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专栏 Download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11 - 10
点击次数:
古代乡饮酒礼的具体仪程及礼仪细节 下作者:郭云鹏  路阳  刘晓寒   来源:彭门创作室 【旅酬】(1)司正安宾主人从席子的南侧下来,下堂;主人让相者行司正之事。司正礼貌性地推辞,答应主人。主人向司正拜谢,司正答拜。主人上堂,还就席。司正洗觯,从西阶上堂,在阼阶上面朝北接受主人的命令。主人说:“请宾安坐。”司正告诉宾,宾礼貌性地推辞,答应司正。司正告诉主人。主人在阼阶上向宾两拜,宾在西阶上答拜。司正站在两楹间赞助宾主行拜礼,主人与宾都作揖行礼,还席。(2)司正表位司正斟酒,从西阶下堂,在两阶中间面朝北坐下,把觯放在地上。司正退着拱手,站立片刻。司正坐着取觯,不祭酒,就饮酒,喝完后起身,坐下放觯在地,才拜。司正拿着觯起身,盥手洗觯;再回到原位面朝北坐下,将觯放回到原位,退后站立在觯南面。(3)宾酬主人宾面朝北坐着取在俎西边的觯,在阼阶上面朝北酬谢主人。主人从席上下来,站在宾的东方。宾坐下将觯放在地上,然后向主人行拜礼,拿着觯起身。主人答拜。宾不祭酒,站着饮酒,不拜,干杯,不洗觯,斟酒,面朝东南授于主人觯。主人在阼阶上拜谢宾,宾稍稍退后。主人接受觯,宾在主人的西边拜送觯。宾向主人作揖,又就席。(4)主人酬介主人在西阶上酬谢介。介自席的南方下来,站在主人的西边,如同宾酬谢主人的礼仪。主人作揖,又就席。(5)旅酬众宾旅酬,即依次让遍所有众宾。司正上堂主持旅酬的仪式,说:“某某先生受酬!” 说完司正退于序的一端,面东而立。此时受酬谢者从席子上下来,从介的左边接受,其他受酬者从右边接受,下拜,起立,饮酒,都如同宾酬谢主人的礼仪。当最后一位受酬者完毕后,应手持觯走下堂,将其放入篚中,表示旅酬结束。此时,司正回到原位。(6)吏向宾、介举觯司正命两位使者向宾、介举觯,洗觯,升堂,在西阶上斟酒。坐下,将觯放在地上,然后行拜礼,拿着觯起身。此时,...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11 - 10
点击次数:
古代乡饮酒礼的具体仪程及礼仪细节 中作者:郭云鹏  路阳  刘晓寒   来源:彭门创作室 (3)主酬宾主人坐,在篚中取觯在手,下堂洗觯。宾随主人下堂,主人辞谢宾。宾不辞谢主人洗爵,在堂下北当堂上西序的地方面朝东站立。主人洗觯完毕,与宾一揖一让上堂。宾在西阶上方正身站立。主人倒酒酬宾,在阼阶上方面朝北坐下,将觯放在地上,随即行拜礼,然后手持觯站起。宾在西阶上方答拜主人。主人坐下,用酒祭先人,然后饮干觯中酒,饮完后站起。坐下,放觯在地,随即行拜礼,手持觯起立。宾在西阶上方答拜主人。主人下堂洗觯;宾随之下堂并辞谢,其仪式与献礼相同,宾上堂,不拜谢主人洗觯。宾站立在西阶上;主人斟满酒,走到宾席前面朝北站立;宾在西阶上行拜受礼;主人稍稍后退,待宾拜毕前行,然后坐下,把觯放到脯醢西边的地上;宾对主人为己奠觯推辞了一番,然后到席前坐下取觯,又回到自己的位子;主人在阼阶上方拜送受觯者。宾又到席前面朝北坐下,把觯放于脯醢东边地上,然后回到自己的位子上。(4)主进酒于介主人向宾行揖礼,而后下堂,准备与介行礼。宾也随之下堂,站立在西阶西边正对西序的地方,面朝东。主人与介行揖让、上堂、相拜的礼节如同先前迎宾时一样。主人在东序端坐下,取爵在手,然后下堂洗爵;介亦随之下堂,主人辞谢介下堂;介辞谢主人洗爵,都与宾行礼时相同。主人洗爵完成升堂后,介不拜谢主人洗爵。介在西阶上站立。主人斟满酒,走到介席前面朝西南献介。介在西阶上面朝北拜谢主人,主人稍稍后退;介前行,面朝北接爵,然后回到原位。主人在介右边面朝北拜送受爵者,介稍后退。主人站立在(堂上)西阶东边。有司把脯醢进置介的席前。介从北边即席,有司又在介的席前设折俎。介祭脯醢、祭肺、祭酒,与宾仪节相同,但不尝肺,不尝酒,不称赞酒美;从南边下席,面朝北坐下,饮干爵中酒后起立,复又坐下,置爵于地上,随即向主人行拜...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11 - 10
点击次数:
