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林三宝”寻踪 (孟继新)

日期: 2018-07-12
浏览次数: 344

                                “孔林三宝”寻踪


                                      孟继新      

 

 

孔林是孔子和孔氏家族的共同墓地,这里绿树成荫、碑刻林立,林深地广、植被茂盛,不但是了解孔氏家族和葬俗文化的地方,同时也是生长稀有植物的地方。楷树、灵芝和蓍草,就是孔林内生长的特殊植物,被誉为孔林“三宝”。千百年来,“三宝”始终与孔林相伴相生,被人们载之于书,传之于口,颂之于诗,赞之于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人们或许要问,在孔林众多的植物当中,为什么偏偏称它们为三宝?它们究竟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其实,这三种植物之所以被称为宝,自有其称宝的理由。可以这么说,这三种宝,哪一种都带有神秘的光环;都有着许许多多与众不同的地方;都与圣人、圣地、孔门儒学密切相连。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上曾名闻遐迩的“三宝”,却被人们渐渐淡忘了,尤其是“文革”当中,“三宝”作为封建社会的遗毒,被“斩草除根”,以至于后来连认识“三宝”的人也很少了。特别是蓍草,更被认为已在孔林内绝迹。

今天,我们有必要去重新认识一下“三宝”,这对我们了解儒家文化在圣地圣域的影响,是很有帮助的。

孔林里生长的楷树,是一种古老而珍稀的树木。

相传,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与世长辞,子贡闻此噩耗,悲痛欲绝,急趋奔丧。孔子奉安时,子贡悲痛益甚,一只丧杖竟不能支其躯体,随双手各持一支,匍伏至墓地。孔子棺椁下葬已毕,子贡仍柱哀杖悲痛不已,竟不知不觉两支哀杖于孔子墓前已入土尺余。其后,这两支入土的哀杖,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每界仲春,花开似锦,布满枝头,花呈褐色穗状,如桑葚积结枝间。叶如槐而较长,又似柳宽而短。抗旱耐涝,百虫不侵,常盛不衰。人们称这种树为“楷树”,其意为:孔子是世人之楷模,万世之师表,道德之规范。

传说故事,一般带有一层神秘色彩,比如子贡的两支哀杖,竟能生根发芽,长成了参天的楷树。故事很神奇,但多多少少叫人感觉有些不可思意。实际上,孔林里确实有“子贡手植楷”,这是子贡当年为孔子守墓时所植,至今尚在。孔尚任《阙里志·古迹志》卷五:“在孔林内圣墓东南,享殿之后,子贡手植也。高四丈五尺,围一丈,枯而不朽。旁有楷亭,子贡偃息之处。又,庐墓场之北有古楷一株,高五丈余,围一丈三尺,尝有白雀栖其上,云亦子贡手植。”

楷树是一种落叶乔生,树皮呈鳞状,形体粗大,躯干多姿,如龙似虬,苍劲有力。木质坚实而柔韧,有直性而无横性,纹理细密,色呈黄色,久藏不腐。刻成手杖,古朴可爱,不会暴折;雕成如意,玲珑剔透,如丝不断,是曲阜著名的传统工艺品。

孔林里生长灵芝,史志中有很多记载,乾隆《曲阜县志》记:“林中产芝,黄红紫各色,绚若文锦,以古木甚蕃,蒸蕴而出也。”而孔子后人们,更是把孔林生长灵芝视为先祖所赐之宝,而津津乐道,常常提起。孔子七十六代孙孔令朋在《孔裔谈孔》中说:“孔林有三宝,楷木、灵芝和蓍草。”孔子七十七代嫡孙女孔德懋在《孔府内宅轶事》中回忆道:“除了蓍草,孔林里还遍地长着灵芝,而孔林以外却一点不长。”她感到这是一种既神奇又不可思议的现象。

灵芝,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吉祥、富贵、美好、长寿的象征,有“仙草”、“瑞草”、“瑶草”、“三秀”之称。民间传说灵芝有起死回生,长生不老之功效。儒家经典《礼记·内则》记有:“芝栭菱椇。”把灵芝列为一种强身健体的佳品,来供奉长辈。

