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专栏 Download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9 - 08
点击次数:
我国古代的婴儿命名礼作者:孟继新 陈曦 姬晓灿    来源:彭门创作室 旧时,婴儿出生后,即由祖父母或父母给起个名,此乃“小名”。上学或成人以后再由老师或请先生按辈分给起个大名。男孩的小名有按属相干支起的,如寅戌、丙申。有按落生时祖父的年龄起的,这在明清以前很是普遍,如五十六、六十三、七十一、七十五等。有的怕婴儿夭折,起名叫狗剩、锁成、剩留、拴柱等。有希望婴儿将来时来运转,起名福成、运升、运起的。女孩儿则以美好的事物命名,如小梅、兰香、玉珍、玉翠、秀云、淑霞等。近现代取名,时代感非常强烈,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动向。如:新中国成立时,人们给孩子起名,非常自然地想到“解放”“胜利”这样的词儿。抗美援朝时出生的小孩,“援朝”“卫国”便成了他们的名字。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跃进”“红旗”“文革”“卫东”等名字,都带有强烈的时代政治色彩。其实,在先秦时期我国就有了庄重而虔诚的命名礼,这在《礼记·内则》《礼记·曲礼》中其谨慎、认真的态度可窥一斑。孩子出生后与母亲要有单独的居室,外人甚至丈夫也不得入内,只能遣人前去问候以示关怀。到了第三个月月底,选一吉日给婴儿剪发并举行“命名礼”。这一天,妻子梳洗干净打扮一番,抱着婴儿前来拜见丈夫。此时,家庭中的男女老少早就洗身净面,穿着干净的正装参加婴儿的命名礼。礼仪开始丈夫走向正室站在台阶上,面向西;妻子由侧室抱着婴儿来到丈夫正室的东房处,面东而立。此时,有德高年长的女眷在一旁喊道:“今天吉日,儿的母亲抱着小儿来拜见父亲了。”丈夫回答道:“你要教导小儿,尊礼守法,好好做人。”父亲上前仔细端详着婴儿,并握着他(她)的右手,经过认真思考后,非常愉悦地给小儿取了个名。妻子听到孩子的名后说:“我记住了,将来我会使其有所成就的。”说罢,就把婴儿递给女眷。女眷将婴儿之名遍告其他家庭成员,命名仪式结束...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9 - 01
点击次数:
满月之喜,百日之庆作者:孟继新 陈曦 姬晓灿    来源:彭门创作室 满月,是婴儿一生的重要节点。婴儿满月,姥娘家人抬轿、备车或挑担来接闺女和婴儿,俗称“叫满月”。嫁出门的女儿抱着孩子回娘家,有的地方外婆会给宝宝肩膀上搭花线、脖颈上挂银制品银坠子,寓意祝福外孙长命百岁,享荣华富贵。据枣庄薛城人忠良回忆他们一带叫满月:“婴儿挪窝也就是第一次去姥姥家要折来一束桃树枝,上面用红丝线系上七枚铜钱和五枚染成红色的花生果,桃枝用于驱鬼避邪;七枚铜钱象征‘吉星高照’,又有‘人财两旺’之意;花生是长寿果,取‘长寿百岁’、‘五子登科’、‘儿女双全’之瑞征。桃枝系上红线、铜钱、花生,花花绿绿,确是美丽的饰物。人们看到它,便知‘挪窝’的来了。产妇‘坐月子’不准出门怕受风寒,满月头天婆婆用天麻、何首等活血的药材煮上老母鸡给儿媳妇发汗,强壮身体。第二天一早,由婴儿的舅舅担着筐篓,另一头方块石头来接(俗称叫满月)。