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专栏 Download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 - 01 - 30
点击次数:
下 葬 仪 节 导读发引之日早晨,祀后土的礼神大宾与题主大宾身着吉服,有盛仪随从,提前到达墓地,各自在祀后土棚、题主棚内侯柩至。柩至墓穴处,方相用戈击墓圹的四隅,然后祀后土、题主。祀后土与题主是下葬时非常重要的葬仪,各代衍圣公对其非常重视,毕恭毕敬。△孔府档案葬仪  柩至茔时,方相戈击圹四隅,祀后土、题主。祀后土棚设在墓穴之后,南向,内陈香案、香炉、烛台、牲醴、樽爵、帛祝、盆巾、表礼、犒赏物品及跪毡。随从人员有:鸣赞礼生、引赞礼生、读祝生员、执爵生员、捧帛生员、司香烛礼生、司盥洗礼生、捧表礼随员、司毡随员。△孔府老照片题主棚在墓穴之东,西向,前有大插屏一幅;内有椅桌、盆巾、犒赏物之类。桌上摆放砚一对、墨一定、硃一定、笔二支。随从人员有:读祝生员、供事生员、鸣赞礼生、引赞礼生、司盥洗礼生、捧表礼随员、捧犒礼随员、司毡随员。以上执事生员、礼生皆公服顶戴,随员穿色服。柩临穴,阴阳官报时,礼神大宾东向立,题主大宾西向立,执事者陈设笔墨纸砚。祀后土  丧主诣棚前,简行聘请礼,主人以下鞠躬四拜,礼神大宾答拜。丧主回,礼神大宾至祭所。(鸣唱):“就位!”“鞠躬!”“伏!”“兴!”四拜后,“平身!”“行献礼!”(引唱):“诣盥洗所!”“浴手!”“进巾!”“诣神位前!跪!”“进帛!”捧帛生员进,“献帛!”大宾献。“进爵!”“献爵!”“读祝!”读祝生员跪读:“维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敢昭告于后土之神,曰:惟神坤舆载物,厚德无疆。今以某官某(女丧曰某封某氏)窆兹宅兆(如合葬改曰合葬兹兆),乞灵明神永惟祐护毋俾后艰,谨具牲齐祗荐祀事。尚飨!”读毕。“伏!兴!”“平身!”“复位!”(鸣唱):“鞠躬!”“伏!兴!”四拜后,“平身!”“焚祝帛!”“礼毕!”大宾返于祀土棚焚祝帛,丧主以下至棚前跪。献帛酬劳,大宾答辞。丧主以下鞠躬四拜,大宾答拜。丧主揖献犒从礼,大宾揖受。丧主回至香...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 - 01 - 28
点击次数:
导读身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那么我们的姓氏从何而来?在滚滚历史长河中又出现了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呢?本号“百家姓”系列推送带您走进历史,探寻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姓氏之谜。柳姓源出柳姓主要有姬姓、芈姓、改姓三种源出。一、源出姬姓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鲁国大夫姬展禽之后,属于以居邑名为氏。《广韵》记载,春秋时期的鲁国有大夫展禽(公子展),食采于柳下(今河南濮阳柳下屯镇),其子孙后代遂以邑名为姓氏,称柳氏。又据史籍《元和姓纂》上的记载,周公旦的裔孙鲁孝公姬称有个儿子叫姬展,姬展的孙子叫姬无骇,他以父亲的名字为姓氏,称展氏。后传至展禽一代,称公子展,食采于柳下,其后裔子孙就以柳为氏,世称柳氏至今。著名的柳下惠,就是周公姬旦之后鲁孝公姬称的后裔,就是展禽,由于食采于柳下,就改以柳为氏。柳下惠是鲁国大夫,曾掌管刑狱。据说他曾夜宿郭门,“有女来同宿,恐其冻死,坐之于怀,至晓不为乱。”展禽逝世后,因有“坐怀不乱”之美德,故谥曰“惠”,史称“柳下惠”。史籍《淮南子》中说,展禽在家门前种有很多柳树,由于他讲究惠德,因而被人称之为“柳下惠”。亚圣孟子赞之为“圣之和”。柳下惠的后人以其封邑为氏,称柳氏。△柳下惠雕塑“柳下惠坐怀不乱”,是大家所熟悉的一个著名典故。这位被柳氏族人奉为得姓始祖的柳下惠,堪称女色面前的“圣贤君子”。二、源出芈姓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楚怀王孙子心之后,属于以都城名为氏。战国末期,楚怀王熊槐有孙子名熊心,在秦末农民大起义时,被西楚霸王项羽推为首领,也称楚怀王,号称“义帝”,建都于柳(今湖南常德)。在楚怀王熊心的后裔子孙以及族人中,有以先祖立都之城名为姓氏者,称柳氏、郴氏,世代相传至今。三、源出改姓源于改姓,属于因故改姓为氏。明末清初有著名民间评话艺术家曹永昌,公元1587~1670年,字葵宇,号敬亭;祖籍南通余西场,生于江苏泰州。曹永昌在十五岁时强悍不驯,屡...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 - 01 - 26