封建社会,有“王者仁德,则芝草生”的观念。《宋书·符瑞志》说:“芝草,王者慈仁则生。”汉武帝时,宫廷梁上长出了灵芝,这件事轰动了朝廷,大臣们纷纷向皇帝祝贺,说灵芝的出现是皇帝治国有道、勤政爱民所致,因为皇帝的仁德感动了苍天,于是降福于当朝,这是祥瑞之兆,说明祥瑞将降临国家。因此,汉武帝举行了隆重的祭天典礼,大赦天下犯人,减赋税。

《曲阜县志》卷二十四记载: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夏五月,经度制置使兼判兖州王钦若,获芝于孔林。钦若上言,得芝五株,色黄紫如云气及戴冠帻之状。”那么,王钦若在孔林里所获的这五株灵芝是怎样处理的呢?《阙里志》卷二十,给予明确的答复:“宋真宗幸鲁时,宰相王钦若取以献瑞。”原来,王钦若把这五株灵芝,在宋真宗赵恒来曲阜祭孔朝圣时,以祥瑞,进献给了皇帝。

宋真宗赵恒得到王钦若进献的灵芝后,非常高兴,以为这是圣人孔子在天有灵,是大祥大瑞之兆,当即“诏遣入内殿头杨怀玉祭谢,复得芝五本。”(《孔氏祖庭广记·林中古迹》)可知,杨怀玉在祭谢时,又得到了孔林灵芝五本。

蓍草是孔林三宝之一。

《曲阜县志》卷五记载:“至圣冢上有蓍草,既凋复青茎有八棱象八卦,叶有五出象五行,以一丛五十茎者为贵,然不可得。”《阙里志》卷二十亦载:“蓍草,生圣墓上,一丛五十者占筮有奇验。”

蓍草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孔子世家》说:“似蒿非蒿,似艾非艾,九节八棱。”意思是说,既象蒿,又象艾,然而又有不同之处。

古往今来,人们把蓍草视为“灵物”。相传,太昊伏羲氏曾用此草“揲蓍画卦”。《易·说卦》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易·系辞上》又说:“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有一种说法,说是蓍草稀贵,全国仅三处生长此草,一是山东曲阜的孔林;一是山西纪念周武王次子的晋祠;再就是与太昊伏羲氏相关的地方。毫无疑问,这三处都是“圣神之域”。

曲阜的孔林,是至圣先师孔子长眠归葬的地方。孔林里生长蓍草,孔子后人们不但知晓,而且深谙其用途:“孔林里有一种野草叫蓍草,开白色小花,笔直的茎,用六经里的易经算命时就要用蓍草,过去有个讲究:有蓍草的算命先生,算的最灵,许多远地的算命先生,都千方百计托人弄到孔林的蓍草。据说哪个算命先生面前放着一把蓍草,就表示他是真心懂得算命的,顾客也就比较多。来孔林参观的人临走时常常带些蓍草。”(孔德懋《孔府内宅轶事》)

蓍草是占卜的重要工具,甚至有人说,蓍草是人神交易过程中的货币。在“绝地天通”之后,先民通过巫师(祭司、巫医)割取蓍草,将其与祇交换来取得未来信息,该信息用蓍草梗,变换推演的数字形态来表达,这便是“易”的本原,也是蓍草传说生态解构的本原。

清末,孔庙百户官毕永岗,作《阙里林庙通纪诗》,里面对孔林三宝作过具体描述,如《蓍草》:“苞蓍占卜吉祥呈,一本芃芃五十茎。八卦五行形象合,钟灵毓秀不虚生。”《灵芝》:“班烂圆厚彩青红,采取灵芝在露丝。为受云根产圣地,钟芷神秀沐春风。五色光华灿日出,比他众卉不相同。如露似锦文章立,采献金銮瑞气虹。”《文楷茶香》:“楷名文木喜逢春,初出新芽焙作珍。可待茗茶客去后,香留舌本最宜人。烹出蒙山众口夸,清香那比此楷茶。不经陆羽品题著,压倒雨前嫩蕊芽。”

