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专栏 Download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10 - 03
点击次数:
女子的成人之始——笄礼 下作者:彭庆涛 高天健 曹煜帆    来源:彭门创作室 皇家有皇家豪气,华丽至极,平民百姓只能望而生叹,万不能及。于是,司马光及朱熹出场了,他们为一般平民量身定做一套笄礼。故而,就有了司马光的《书仪》以及朱熹的《朱子家礼》,它们都有专门的笄礼仪程。《朱子家礼》中的笄礼继承了司马光所构拟的士庶女子笄礼仪程,更具有操作性:女子许嫁,即可行及笄礼。如果年已十五,即使没有许嫁,也可以行笄礼。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朱子家礼》中记载的笄礼仪程:女子许嫁笄(年十五,虽未许嫁亦笄)母为主(宗子主妇,则其中堂。非宗子而与宗子同居,则于私室与。宗子不同居则如上仪。)前期三日戒宾,一日宿宾。(宾亦择亲姻妇女之贤而有礼者为之。以笺纸书其辞,使人致之。辞如冠礼,但子作女,冠作笄,吾子作某亲或某封。凡妇人自称于己之尊长则曰儿,卑幼则以属于夫党;尊长则曰新妇,卑幼则曰老妇;非亲戚而往来者各以其党为称,后放此。)【辞曰:“来日儿(夫党、新妇、老妇)将及笄于女某,若某亲某封某之首。吾女将涖之,敢宿。某上某人。”】陈设。(如冠礼,但于中堂布席如众子之位)【设盥帨于厅事如祠堂之仪,以帟幕(幄中坐上承尘,帟幕,帷幄的意思)为房于厅事东北,或厅事无两阶,则以垄画而分,之后放此。】厥明陈服。(如冠礼,但用背子、冠笄)【皆以卓子陈于房中东领,北上。酒注、盏盘亦以卓子陈於服北。背子、冠笄各以一盘盛之,蒙以帕,以卓子陈与西阶下。执事者一人守之,长女则布席于阼阶上之东少北,西向;次女则少西,南向。】序立。(主妇如主人之位,将笄者双紒、衫子,房中南面。)宾至,主妇迎入升堂。(如冠礼,但不用赞者,主妇升自阼阶。)【宾者入告主妇,主妇出门左,西向再拜。宾答拜主妇。宾从之入门,分庭而行,揖让而至阶,又揖让而升。主妇由阼阶,先升,少东西向。宾由西阶继升,少西东向。摈筵于东序...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10 - 03
点击次数:
女子的成人之始——笄礼 上作者:彭庆涛 高天健 曹煜帆    来源:彭门创作室 “笄礼”是古代流行的一种女孩成人仪式,它与男孩子的“冠礼”一样,历来深受先民的重视,故有“昏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之说(《礼记·乐记》)。《礼记·内则》云:“(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如此,当时及笄的年龄应该是在十五岁时。《仪礼·士昏礼》云:“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如此说来,女子出嫁之前,必须举行及笄礼。如果没有及笄的过程而出嫁,则被认为是“非礼”。需要说明的是,笄礼之初仅限于贵族阶层,并不涉及平民百姓,所谓“礼不下庶人”是也。正是在贵族的影响下,逐渐发展形成了全民性文化行动,下层“庶民”也自觉加入笄礼的行列。谁家愿意放弃女儿成人的礼节,再穷,制作一把竹子的“笄”,还是比较容易的不是?然而,由于平民既没有社会地位,也没有话语权,所以他们女儿们的及笄仪程难以载入史籍。即便如此,因有着极高的参与率,笄礼俨然成为中华民族礼仪体系的一部分,虽然历史上几经衰落。从史料中可以看出,早在西周时期,先民们就为即将成年的女子举行笄礼仪式,其目的是要提示她们:从此将由一个在家庭中毫无责任的孩子,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只有承担成人的责任、履践美好的德行,才能成功地扮演一个合格的社会角色。当然,不同的社会阶层,社会地位高低不同,其礼的内容细节必然有着差异,或隆重,或简约,但认真的态度与期望值应该是一样的。笄,《说文》解为:“簪也。从竹,开声”。《篇海》说,“妇人之笄,则今之簪也。本作筓”。笄为一种饰件,用来固定发髻,本来是根细长的竹签子,一头锐,一头钝,钝的一头有突出的装饰,称为首部,笄的首部简单朴素。笄是发簪家族的鼻祖,后来的簪、钗等皆是在笄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通典》载:“笄冠有成人之容。”所以说,这是人生的质变,成长的美丽。对此,有学者...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10 - 03