古代乡饮酒礼的具体仪程及礼仪细节 上作者:郭云鹏  路阳  刘晓寒   来源:彭门创作室乡饮酒礼的礼节分为九个步骤:谋宾。商定宾客参与者,把他们分为三个等级,即宾、介和众宾。宾即主宾,最为一等尊贵;介,是传宾主之言的人,为二等次之。一般情况下,宾、介都是仅有一人。而众宾顾名思义则是有多人,为三等。众宾往往还要选定其中三人为众宾之长,代表众宾行礼致辞。戒宾。商定宾客的等级之后,由主人亲自告知每位宾客。然后主人在家中陈设筵席,铺陈主人、宾、介、众宾的坐次,放置酒尊及盥洗等器具。速宾。一切陈设完毕,还要再次催邀宾客。其过程是主人把肉煮熟后,由乡大夫亲自到各位宾客府上,催请宾客,宾、介和众宾客随乡大夫一起来到主家。迎宾。辅佐乡大夫行礼之人——相,要站在庠门外迎接宾客,经过三揖三让的礼节,把宾客礼让至庠中堂上。献宾。即宾主相互敬酒。此敬酒礼节分为“献”“酢(zuò)”“酬”三个步骤,主人先给宾客进酒称之为“献”;宾客回敬主人的酒称之为“酢”;主人斟满自己的酒杯并先自饮后,再劝宾客随饮称之为“酬”。“献”“酢”“酬”的过程,称之为一献之礼,依乡饮酒的礼制,以一献为度。在主宾之间的一献之礼结束后,主人还要依次向介进酒,介还敬主人,向众宾进酒,由众宾之长三人代表拜受饮酒,众宾也随着饮酒。作乐。乐工奏乐起,主人要向乐工敬酒。旅酬。主人遣傧相挽留宾客,宾客依次回敬主人。尽爵,尽乐。尽爵,即不计爵数,不停饮酒,尽情狂饮,醉后而止;尽乐,即不停地奏乐,尽情狂乐,乏力而止。送宾。乡饮酒礼毕,主人依次礼送宾客。下面详细说明具体仪程:【谋宾】乡大夫作为仪式举行的主人,到乡学的先生家中商量宾和介的人选。【戒宾】商定之后,主人前往宾处相告;宾拜谢主人屈尊驾临。主人对宾答拜,于是致辞请宾赴席。宾礼让推辞一番答应。主人两行再拜礼,宾答拜。主人告退,宾行拜礼感谢主...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11 - 10
点击次数:
乡饮酒礼:序长幼,明谦和作者:郭云鹏   许晓帆  王思源  来源:彭门创作室 乡饮即乡里人的宴饮,有一定的礼俗,是古代嘉礼的一种。乡饮酒礼起源于上古氏族社会之集体活动,正式定制是在周代。其最初是乡人的一种聚会方式,后将尊贤养老的思想融合进去,也就更加具有教人以礼的作用了。在乡饮酒礼中,主宾之间的一系列礼仪都是为了表示恭敬、尊重、谦让,这是古时君子相交的原则。如此,争执就会消失,怠慢就不会存在。不争执、不怠慢就会避免打闹争吵。不打闹争吵,就不会有暴乱的祸端。此即君子避免人为祸乱的原则,故圣人依据这种原则制定了乡饮酒礼。《礼记》载“乡饮酒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要对饮酒用酒的行为进行一系列的规范,这个饮酒用酒的礼仪规范便是“饮酒礼”。在儒家看来,饮酒是礼仪的重要象征之一,他们把饮酒这一活动作为人们学习礼仪、运用礼仪、进而达到“成人”的一种重要途径,甚至成为淳朴民风、和睦四邻的一种手段。饮酒分四个步骤,即:拜、酾(shī)、啐、卒爵。此外乡饮酒可分为四类:一是三年大比时,乡大夫向朝廷举荐贤能之士而举行的会饮;二是乡大夫宴请国中贤者;三是乡大夫在春、秋射礼之前举行的饮酒礼;四是党正于季冬举行的蜡祭饮酒。由此看来,乡饮酒既是春风沐雨般的礼仪教导,也是基层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与西方以物质利益为重相区别,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代表,重在培养有道德、有修养的理想人格,侧重点在形成礼仪秩序,协调人际关系。乡饮酒礼中也有颇多规则,比如说:主客之间共同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与长辈之间饮酒,晚辈要“待饮”,即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趋步入席,长辈欲要让晚辈同饮,晚辈举杯待饮,待到长辈酒杯中的酒饮完,方可一饮而尽;向长者敬酒,就要说些“祝您身体健康”之类祝福的话;“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焉”,意思是说如果与本乡人一起饮酒,结束后一定要让拄拐杖...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11 - 02