孔林三宝,具有鲜明的圣地特色,笼罩着一层儒家文化的光环;珍奇稀有,蕴涵丰厚;是孔子故里不可或缺的一份文化遗产。


READING / 相关阅读
2018 - 09 - 30
点击次数: 363
孟祥才,1940年生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曾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理事长、山东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师从侯外庐先生,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先秦秦汉史研究工作。近日,在第六届中国临沂东夷文化论坛期间,孟祥才教授接受齐鲁晚报记者专访,就东夷文化、齐鲁文化与儒学等问题进行了对话。  齐鲁晚报:近期,曲阜尼山论坛、临沂东夷文化论坛、外交部全球推介等一系列和山东有关的文化盛事密集...
2018 - 09 - 12
点击次数: 298
鲁国请回孔子为什么没有任用                                                    ...
2018 - 09 - 14
点击次数: 473
曲阜孔庙建筑的思想文化内含 彭庆涛 曲阜孔庙,是国内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庙宇,自孔子逝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起,历经两千多年七十多次重修扩建,到清代形成了最后的规模,占地9.6公顷,有建筑104座,碑刻1172幢,古树1250余株。规制宏伟,气势巍峨。它不仅是历代统治者尊儒祭孔活动的历史见证,也是综合体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一、 &#...
2018 - 07 - 17
点击次数: 139
《论语·学而》首章本意探析刘岩《论语》是一部孔子部分弟子,乃至弟子之弟子们按各自记忆与理解而辑录的以孔子言论为主线的书籍。其内容反映了孔子思想,汉时给它打上了儒家标签,而逐渐成为治世主导经典。但孔子思想并不等同于后世儒家文化,后世儒家为我所用歪曲了孔子的本意,给其附着了太多令人讨厌的糟粕,这是至今有许多人还没明白的问题。一、《论语》的底色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史称礼崩乐坏,在鲁国礼乐制度虽...
2018 - 07 - 12
点击次数: 344
“孔林三宝”寻踪                                      孟继新        孔林是孔子和孔氏家族的共同墓地,这里绿树成荫、...
2018 - 07 - 04
点击次数: 158
乾隆皇帝的女儿是否下嫁孔府孟继新     在曲阜,有关乾隆皇帝女儿下嫁孔府的故事广为流传,且有许多版本,至今,成了一个理不清的谜团。    其一,尊孔崇儒说:乾隆皇帝一向尊孔崇儒,为更大程度地满足这一心理,他决定与孔府联姻,于是便把自己的女儿嫁到了孔府。当时满汉不能通婚,为了避开这个族规,乾隆又将女儿寄养在大...
每月赛事
推荐阅读 / News More
1
2020 - 03 - 06
安先生和我的师生情缘臧知非(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摘要本文由苏州大学教授臧知非所著,记叙了“我”求学于安作璋先生的种种往事,字里行间饱含着“我”对于安作璋先生的崇敬与怀念,体现出浓浓的师生情。我的学术生涯,和安先生的教导是分不开的,从1985年4月第一次拜谒安先生,至2018年4月,33年间,或诣府请教,或电话请示,向安先生请教受学,我的进步和安先生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对安先生的向慕,始于本科期间。这要从我的读书经历说起。1978年,我考入徐州师范学院(现在江苏师范大学)历史系。那时的我,对历史谈不上了解,更谈不上什么爱好。我的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在“文革”中的农村中学完成,谈不上文化课学习。1974年初中毕业以后,因为是“右派”子女,没有资格上高中(当时高中按照家庭成份推荐入学,地、富、反、坏、右是黑五类,黑五类子女没有推荐资格),只能回到生产队作一个“半劳力”社员,务农半年后,在先父学生的帮助下以走后门的方式到离家40华里的农河中学读高中。当时实行“开门办学”,在“农业学大寨”的旗帜下,我们大部分时间是干农活,农业机械(当时主要是三机一泵:柴油机、电动机、发电机、水泵)倒是学了一些,其他文化课实在是不堪一提。对于历史只是在“评法批儒”过程中,接触过片段,知道一些所谓“儒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和著作,根据“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的简称)上的评法批儒...
2
2021 - 02 - 18