挪(骚)窝有走一趟姥娘家聪明一回的说法。叫满月女孩是第二十八天,给产妇发汗要到娘家,由母亲操持。产妇到了娘家,婴儿姥姥迎,妗子接,抱到盛饮用水的缸前照一照,希望婴儿像水尖一样往上涨,搁排子上卧卧(排子是人们用高粱秸得顶稍串成的用具),方言拍拍啦啦就是泼泼辣辣的意思。后来用独轮车、排车,现在都用轿车了。在姥娘家过三五天(奇数天)。舅舅送婴儿回家带回‘剪头鸡’或‘剪头羊’。剪头鸡为一只红公鸡、一只母鸡,用大红布剪一花环套在鸡脖上,送行人用篮子挎着,一直送到家。剪头羊,山羊、绵羊都行,但要全白色的,羊头上用红色染了,着人牵去。无论剪头鸡、剪头羊,带回家喂养一段时日,不能宰杀食用,要到集市上卖掉。换回的钱,要先买一包盐带回家。盐是晶体,晶莹闪亮,预示孩儿定有大作为;盐溶于水,孩子水灵灵地,长了也会为人清正廉洁;盐调五味,会给家庭带来幸福欢乐,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8 - 29
点击次数:
降生之喜——古代生子习俗 下作者:孟继新 张勇 王明鹏    来源:彭门创作室 送祝米,也称“送粥米”或“吃喜面”,是一种古老的习俗,出嫁的姑娘生小孩以后,娘家要“送祝米”。这个风俗,在中原、湖南、江浙一带颇为流行。送祝米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往往是娘家人接到报喜后,约定的吉利日子,一般男为双日,女为单日。由于各地物产不同,送祝米的礼物也不尽相同,各具地域特色。河南、山东一带多为米面、鸡蛋、红糖、鱼肉及姥姥亲手制作的婴儿棉裤、妗子或姨买的衣帽等物。肉一般为猪肉,牛羊肉亦可,其他肉则在禁止之列;鱼一定要是鲤鱼,寓意“鲤鱼跳龙门”。送祝米的日期,一般选择在男婴出生后的第六天或十二天,女婴为出生后的第九天。此日,婴儿姥姥家所有女亲属齐聚于姥姥家,她们会一同雇人抬着蒸笼般的礼盒前往婴儿父母家。送祝米的人员大多为女性,但产妇娘家的哥哥、弟弟可一同前去,其他男性很少参与。有的地方礼盒是有讲究的,上层要放一条蓝色的长布作为婴儿的尿布,如果是男婴,两头露在外,是女婴则露一头。主家要设宴盛情款待来客,宴席上必有细粉条做的菜肴,饭食必有面条,以屡屡长条象征婴儿长命百岁,故有“吃喜面”之说。散席后主家还要回礼,赏给抬礼盒的人钱。湖北西部地区,送祝米的礼物一般为鸡蛋、鸡、银饰、摇篮等滋补品和婴儿的装饰品。送祝米的人也是以女性为主,大多是产妇的姐妹,婶姨,姻侄子女。其他礼仪与中原地区大同小异。湖南西部地区,送祝米的礼物,多为猪蹄,鸡鱼、鸡蛋,糯米,面条,衣物,布料之类。送祝米的人同样是以女性为主,小孩子相随,更是增添了许多欢乐气氛。在当地流传的一首歌谣,生动详实地描述了送祝米的热闹场景:女婿到家来报喜,不知是男还是女。接到喜物便知底,男茶女酒自古语。娘家商量送祝米,鸡蛋要有五百几。还要两斗上熟米,猪肉猪肝不能缺。鲤鱼要买活鲜的,鸡母只管提壮的。打了摇窝和枷椅,又...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8 - 29
点击次数:
降生之喜——古代生子习俗 上作者:孟继新 张勇 王明鹏    来源:彭门创作室 婴儿降生,俗称“拾小孩儿”,也叫“添喜”。过去,产房通常是产妇的卧室,要求安静、暖和,门窗关严。分娩时,房内不许有闲杂人等,男性、儿童、寡妇和未出嫁的闺女绝对不许在场。丈夫可在门外等待喜讯。分娩的方法也不—样,富人常在炕前就地放一个大盆,一般是娘家陪嫁的红木盆。产妇坐在盆上,同辈已婚并生育过的妇女抱着腰,接生婆行接生术。所以,分娩又叫“临盆”,大概由来就在于此。穷人家的产妇没有这样的福分。他们多躺在炕前铺好的谷草上,由接生婆接生。所以,这种分娩方法又称为“落草”,即小孩生在草上。有一点富人和穷人是相同的,即不能在炕上分娩,如果污血冲了炕神,对产妇和婴儿的健康、未来都不利。旧时的生子习俗中,江南一带还有“踩生”一说,即有人有意或无意间走进分娩不久的人家,称作“踩生”。人们认为,这是能给新生儿带来好运的吉庆之事。《晋书﹒桓温传》载:“桓温,字元子,宣城太守彝之子也。生未期而太原温峤见之,曰:‘此兒有奇骨,可试使啼。’及闻其声,曰:‘真英物也!’以峤所赏,故遂名之曰温。” 桓温后来成为了一代权臣,这就是史籍中记载最早的“踩生”。由此可见,至迟在晋代,就已出现了生儿人家视踩生者并以为能给婴儿祝吉的观念。后来逐渐形成了生育人家常常请人品、才识具佳德高望重之人做踩生者的习俗。但山西、内蒙一带的很多地方也有拒绝踩生的禁忌 ,与主家欢迎踩生的现象恰恰相反。据清康熙《隰州志》记载,“初生子,禁生人入室,(门上)插稻,男二,女一”。这种产婴后在门前插稻以示禁入的习俗,在其他地域亦有所见。拒绝的缘故有多种解释:一说是踩生者无意间地突然来临称为“蹬嘴头”,怕产妇不产奶水,难以抚养婴儿;一说是怕踩生者把邪祟带进产房,给产妇和婴儿造成危害;一说是怕踩生者冲了财气等等。有学者...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8 - 23
点击次数:
古代孕育礼俗及孕期禁忌 下作者:孟继新 朱宁燕 刘建    来源:彭门创作室 一旦新妇怀孕,孕妇会出现妊娠反应是正常不过的事,但缺乏科学认知的古人认为,此时的孕妇需谨慎小心,于是我国民间就出现了许多关于孕妇的禁忌。宋代陈自明在《妇人大全良方﹒月游胎杀第五》中,按节气分定位置以便孕妇保胎的办法:“立春在房床,惊蛰在户(单扇),清明在门(双扇),立夏在灶,芒种在母身,小暑在灶,立秋在碓(正北方子位),白露在面前,寒露在门,立冬在户及厨,大雪在炉及灶,小寒在房及母身。”这里主要强调孕妇在农时的节点,不可随意外出,处处要注意,时时要小心,保护好胎儿的正常发育。日常生活中孕妇还有许多禁忌,礼尚往来中也要遵守某些禁忌。在民间孕妇又称为“双身子”,她们不能参加亲朋好友的婚丧事宜,甚至是父母丧葬也不能参与。究其原因,大概是为了孕妇的身体健康,避免大喜大悲,怕影响到胎儿的正常发育吧。另外还有以下禁忌:1、室内禁忌忌钉钉子。钉钉子会伤害胎神,以免出现“死胎”或独目、嘴歪、塌鼻。忌挂人物画像。孕妇看多了他人的画像,会影响到胎儿,以免胎儿的长相似画中人的面像,民间俗称“换胎”。《清稗类钞》有载:“湖北妇人妊子,避忌最甚。有所谓换胎者,言所见之物入其腹中,换去其本来之胎也。故妇人妊子,凡房中所有人物画像,藏之弃之,或以针刺其目,云其目破不为患矣。”忌动剪刀针线。与钉钉子的原理一样,怕伤到胎神,以免生下残疾婴儿。忌捆绑东西。捆绑东西会影响胎儿的发育,以免胎儿十指、身躯不能伸直而产生怪胎,同时也以免脐带缠绕胎儿的脖子上,出现难产。忌塞瓶口。以免使胎儿口、鼻、眼、耳及肛门闭塞。忌烧烤东西。以免胎儿身上长有痣、色斑、疤痕。忌大量活动。搬移橱柜等家具,孕妇不得参与,以免引起流产。必不得已的劳作,要口诵“请胎神退避,庇佑母子平安”。忌手先抓门框再跨门槛。以防胎儿模仿,出现...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8 - 23