点击次数:
走进历史上的书家 | 郑板桥导读 中国书法艺术,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有着深厚文化底蕴与民族烙印,有丰富、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今天仍具有特殊的价值。在这门艺术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都涌现出了一大批灿若星辰的书法名家。国学少长集将于每周二定时介绍这些历史上的书法名家,带大家走进他们的艺术世界。 书 法 家 简 介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朝学者、书画家、“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郑燮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至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郑板桥集》等。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郑板桥书法,用隶体掺入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其画,多以兰草竹石为主,兰竹几成其心灵的郑板桥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  书 法 风 格 郑板桥早年学书从欧阳询人手。其字体工整秀劲,但略显拘谨:这与当时书坛盛行匀整秀媚的馆阁体,并以此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字体有关。对此,郑板桥曾说:“蝇头小楷太匀停,长恐工书损性灵。”在他40岁中进士以后就很少再写了。郑板桥书法最被称道的是“六分半书”,即以“汉八分”(隶书的一种)杂人楷、行、草而独创一格的“板桥体”。△板桥书法“六分半”书,是郑板桥对自己独创性书法的一种谐谑称谓。隶书中有一种笔画多波磔的“八分书”,所谓“六分半”,其意大体是隶书,但掺杂了楷,行、篆、草等别的书体。《行书曹操诗》轴(如同,现藏扬州博物馆)可视为“六分半”体的代表作。此件写曹操《观沧海》诗,幅面很大,平均每宇有10平方厘米以上,字体隶意颇浓,兼有篆和楷;形体扁长相间,宅势以方正为主而略有摆宕。...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 - 01 - 25
点击次数:
世系传承(三)三十一代孔长孙,袭封崇圣侯,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550年)改封恭圣侯,周静帝大象二年(580年)进封邹国公,年六十四卒,葬祖墓西北。子二:孔英悊、孔嗣悊。孔安,北齐青州法曹参军,赠青州别驾金乡郡公。子一:孔颖达。孔幼孙,定远、枝江二县主簿,迁无锡令。子一:孔鱼。孔虔孙,梁太学博士,兼全部都令史,无传。孔范,字法言,居会稽,陈宣帝太建中,为江夏王长史,后都官尚书,隋灭陈,投诸边裔,无传。孔休源,字庆绪,齐明帝建武四年(497年)举秀才,后为梁中书舍人、尚书左丞,终金紫光禄大夫、宣惠将军、扬州剌史,年六十四卒,谥曰贞,有文集十五卷。子二:孔云童、孔宗范。孔晔,中书侍郎,无传。孔觊,字思远,举秀才,补主簿,宋孝武帝时,安陆王后军长史、江夏内史,历中书侍郎、散骑常侍、御史中丞、兰台令史,明帝即位,召为太子詹事,迁浔阳王右军长史。子一:孔长公。孔道存,代兄为江夏内史,迁南海太守,历黄门吏部侍郎,为晋安王侍中,无传。三十二代孔英悊,陈废帝光大元年(567年)改封奉圣侯,早卒,无传。孔嗣悊,隋文帝科授泾州司兵参军,迁太子中事舍人,吴郡主簿,封邹国公。炀帝大业四年(608年)诏为绍圣侯,年七十卒,葬祖墓西,子一:德伦。孔颖达,字冲达,一作仲远,八岁日诵千言,及长,明《左氏春秋》、《王氏易》、《郑氏诗书礼记》,兼善算历,居家以教授为务。隋大业初,授河南内郡博士,征赴东都令,国子秘书学士,遇乱避地卫水,生徒日众,居地名孔贤庄。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为秦王文学馆学士,后为国子博士。太宗贞观初,封为曲阜县“男”,转给事中,贞观六年(632年)除国子司,迁太子右庶子,与魏徽撰《隋史》,加散骑常侍,又修定《五礼》,成书进爵为“子”,赐物三百段,以侍讲东宫又赐黄金一斤,拜国子祭酒,又受诏撰定《五经正义》一百八十卷,图形凌烟阁,卒赠太常卿,葬昭陵,有《文集》五卷,子三:孔志元、孔无约、孔...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 - 01 - 23