点击次数:
古代冠礼的具体仪程作者:彭庆涛 高天健 龚昌华    来源:彭门创作室 冠礼的仪程,主要记载于《仪礼》中。我们这里参照《汉书》《宋史》以及《明史》等文献材料中对于冠礼的记述,对士冠礼的流程以及形式加以粗略梳理,以期完整展现古代的冠礼体系。通常而言,冠礼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冠礼之前的筹备,主要是占卜吉日、戒宾、筮宾、宿宾、为期等;二是冠礼的举行,包括陈服器、就位、迎宾及赞者、始加、再加、三加、宾醴冠者、见母、字冠者等;三是正礼后之诸仪,包括冠者见兄弟、赞者、姑姊,冠者执挚见国君、乡大夫、乡先生、醴宾、归宾俎等,以示感恩谢意。冠礼因时代的不同而略有差异,但各朝各代总体上还是沿袭了《仪礼·士冠礼》中的记载,略加增删或调整。1.冠礼仪注录(1)筮日即以占卜来确定冠礼日期。冠礼的筹备工作中,筮日是重中之重。筮卦所用的蓍草立于庙门。冠者的父兄着黑色的丝质衣冠,朝服,黑色丝带,白色皮革制成的蔽膝,即位于门东,西面。执事者如主人服,即位于西方,东面,北为上。占卜的工具放于门西塾。布席于门外中间偏西,西面。筮人执策,打开盛有蓍草的筒盖,向前请主人领受筮命。主事者自主人右边少退,帮主人观看所占筮的内容。筮人许诺,右还,即席坐,西面。卦者在左。筮毕,卦书记,执事者以示主人。主人看到结果后,返还原位。筮人还,东面,筮人与其属从预测凶吉完毕,进前,告吉。如不吉,则来日再筮,如初仪。(2)筮正宾筮正宾即在参礼宾客中占卜确定一人,为行冠礼时主持礼仪的正宾。主人告请众多来宾前来观礼。宾谦让答应后,主人两拜,宾答拜。主人退,宾拜送。举行冠礼的前期三日,筮正宾,如筮日之仪。前来的宾客着衣如同主人一样,出列于门的东边,西面两拜。主人东面答拜,此时选出副宾。副宾许,主人再拜,副宾答拜。主人退,众宾拜送。再选赞冠者一人,亦如之。(3)为期即商定冠礼开始的具体时辰。加冠...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10 - 03
点击次数:
男子的成人之始——冠礼作者:彭庆涛 高天健 龚昌华    来源:彭门创作室 年方二十,渐趋成熟,即可称为“士”。士行冠礼,是为独立。远古时期,氏族出于保证成年男子担负生产狩猎等义务的能力,而对其进行的各种体质技能检测称之为“成丁礼”。之后,儒家取精弃糟,加工改造,使之成为放之社会而皆准的孩童成年之必备礼仪——冠礼。儒家认为,二十岁之前人应当识数目、懂廉耻,通辞令、学文字,颂《诗经》、习文舞。基础兼备,方能走向社会。为成年人举行仪式预示着行冠礼者由懵懂稚子开始转变为成熟之士。并且践行忠、孝、顺、悌,以便成人成才,管理事务。冠礼的流程较为繁琐,但是礼之愈繁,说明愈加重视。三次加冠,各有寓意,始加布冠,意为冠者具备衣食之能;二加皮冠,意为冠者具备基本武技;三加爵冠,意为冠者基本具备知书达礼之能。三冠连加礼的意义在于激励冠者由卑而尊不断进取,是谓“三加弥尊,谕其志也”。所谓“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这说明冠礼的主要目的是对加冠者进行德智体的全方位教育。人之别于禽兽,因其识礼仪者,赞者、正宾为加冠者梳理头发、扶正帛巾,并让他展示体貌等等,都是用以端正其容貌、庄敬其神色、恭顺其辞令。西汉学者刘向《说苑》认为,冠礼之仪在于“内心修德,外被礼文”;又引孔子语:“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综上所述,冠礼行毕,一个人的身心得以彻底洗涤。他走向社会也将必然担负起家国重任,努力做出一番成绩。这一点值得我们当今的人反思。我们现在极少有人熟知这些礼仪,大家批评其繁琐的程序,却忽略了它带给当时人的巨大激励意义。我们没有这样的成人礼仪,自然也少了一次心灵的蜕变,少了一份对社会更加清醒的认知。当然,古代的冠礼局限于贵族子弟,平民百...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9 - 08
点击次数:
“谨庠序之教”:我国古代学校概况作者:孙永选 吴兆灵 颜保华    来源:彭门创作室 我国文字发明较早,故而古代的学校也较为发达。《孟子·滕文公上》载曰:“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礼记·学记》所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大致反映出西周时期的学校分布状况。家有塾。理论上是指同一里(二十五家为里)应有一所学校,因规模较小,称之为“塾”。有自发的私人属性,没有官办色彩,这便是“私塾”的由来。由于统治者历来重视学校的教化功能,“塾”的兴办伴随着我国漫长的历史,与官学相辅相成,并驾齐驱,数千年延绵不衰,直至清末民初。早期历史上最为著名私塾先生,首推孔子,他弟子众多,所创的儒家学派曾受独尊,影响巨大。可见,春秋时代之塾已经不局限于“家有塾”范围。另外,同时期办“塾”的还有墨子、荀子等等,他们在我国文化史上,留下了色彩斑斓的篇章。在此后的历史进程中,家塾、村塾、族塾层出不穷,星罗棋布。党有庠。五百家为一党,他们的学校称之为“庠”,规模要比塾大,相当于后世的“乡学”,也属于私办性质。术有序。术与“遂”同,一万二千五百家为遂,他们的学校称之为“序”,相当于后世的“县学”,属地方官办性质。国有学。周天子的宗主国的学校称之为“辟雍”,诸侯国无论大小,学校称之为“泮宫”,他们都是专门培养贵族子弟的地方。其中齐国的泮宫最为著名,后世有“稷下学宫”之称,“曾为当时百家争鸣开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先秦时期学术文化的繁荣。”这一完整的教育体系,网络了方方面面,为后世教育体系奠定了基本框架。古人在什么年龄段入学呢?《大戴礼记·保傅》载曰:“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又载:“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礼记·王制》载:“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白虎通》载:“八岁入...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9 - 08
点击次数:
尊师重教:我国古代入泮礼综述作者:彭庆涛 吴兆灵 颜保华    来源:彭门创作室 我国自古就有重视幼儿教育的传统,谁不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彼时并非如同现代意义上的“不输在起跑线上”,要学会各种五花八门的才艺,注重技能。古人却是为了孩子将来的成长,从小就立下简单的言行规矩,培养子女的德行。当然,古代父母面对的社会现实,也不允许给孩子有多种选项,只能在性格的塑造、做人的准则上下功夫。《礼记·曲礼上》记载了一段长者与幼童日常交往所应共同遵循的守则:“幼子常视毋诳。童子不衣裘裳。立必正方,不倾听。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负、剑,辟咡诏之,则掩口而对。”用现代语言来讲述,就是说:对于幼儿,应经常讲一些能够实现的事情来教育他,而不要随意哄骗他。对儿童应该灌输简朴的理念,不要讲究穿着的华丽。站立必须规规矩矩,恭敬大方,不要歪头侧耳而听,毫无敬意。受到长者搀扶、牵手时,儿童应该用双手握着长者的手,以示感恩。长者把儿童背在背上,或挟在肋下斜抱,凑近儿童耳边说话时,儿童要用手遮掩着口回答长者的话。这是一种最基础的行为教子之“礼”,面面俱到,又简单具体。虽然从现代理念来讲,规矩多多又太拘泥小节,扼杀了孩童的天真与烂漫,但对于“守规矩”的性格培养方面,起到了极大作用,特别是在儿童时期。古人对“幼子常视毋诳”向来十分重视。《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了一则故事: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她的孩子跟在身后哭闹,她便对孩子说:“你回去,我回来以后给你杀猪吃肉。”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时,发现曾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9 - 08