点击次数:
义薄云天,古人如何结拜为兄弟作者:刘岩 孟祥明 刘欢     来源:彭门创作室 结义,又称结拜、拜把兄弟,也称拜把子。源于三国时代的“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为生死与共兄弟的故事。久而久之,遂演变成一种具有人文色彩的礼仪习俗,贯穿着儒家“义”的思想。《三国演义》在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张角一军,前犯幽州界分。幽州太守刘焉,乃江夏竟陵人氏,汉鲁恭王之后也。当时闻得贼兵将至,召校尉邹靖计议。靖曰:‘贼兵众,我兵寡,明公宜作速招军应敌。’刘焉然其说,随即出榜招募义兵。“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昔刘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枝在涿县。玄德祖刘雄,父刘弘。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家住本县楼桑村。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10 - 19
点击次数:
进退有节,举止有度——关于坐、立、行的礼节作者:彭庆涛 孟祥明 刘欢     来源:彭门创作室中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无论国家政治、人生历程、日常生活,处处存在着礼俗的节制,这些礼俗不仅是维护着社会秩序,更是内化于心,融入在人们的一举一动中。在这样浓厚的礼仪氛围中,人们各种身姿体态亦有着相应的礼节存在,所谓“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便是对此的形象解释。一、关于坐的礼节古人的“坐姿”是很讲究的,门类也不少。同一个坐姿,也有不同的“坐法”。有关坐姿的要求,古人称之为“坐容”,系“容经”的组成部分。西汉贾谊在《新书》中专门写了《容经》一章:“坐以经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就是身体挺直了坐下,小腿不要伸得一长一短,脚掌不要着地。两眼平视的,称为“经坐”;头微低,目光注视对面尊者的膝盖,叫“恭坐”;低头,视觉应在自身周边不可太远,称为“肃坐”;垂头目光看地,手肘下垂,为“卑坐”。贾谊所说的“经坐”,其实就是常规的“安坐”,即“席地而坐”。其实,贾谊的《容经》是专为诸侯王而写的“礼仪教材”。可见,“怎么坐”在当时确实很重要。坐的姿态,首先是一种礼,然后才是一种仪。汉代以前,在正式场合人们大多是席地而坐,其坐姿是双膝跪地,小腿平置,臀部自然地贴于脚后跟处。而在严肃时,身体要挺直,眼睛平视,此坐姿叫“平坐”,或叫“正坐”“安坐”。下级对上级,头应微低,此坐姿称之为“危坐”。在唐宋以前,由于没有桌椅,或者说桌椅没有普及,人们就在地上铺一张大席,就叫做“筵”,再在筵上铺一张略小的席子,叫做“席”,那么人其实就是坐在席上的。古人在登席之前要脱掉鞋子,然后双腿跪坐在席上,这样的坐姿是正式场合中最恭敬规矩的姿势。除了“危坐”,还有一种坐姿就是“跽坐”。“跽坐”是直立上身,这样的坐姿比起“...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10 - 04
点击次数:
“不亦乐乎”——我国古代迎宾礼仪 上作者:孟继新 郭云鹏 谢轩  来源:彭门创作室 礼宾,即人与人生活中交往所应有的一种礼仪,古时把它归纳到“嘉礼”的范畴。中国古代,礼数无处不在,长辈和晚辈之间行什么礼,平辈之间行什么礼,文人之间行什么礼,武将之间行什么礼等,都是有严格的规定。以一个普通官员为例,早晨起床后要与妻子行礼,见到下人要答礼,遇到同事要行礼,见到上级要行礼,见到下级要答礼。回家见到父母要行礼,见到子女要答礼。由于礼一开始就是应社会稳定结构的需求而产生的,它的存在有助于协调和化解生活现实之间的矛盾。礼,释放的是温馨、和谐,传导的是慈爱和善良,它就像润滑剂一样释解着人与人之间的芥蒂,使之达到人类社会的和谐与完美的理想状态。