点击次数:
发 引 仪 节导读发引,是旧时出殡的称谓,因将棺柩送至墓地须执绋引之而发,故名。发引前一天卯时(早晨),例行朝奠,因此朝奠为最后一次,且增加了朝祖的内容,故五服族亲及外亲都要参加,显得格外隆重。△万古长春坊朝奠  出殡前一天卯时(早晨),例行朝奠,因此朝奠为最后一次,且增加了朝祖的内容,故五服族亲及外亲都要参加,显得格外隆重。(鸣唱):“就位!”(引唱):“举哀!”“入奉魂帛!”“哀止!”“复位!”“诣盥洗所!”“浴手!”“进巾!”“诣灵座前!”“跪!”“祭酒!”丧主自斟酒,执事者置于案上。一礼生在丧主之右,面西跪告曰:“今以吉辰迁柩,敢告!”(引唱):“伏哀!”“兴!”“平身!”“复位!”(鸣唱):“鞠躬!”众人伏兴四拜,且拜且哭!“平身!”礼毕。午时,读祝者升,众人俯伏,(祝曰):“明日发引,永别家室,请朝于祖!”(鸣唱):“兴!”“平身!”随之,在执事者的导引下,向孔府东路家庙进发。朝祖  奉魂帛诣祠堂,铭旌在前,椅置灵位在中,魂帛在后,丧主哭从。随后家族男人在左行,妇人用黄布盖头在右行至祠堂。执事者陈席于堂内,奉魂帛朝祖,北向。丧主跪,族人随跪,妇人除盖头,跪。举哀,哀止,兴,平身,完毕。奉魂帛还柩所,众人哭从如来仪。诣灵座前,跪,安魂帛。举哀,哀止,兴,平身。朝祖礼毕后,执事者按各自的方位摆放、陈设各种明器,为明天的发引做好准备。未时,丧主还要辑杖至灵位前跪,焚香,酹酒。祖奠  酉时,(鸣唱):“主人就位!”“众宾皆就位!”“鞠躬!”“伏!兴!”四拜,“平身!”(引唱):“主人诣香案前!跪!”(鸣唱):“皆跪!”(引唱):“焚香!”“酹酒!”“伏哀!”“哀止!”“兴!”“平身!”“复位!”“主人诣盥洗所!”“浴手!”“进巾!”“诣灵位前!跪!”(鸣唱):“皆跪!”(引唱):“设馔!”“进酒!”“(祝者)读祝!伏哀!”(祝者):“某年某...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 - 01 - 21
点击次数:
导读身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那么我们的姓氏从何而来?在滚滚历史长河中又出现了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呢?本号“百家姓”系列推送带您走进历史,探寻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姓氏之谜。袁姓源出袁姓主要有妫姓、姬姓、改姓三种源出。一、源出妫姓袁姓源于妫姓,出自西周时期陈国开国君主陈胡公满之裔孙伯爱,属于以先祖名字为纸。据唐朝学者林宝所著的《元和姓纂》载,袁氏源于“妫姓,舜后陈胡公满之后。胡公生申公,申公生靖伯庚,庚生季子恬,恬生仲牛甫。甫七代孙庄伯,生诸,字伯爱,孙宣仲涛涂,以王父字为氏。字或作‘爱’‘辕’, 其实一也“。由于上古时期,爱、袁、辕、猿、榱、援同音同用,所以爱姓也作袁姓。二、源出姬姓袁姓源于姬姓,出自轩辕氏皇帝居所辕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轩辕氏,又称玄袁氏,为少典氏之子,因共族擅制作大车辕,驾车周流天下,故而称轩辕氏。其居住地又因黄帝轩辕氏而命名轩辕之丘,轩辕氏起兵革炎帝,以车帐相结为营,世称“行辕”。轩辕氏初建都于有熊之墟(今河南新郑州),在所居之地,有族人以辕为名命称其邑,后称为袁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袁,后衍迁河北,是为河北袁氏。三、源出改姓袁姓源于改姓,属于长者赐姓为氏。据史书《明史》记载,明朝崇祯年间,山东东明人袁葵任洪洞县令时,在灾荒之年收养了数百个百姓遗弃的幼儿。灾荒过后,袁葵又让百姓们各自把孩子领回去。在袁葵离任时,这些百姓纷纷抱着曾被袁县令养育的亲骨肉,恳切要求让这些孩子随袁葵姓。请他一一赐予他们名字。袁葵满足了他们的要求。这些外姓的后裔子孙为纪念袁葵的恩德,大多世代称袁氏。袁姓名人本期百家姓为大家介绍的袁姓名人是南宋史学家袁枢。袁枢(1131~1205),中国南宋史学家。字机仲。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幼年就能赋诗,很有抱负,在故乡南桥上曾题诗:“玉龙倒悬过寒潭,人在云霄天地间。借问是谁题柱去,茂陵词客到长安。”17岁进杭...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 - 01 - 19
点击次数:
走进历史上的书家 | 金农导读 中国书法艺术,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有着深厚文化底蕴与民族烙印,有丰富、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今天仍具有特殊的价值。在这门艺术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都涌现出了一大批灿若星辰的书法名家。国学少长集将于每周二定时介绍这些历史上的书法名家,带大家走进他们的艺术世界。 书 法 家 简 介金农(1687年-1763年),字寿门、司农等,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金农金农虽博学多才,却一生坎坷。他应试未中,遂周游各地,晚寓扬州,卖书画自给。其工于诗文书画,并精于鉴别。书法创扁笔书体“漆书”,兼有楷、隶体势。其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尤工画梅,主要作品有《东萼吐华图》《空捍如洒图》等。其学问渊博、见识广博、书法功力深厚,终成一代名家。  书 法 风 格 金农是扬州八怪的核心人物。他在诗、书、画、印以及琴曲、鉴赏、收藏方面都称得上是大家。浓厚的学养使他居于“扬州八怪”之首。但是金农天性散淡,他的书法作品较扬州八怪中的其他人来说,传世作品数量是非常少的。他生活在康、雍、乾三朝,因此他给自己封了个“三朝老民”的闲号。金农初不以工书为念,然书法造诣却在“扬州八怪”中成为最有成就的一位,特别是他的行书和隶书均有着高妙而独到的审美价值。△金农书法他的隶书早年是“墨守汉人绳墨”的,风格规整,笔划沉厚朴实,其笔划未送到而收锋,结构严密,多内敛之势,而少外拓之姿,具有朴素简洁风格,金农的书法艺术以古朴浑厚见长。他首创的“漆书”,是一种特殊的用笔用墨方法。“金农墨”浓厚似漆,写出的字凸出于纸面。所用的毛笔,象扁平的刷子,蘸上浓墨,行笔只折不转,象刷子刷漆一样。这种方法写出的字看起来粗俗简单,无章法可言,其实是大处着眼,有磅礴的气韵。最能反映金农书法艺术境界的是他的行草。他将楷书的笔法、...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 - 01 - 11
点击次数:
走进历史上的书家 | 邓石如导读 中国书法艺术,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有着深厚文化底蕴与民族烙印,有丰富、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今天仍具有特殊的价值。在这门艺术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都涌现出了一大批灿若星辰的书法名家。国学少长集将于每周二定时介绍这些历史上的书法名家,带大家走进他们的艺术世界。 书 法 家 简 介邓石如,原名邓琰,字顽伯,号完白,出生于安徽怀宁(今安徽安庆),清代书法家、篆刻家。自魏晋以降,篆书一体逐渐走向了沉寂,擅长篆书的书家,已如晨星。直至清代,伴随着金石学、考据学的兴起,才迎来了篆书复兴昌盛的春天。乾嘉年间邓石如出,彻底打破了篆书低迷的僵局,开辟了新的生面。邓石如改变了过去几百年的作篆方法,充分运用毛笔的特长来表现篆书的笔意,使书写上的提按、起笔收笔的笔触意态更加富于变化,在结构上也打破了过去那种陈陈相因的固定模式,影响所及,蔚为风气。邓石如作为清代碑学书家巨擘,擅长四体书,以隶法作篆,突破了千年来玉筯篆的樊篱,为清代篆书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代表作有《陈寄鹤书》等。△邓石如邓石如出生于寒门,祖、父均酷爱书画,皆以布衣终老穷庐。邓石如九岁时读过一年书,停学后采樵、卖饼饵糊口。17 岁时就开始了靠写字、刻印谋生的艺术生涯,一生社会地位低下。他自己说:“我少时未尝读书,艰危困苦,无所不尝,年十三四,心窃窃喜书,年二十,祖父携至寿州,便已能训蒙今垂老矣,江湖游食,人不以识字人相待。”邓石如30岁左右时,在安徽寿县结识了循理书院的主讲梁巘,又经梁巘介绍至江宁,成为举人梅镠的座上客。邓石如在江宁大收藏家梅镠处8年,“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尽墨,寒暑不辍”。不久得到曹文埴、金辅之等人的推奖,书名大振。乾隆五十五年(1790),乾隆皇帝80寿辰之际,户部尚书曹文植六月入京都,邀其同往。秋,途经山东,遂登泰山观览。进京后,邓石如以书法响誉书坛。乾隆五十六...
403页次13/51首页<...  891011121314151617...下一页尾页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