元前501年,51岁的孔子被任命为鲁国的中都宰,也就是中都的行政长官。中都是当时鲁国的一个重要城邑,在山东省的汶上县。《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孔子上任后,制定了养生送死的礼节,年长的和年幼的人分别享有不同的食物,强壮的和体弱的人分别承担不同工作,男女别途,路不拾遗。该制度推行一年,周围的诸侯国就纷纷效法。鲁定公见孔子治理中都颇有成就,第二年就将孔子升迁为鲁国司空,主管全国的山林、地事。孔子根据土地的不同特性种植不同作物,各种作物得到最适合的生长条件,这使鲁国获得了丰收。不久孔子又被鲁定公任命为掌管司法的司寇。孔子由布衣出身的学者而擢升为鲁国大夫,进入了鲁国政权核心,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孔子满心喜悦,信心十足,决计施展自己的才华,为改变鲁国的现状、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大干一番。 △孔子为鲁司寇像鲁定公十年(前500年),春天,齐鲁两团准备缔结友好条约。齐国作为东方大国,为了与晋、楚两国抗衡,急于得到中小诸侯国的支持,鲁国又是齐国的近邻,缓解齐、鲁两国的关系对齐国来说是当务之急。鲁国与晋国同为姬姓国家,自齐桓公霸业衰落之后,鲁国一直是晋国的盟国。齐国要与晋国抗衡,当然希望把鲁国拉到自己一边。夏天,齐国国君约鲁国国君在两国交界夹谷举行盟会仪式,鲁定公准备好车辆随从,准备...
作者:
发布时间: 2020 - 11 - 21
点击次数:
林地管理与入林准则墓地即是以家族为单位进行埋葬的“兆域”,有专人负责,并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孔林自诞生之日起,便自发地产生了守庐墓、植松柏、处墓为家的管理体系。随着历史的发展,孔林的管理在东汉时期开始纳入官方范畴,设置了“守吏”洒扫的专门机构。其后历代看护人员不断增加,至清康熙年间创建了由朝廷吏、兵两部备案的林庙守卫“百户”,管理制度才日臻完善。与之相应,孔氏族人的入林丧葬也被严格纳入管理体系之中,出现了非宗户之家及触犯国法者、违背族规者等不能入林埋葬的现象。一、林地管理因史料的匮乏,孔林早期管理的具体实施细节已无从考证。明清以后,大凡关于孔林的重大事宜,皆记录在《孔府档案》,管理制度非常严格。从总体上看,大致可分为两股合力,它们共同维护着林地的完整与安全:一为衍圣公府内的主要办事机构——“百户厅”统领的林庙守卫,一为林地内世袭林役。虽然它们共同承担着维护孔林秩序的职责,但分工不同,地位也存有差异,产生的时间亦相去甚远。林庙守卫,不仅是孔林与孔庙的看护,也是负责其势力范围内护卫的总称,属衍圣公府的私人武装力量,是在守卫林庙的名义上建立的。而“百户”一词源于东汉时期孔庙设立百户一职,是管理孔庙祭器及洒扫的守卫。宋元祐年间又增添了典籍一职,掌管书籍及祭祀礼生;司乐一职,掌管碑刻及乐舞生;管勾一职,掌管祭田及祭品,统称为礼、乐、兵、农四科。到了明代洪武年间,典籍、司乐、管勾由朝廷选任,而唯独百户是由衍圣公委任,他们的俸禄皆由衍圣公支付。清顺治十二年(1638年),衍圣公府曾上书朝廷,曰:“为圣林护卫久虚,佃籍足资自御,请给部札以隆祀典,以清地方事。切照曲阜为圣祖讲道论德之所,自经设庙飨祀。汉唐宋元明历代以来,俱有抚镇拨委标下官兵,并辖乡勇护卫圣林,以防小丑。今我朝定鼎,各该抚镇,道将俱遵照经制,各有专讯,不能分兵兼顾。且阙里逼近兖州、梁山一带,地广人稀,不仅圣庙护卫无人,而地方亦...
作者:
发布时间: 2020 - 11 - 14
点击次数:
教育部答复“关于在曲阜建设孔子大学的建议”11月13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3994号建议的答复,就“关于在曲阜建设孔子大学的建议”进行了答复。您提出的“关于在曲阜建设孔子大学的建议”收悉,经商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人民政府,现答复如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教育部、民政部分两批共认定了162个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同时,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写入教材,支持有关艺术类高等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在儒学研究和传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2019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在山东曲阜挂牌成立。2020年4月,山东省印发《关于设立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等事项的通知》,确定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为省政府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将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馆、孟子研究院划转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管理。目前,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建设正有序推进。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增强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2017年2月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教发〔2017〕3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十三五”高校设置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措施,对“十三五”高校设置工作进行了整体部署。按照《意见》要求,各省份应在逐校明确存量高校办学定位、服务面向、主要学...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 - 08 - 28
点击次数:
孟 氏 中 兴 祖     孟继新 刘欢 曹帅     孟子四十五代孙孟宁,被孟氏后人尊为“中兴祖”。    公元十三世纪初,北方女真部族的铁骑,在一番腥风血雨中南下中原而建立的金王朝,已经是日薄西山,风雨飘摇。而此时蒙古彪悍的战马与锋利的弯刀,已经在朔北的寒风中垂涎欲滴,形成虎狼之势。无数无辜百姓在忍受着河患水灾以及盗贼猖狂的掠夺,曾有史书记载 “赤地千里,白骨蔽野”来描述当时的世象。连年战争加上天灾的猖獗,让这个时代真正的蒙上了一层血色,而无数本应安享天伦的黎民成为了时代的无助的弃儿。然而纵使是这样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在这个极重血缘关系的东方国度,在邹城这个“孔孟桑梓之邦”有一位老者还在一如既往的延续着祖上的传统——续修家谱——想办法去整理那些残缺难辨但仍有些遗迹来可循家族谱系。或许是邹城东倚沂蒙山区,北枕泰岱南脉的这种特殊地理位置才让其远离战火,让这地区百姓免遭铁蹄蹂躏。这位老者便是孟子四十八代孙孟润,此时已经是风烛残年的他在浩如烟海的文卷资料中去寻找关于孟氏家族的点滴资料,就像一只为了寻找植物而行走在广袤的大漠中的单峰驼,只是为了有价值写东西不至于中断,只是为了完成属于他这一代人的任务。为此他查阅祖上传下来的家族史的很多记载,寒暑易节,未敢懈怠;为此他皓首穷经,翻阅大量相关资料,无数个寂寥的夜晚伴随着妻子的酣眠烛光下的他已经不知道燃尽了多少烛油。条件很是艰难,资料短缺,身为一方县令公务缠身。但他自始至终没有放弃仔细的填充这枯燥的族谱,也未曾有过松懈,自始至终未曾敷衍过自己,因为他知道良心是永远敷衍不了的,这些足以让他骄傲!年轻的时候某个深夜他也应该在烛光下有过抱怨,抱怨人生苦短,抱怨史料繁杂,抱怨错过了多少青春的歌舞升平。但是当他翻阅孟氏家谱时发现...
399页次17/50首页<...  12131415161718192021...下一页尾页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