今日雨水 | 润物细无声雨水简介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当天斗指壬,太阳到达黄经330°,时在每年公历2月18-20日。雨水和谷雨、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雨水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进入雨水节气,我国北方阴寒未尽,一些地方仍下雪,尚未有春天气息;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雨水习俗回娘屋雨水节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一项风俗。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使其尽快怀孕生子。 拉干爹雨水节拉干爹,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这天要拉干爹的父母手提装好酒菜香蜡纸钱的篼篼、带着孩子在人群中穿来穿去找准干爹对象。找干爹的目的,是为了让儿女健康平安的成长。 接寿过雨水节,女婿也不得闲着,也要去给岳父岳母送节。送节的礼品则通常是两把藤椅,上面缠着4米长的红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送节的另外一个典型礼品就是罐雄肉,给岳父岳母送去。这是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谢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女婿送节,岳父岳母还要回赠雨伞,意在保佑女婿顺利出门,帮其遮风挡雨...
3
2023 - 09 - 05
从孔子第四十六代孙孔宗愿被封为第一代“衍圣公”以来,历代衍圣公因得益于先祖孔子荣耀,成为中国历史上经久不衰、世代腾黄、地位显赫的特殊公爵,与朝廷互相依偎,成就了孔府天下第一家的荣耀。到孔子第七十四代孙衍圣公孔繁灏时,随着清政府的由强到衰,历史进入了一个特殊时期,也造就了孔繁灏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就让我们从一枚水晶印章说起。水晶印章是诸多孔府家传物品中一件难得的珍品,它通高12.1厘米,印面边长7.6厘米,刻有篆书四行,朱文十一字,文为“孔子七十四代孙繁灏之印”。印面布局独具匠心,文字行间的章法排列巧妙恰当,既能体现孔子后裔的身份,也能突出私印的特点。印的上部是圆雕甪(lù)端型印钮,神话中的甪端其形怪异,犀角、狮身、龙背、熊爪、鱼鳞、牛尾。印钮的甪端大头回盼,躯体硕壮,四肢有力,尾甩向一侧,幽默可爱。传说甪端是一种类似麒麟的瑞兽,它能日行万里,夜行八千,精通四方语言,明达外方之事。又有传说,孔子周游列国时,甪端曾伴其左右,因为它精通各地语言,是一个很好的翻译,为孔子成为无所不知的圣人辅助了神力。这样的解释带有一定的人性化与神力结合的神圣意味,也说明了孔繁灏把刻有甪端形象的印章作为自己的私印之用意所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印章就是印信,是一个人真实身份的代表,也是社会活动、文书往来必不可缺的信物。我们从孔繁灏的印章谈起,更有必要了解孔繁灏其人。知人论世,探究古今。也能更进一步...
4
2024 - 03 - 07
2.12 子曰:“君子不器。”【“君子不器”误解】方骥龄《论语新诠》解曰:“本章所谓不器,疑孔子之意,不欲在位之官吏华而不实,有如陈列之祭器,不切实用。喻官吏之尸位素餐,不实际负责。” 杨润根《发现论语》解曰:“君子并不把那些片面有限的物质对象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目标。” 乌恩溥《名家讲解论语》解曰:“君子是不墨守陈规的。器,器皿、器具,引申为墨守陈规的意思。” 金知明《论语精读》解曰:“器,名词,器皿,这里用作动词,义为隔阂、僵化。” 林觥顺《论语我读》解曰:“不器者不一器,是多用度的器。但不器也可作不受重视。不器,可读丕器,是大器,如孔圣人是大器。”【“君子不器”勘正】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即“君子不要像器物一样”。意谓用途不局限于一个方面。《礼记·学记》:“大道不器。”汉郑玄注:“谓圣人之道,不如器施于一物。”汉包咸曰:“器者各周其用,至于君子,无所不施也。”(引自何晏《论语集解》)梁皇侃《论语义疏》解曰:“此章明君子之人不系守一业也。器者,给用之物也,犹如舟可泛于海不可登山,车可陆行不可济海。君子当才业周普,不得如器之守一也。” 宋朱熹《论语集注》解曰:“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 古人的这些解释是符合经义的。此语具有丰富的含意,后人又有所发掘。毛子水《论语今注...
5
2024 - 04 - 13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1]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2]食也;数罟不入池[3],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4]帛矣;鸡豚狗彘[5]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6]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7]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King Hui of Liang said, “Small as my virtue is, in the government of my kingdom, I do indeed exert my mind to the utmost. If the year be b...