所以,在中国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当今社会,从来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礼仪。早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规范人们交往礼制。《周礼·秋官·司仪》载:“诏王仪南乡见诸侯,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这是周王朝会诸侯国的行为礼仪——“揖”。据《周礼》记载,作揖礼分有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依据自身的社会地位而行。历史上对此六种揖礼的解读,公认:土揖,拱手稍向下前伸;时揖,拱手向前平伸;天揖,拱手稍上举前伸;特揖,一个一个地作揖;旅揖,按等级分别作揖;旁三揖,对众人一次作三揖。后期又有长揖,即拱手高举,自上而下躬身行礼。在此影响下,揖礼成为先秦时期社会各阶层普遍的相见之仪。此外,还有“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这是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礼仪定制。更有《仪礼》所载的“士相见礼”,详细规定了士阶层社会活动的行为准则。在以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虽然接人待物的礼仪不断变化,但尊重对方的宗旨始终没变。我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和人们彼...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10 - 03
点击次数:
求艺之门——我国古代民间拜师礼作者:孟继新  李金鹏  鲁慧    来源:彭门创作室 这里所谓的“拜师”,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游学求知的拜师,而是专指为求得一门专业技能或者说技术的拜师。在我国古代社会,拜师非常流行,几乎涵括了各个行业,固有“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之说。要想在某一行业出人头地,学有所成,拜师学艺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环,除非某人成长于祖传的行业。技艺传承的初始,的确是以父辈代代相传而延续的。在手工业出现之初,就是以家庭作坊而为,制骨、制陶、制玉、纺织乃至冶炼铸造皆为父传子、子传孙的形式呈现。当然,各类专业技艺的工匠和手工业作坊都被官方所掌控,他们皆为统治者的需要服务。所以在商周时期,“同业相聚”“父子相承”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不过,也有游离于官方掌控之外的,如《韩非子﹒说林上》就记载了一个手工业家庭谋生的故事: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史载,周初大分封时,把“殷民六族”,即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遣于鲁国;又把“殷民七族”,即陶氏、施氏、繁氏、錡氏、樊氏、终葵氏、饥氏遣于卫国。有专家解读,其中索氏为制绳的工师家族,长勺氏与尾勺氏为制造酒器的工师家族(一说冶炼),陶氏为制陶的工师家族,施氏为制旗的工师家族,繁氏为制造马缨的工师家族,錡氏为制造锉刀或釜子的工师家族,樊氏为编造篱笆的工师家族,终葵氏为制作利器椎的工师家族。《逸周书﹒程典》载:“工不族居,不足以给官”,这也就是说,工匠们如果不以家族的形式居住在一起,怎能满足于官府的供给。这里,足以看出行业工艺的传承,是以家族为单位的形式存在的。彼时,...
403页次23/51首页<...  18192021222324252627...下一页尾页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