点击次数:
古代孕育礼俗及孕期禁忌 上作者:孟继新 朱宁燕 刘建    来源:彭门创作室 我国许多地方俗称怀孕为得喜,又称为有喜了、有身子了、有身孕了、怀孩子了、怀春孕了,简称则谓“有了”。一般称妊娠反应为害喜病、害孩子、害口。有喜之后,孕妇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会产生一系列变化,特别是早期的妊娠反应,会出现类似病态的变化和强烈而特殊的食癖,即通常所说的“害喜病”。民间传说孕妇想吃的东西吃不到,会影响胎儿的发育,眼里有“萝卜花”和脸上长斑是最普通的说法。而人们也根据孕妇对食物的偏爱和躺卧体位,来预测婴儿的性别,最常说的是“酸儿辣女”“男左女右”。还有一句顺口溜测胎儿性别:“得喜月份加母年,减去一十三,是双便是女,是单定是男。”由于孕妇的某种特殊需要和生理、心理上的变化,如慵懒、倦怠、恐惧等,在婆家必然不好意思,受到一定限制。因此,过去习惯做法是把孕妇接回娘家,谓之“养喜”或“保胎”。孕妇回到娘家不受任何约束,而做母亲的又能跟女儿谈心,讲解妊娠期应该注意的事项,消除女儿对怀孕、生产的恐惧。这种做法,非常符合生育卫生的要求。胎儿着床后,在头两个月里,不仅孕妇的生理、心理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情绪极易波动,而且胎儿极易流产,特别有些繁重的家务劳动,如推磨、担水等非孕妇所能胜任,跟婆婆又难于推托,硬撑势必影响胎儿的发育。回到娘家,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情绪上首先得以放松,不必担心做事有什么差错,即使做错什么,母亲也会原谅。同时,夫妻暂时分居,也利于保胎。二个月以后,身孕已经出怀,再厉害的婆婆也不会差遣有身孕的儿媳干些繁重的劳动。相反,婆婆会主动为即将出生的婴儿缝制被褥、衣物,作添喜的准备。在现代,准妈妈们都很注重胎教,这也是“古已有之”的。六朝时期颜之推著名的《颜氏家训》就说:“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相传周...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8 - 20
点击次数:
古代求子祈嗣习俗汇编 下作者:孟继新 张博  曹帅   来源:彭门创作室 送瓜祝子,亦是求子的一种方式,历史上流行各地,具体方式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因为但凡瓜果之类皆多籽,故被寄予得子多子之兆,于是摸秋、送瓜的祝子习俗在民间流行开来。清代《金陵琐志·炳烛里谈》载有:“江南妇女艰于子嗣者,每于中秋月夜潜至菜园,摘一瓜,回,以为宜男之兆。谓之‘摸秋’。”又光绪《六合县志》附录载“摸秋”祝子曰:“(中秋)乡村愚妇有夜分私取园瓜,谓之‘摸秋’,以兆生子。”之所以在中秋月夜偷偷“摸秋”,是因此时瓜熟籽成,如人之“足月”,食之腹中能产生交感触孕的效果。 有专家指出:“月下偷摘,除了祈请太阴庇护外,也是为了渲染俗事的神秘。