6
2024 - 07 - 13
四十年的天津市民一九四二年的严冬,我初次在天津站台上借停车之机买了几个包子充饥,想不到在叫卖者手中还热气烘烘的,待到我要吃它时,已经硬如冰块,那是第一眼的天津印象,感到这里特别地冷,不管上下车的人或是乘警,都对我冷眼相加。一九五三年夏天,一辆破旧的三轮车,从天津站把我拉到天津大学。那时的天津大学老地盘在六里台,我住在两人一间的小平房里,漫步在卫津河边吟诗散步,卫津河零零落落的少人行走,很便于我行吟画写生,有人便称我是青年画家了。大跃进之年,我到工厂调查工厂史画,这才交了一点工人朋友,邀我到工人文化馆辅导他们,还在中心公园为工人、市民开了个街头画展。真没想到,从此我成了天津的一个市民。很少离开过天津,较长的离开天津,一次是到文化部作画一年,一次是到日本国立筑波大学当教授两年多,天津引滦治水许多大事都是我不在天津时办成的。我住在日本的科学城中,筑波山下霞浦湖畔,天空的云雀为我唱歌,清流供我濯足,我的胃病也出奇地好了,人们对我也挺是尊敬,只是在表决一些事情和某些重要场合中,我感到一种凉嗖嗖的味道穿入胸膛,我终于弄清在那里有一个暗影在袭扰着我——一个二等公民,我不能平权享有人家的公民待遇。我想做卫津河边的一个普通市民。果然我回到了卫津河畔,不免有污染拥塞之感,四十年在这里留下的梦痕为我荡起圈圈涟漪,无穷无尽的遐思,我眼前的立交桥,像两条长虹交架,为我支起思绪腾飞的翅膀,卫津河畔不时浮起我四...
7
2018 - 08 - 27
5月24日下午,华文盛视(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强默,创意部副总监郑丽萍,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张丹一行三人来到彭门创作室。创作室冠名导师彭庆涛教授,合作导师孙永选、孟继新、刘岩教授,会见了来自北京的客人,并举行座谈。彭门讲师代表、彭门弟子代表参加座谈。座谈中,彭庆涛先生高度评价了华文盛视(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文化创意、科技引领等方面的发展成就,对强默副总裁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随后,彭庆涛先生就彭门的组成结构、运营模式、过去几年所取得的成果,以及正在完成的课题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希望能够和华文盛视不断增进交流,拓展合作。强默副总裁首先对彭门近年来所取得的成果表示充分的肯定,对彭门的运营理念表示认同。随后,介绍了华文盛视(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公司情况和未来的计划,希望不断推进华文和彭门的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会后彭门创作室工作人员陪华文盛视与中国孔子网领导一行游览了曲阜三孔文物景区,体验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
8
2020 - 03 - 25
彭门快讯 | CCTV—4《记住乡愁》节目组采访彭门创作室导师彭庆涛先生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六季聚焦孔子故里——曲阜古城。曲阜,地处山东西南部,春秋时期为鲁国都城,圣人故里,儒家发源地,被誉为“东方圣城”,素有“东方的耶路撒冷”之称。这座古城之所以闻名于世界,是因为曲阜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也正是孔子和其创立的儒家学说,曲阜才能成为一个底蕴深厚、举世皆知的国际文明大都市。《记住乡愁》节目组为讲述着一座古城在历史长河中兴衰更迭,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悠久传承,特别邀请了曲阜著名文博专家、彭门创作室冠名导师彭庆涛先生讲解曲阜古城“万仞宫墙”的由来,并介绍了孔庙的建筑规制,而这些建筑中所包含的历史文化意蕴,彭庆涛先生在纪录片中也为我们一一解答,彭庆涛先生在提及四道引坊中的金声玉振坊时,说道:“‘金声玉振’四个字出自《孟子》,比喻孔子的思想自始至终完美无缺,达到了一种完美的高度。”从中我们可以知晓,金声玉振指的是学识渊博,才学精到的人,而孔子正是这样的一位圣贤,是当之无愧的至圣先师,彭庆涛先生独到、精辟的见解,让我们更容易走近孔子这个儒学巨匠,不断发掘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汲取其中的精魄,使儒家文化在新时代发光发热。曲阜古城是历史留给人类最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一城一风采一城一传奇彭庆涛著名文博专家 彭庆涛,彭门创作室冠...
微博圈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