点击次数:
传统“认干亲”习俗简述作者:孟继新 王新莹 束天昊    来源:彭门创作室 认干亲,又称结干亲、拜干亲,是我国流传已久的民间习俗。“认干亲”的原因多种多样,旧时最为常见的是婴儿出生不久的满月前后,或百天左右,由父母或祖父母怀抱着上街,见到的第一成年人便认作干亲。男性为“干爸”,女性为“干妈”,但往往这是预先准备好的。有的是为了避免灾祸,此乃迷信之说。例如,孩子经过占卜算命得知与父母命相不和,甚至相克,以“认干亲”的方式来改变,以达到阴阳协调,家庭和睦。即所谓:“双爹双娘,福大命大,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有的是因为独子或老年得子,此乃担忧之说。例如,上几代都是单传,此时又是独子,哪怕是有姐妹多人,也要让孩子认干亲,而且认人丁旺盛之家,认为这样才可以保佑一生平安。也有两家关系交往密切,甚至是世交,自愿认对方儿女作义子、义女的。也有体弱多病的孩子为了身体健康,大街上随意认干亲的。孩子在父母的带领下,到集市上看到身体健硕之人,口喊“干爸”倒头便拜,而且认得越多越好。此种认干亲的方式属一次性性质,一般以后两家没有什么来往。甚至还有寻找年代久远的石磨、石碾,古老的树木等为干爹干娘的,以求其结实强健。此种认者,则由父母带领向石磨石碾焚香叩拜。当然,我国历史上为了攀附权贵的认干亲比比皆是,时至今日也为数不少。一般性家庭认亲,确定对象后,要举行一定的仪式。常见的仪式是选择一吉日:干娘拿一个碗,一双筷,一件衣服送至干儿女家,由其款待一番,即成干亲。讲究之家也有写“承继帖”的。认亲这一天,孩子的父母要把室内外打扫干净,自己也要精心打扮一番,以示尊重。此外,还要准备丰盛的酒席,替孩子预备好香烛、孝敬干爸、干妈的礼物。此礼物中,干爹的帽子和干妈的鞋以及粉条是不可或缺的。其他烟酒、点心之类随意搭配,但要双数,不能落单。吉时已到,点上香烛向神明祷告,然后让前来的干...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9 - 08
点击次数:
抓周——古时幼儿的周岁庆典作者:孟继新 王新莹 束天昊    来源:彭门创作室 抓周,是我国古代在幼儿满周岁时举行的一项仪式,此习俗带有浓郁的预卜性,流行大江南北。抓周的习俗,在民间流传已久,滥觞于先秦时期的鬼神文化,发端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宋明时期流行于市。这种预测孩子的将来与性情的仪式,伴随着孩子的周岁庆典,或者说是周岁庆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把这种习俗总结为:“具有家庭游戏性质,是一种具有人伦味、以育儿为追求的信仰风俗。” 《左传·昭公十三年》有一段类似于抓周撞大运的故事,可视作抓周的先驱,载曰:“初,共王无冢适,有宠子五人,无适立焉。乃大有事于群望,而祈曰:‘请神择于五人者,使主社稷。’乃遍以璧见于群望,曰:‘当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谁敢违之?’既,乃与巴姬密埋璧于大室之庭,使五人齐,而长入拜。康王跨之,灵王肘加焉,子干、子皙皆远之。平王弱,抱而入,再拜,皆厌纽。斗韦龟属成然焉,且曰:‘弃礼违命,楚其危哉!’”楚共王有五个儿子,要选一位自己的接班人时犯了难,因为他们都是妾身所生的庶子。于是就以璧而望而遥祭楚国境内名山大川的神灵,祈求神灵助选一位继承者。祈曰:“请神择于五人者,使主社稷。”告毕,与巴姬一起把璧秘密埋在祖庙的庭院里,悄悄对众臣说道:“有谁祭拜时碰到此璧者,那就是神灵确认的继承者,谁敢违之?”然后,让全然不知内情的五庶子依长幼进庙拜跪祖先,共王与群臣一旁暗中观察。老大康王进来祭拜时,稍稍向前跨越一步,没有跪在玉璧的位置;老二灵王跪拜时,胳膊肘碰到了玉璧的一点边沿,偏了;老三子干、老四子皙则差的更远,完全不着边际。此时的老五平王年龄最小,是被抱进祖庙的,巧的是两次跪拜,均压在了玉璧的璧纽上。共王看到此景,当即表示后悔了,宣布无效,最终把长子康王立为太子。大臣斗韦龟非常愕然,感慨道:“此举摒弃了礼教、违背了天命,楚...
403页次25/51首页<...  20212223242526272829...下一页尾页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