此外,瓜藤蔓延,藤瓜累累,又被赋予了‘瓜瓞绵绵’的吉祥成分和传宗接代的象征意义。因此,民间风俗中不仅有不孕妇园中偷瓜之举,亦有旁人送瓜祝子之仪。”在贵州送瓜祝子的习俗很是流行,可谓我国典型之代表。胡怀安在《中华全国风俗志》中介绍到:“贵州之中秋节有一种特别之风俗,为各省所无者,则偷瓜送子是也。偷瓜以晚上行之,偷之时,故意使被偷之人知道,以讨其怒骂,而且愈骂之厉害愈妙。将瓜偷来以后,穿之以衣服,会上眉目,装成小儿之状,乘以竹舆,用锣鼓送至无子之妇人家。受瓜之人,须请送瓜之人食一顿月饼。然后将瓜放在床上,伴睡一夜。次日清晨,将瓜煮而食之,以谓自此可怀孕也。” 贵州各地送瓜祈子的方式大同小异,偷瓜者以少年为主,在他们的心目中是“博饮宴以为娱乐”,故而此习俗延续至今。在山西祁县一带则有用萝卜祈子的习俗,是送瓜祝子的另一版本。取萝卜洗净,剥去表皮雕刻出娃娃状,再用油彩画出娃娃的五官,共做七个,五男二女。然后将七个萝卜娃娃送至不孕妇女家里,摆放在床,以祝早日儿女满堂。在民间剪纸的传统图案中,我们也能看到“送瓜祝...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8 - 20
点击次数:
古代求子祈嗣习俗汇编 上作者:孟继新 张博 曹帅  来源:彭门创作室传统观念,不孝以“无后为大”,故以早立子为荣。旧时人们对怀孕过程没有科学的认知,常常认为怀孕有着超自然的力量,故婚后怀孕较迟往往即行“祈子”。以山东等地民间为例,祈子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押子、舍饭、拴娃娃等。押子,一般是在有神庙的山林里的柏树枝上放一块石头,这是因为“柏枝”的谐音为“百子”,以祈得怀孕生子。据说,旧时“泰山前后的斗母宫、灵岩寺周围的柏树上,常常见到上面押着许多小石头,每逢庙会日,祈子者选择一棵大柏树,烧纸礼拜,把小石蛋放到枝杈上,礼仪即告完成。有的有后来者在先前的石头上再放小石块,如此叠加三层四层,呈宝塔形。”其他各地有神庙的地方,也大抵如此。曲阜人往往去孔子出生地尼山向山神求子,希望得子聪明、成大器。此外,当地还有一种祈子的习俗,即春节时,待儿子五更时分出去拜年之际,老太太悄悄尾随到自家的大门外,在黑影里摸块石头带回来,藏在儿媳妇的床沿下,据说这样可以代儿求子。类似押子的还有吃柏子和槐子,这也是在寺庙里的古树下进行的。每逢庙会或年节时,祈子者到古柏或古槐下进行祷告,摘采柏子或槐子食之,认为这样即能怀孕有子。舍饭即施舍粥饭予人,是祈子的又一种形式。过去不孕的人认为自家的阴功不够,所以乏嗣,便在每年冬天施舍粥饭以积阴德,求得天赐福子。舍饭一般在腊八日进行,通常是平日做饭时,每天留下一点米,攒到这一天,做成稀粥施舍给贫困之人。有的只是一种仪式,用少量稀粥,里面放上枣、栗子等,分送给少数几个人,表示一下舍饭的意思。舍饭的具体形式是,腊月八日早上,取出平日积攒下的米做成稀饭,祈子的妇女一边烧饭一边念道:“为儿省下一把米,为儿省下一把面,留到腊八去舍饭。”饭做好后,抬到街上去施舍。拴娃娃,又称拴喜、拴孩、叩儿、抱孩子,是祈子最普遍采用的形式,旧时中原一带各地都很流行。拴娃娃大都选...
403页次26/51首页<...  21222324252627282930...下一页尾页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