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林三宝”寻踪
孟继新
孔林是孔子和孔氏家族的共同墓地,这里绿树成荫、碑刻林立,林深地广、植被茂盛,不但是了解孔氏家族和葬俗文化的地方,同时也是生长稀有植物的地方。楷树、灵芝和蓍草,就是孔林内生长的特殊植物,被誉为孔林“三宝”。千百年来,“三宝”始终与孔林相伴相生,被人们载之于书,传之于口,颂之于诗,赞之于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人们或许要问,在孔林众多的植物当中,为什么偏偏称它们为三宝?它们究竟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其实,这三种植物之所以被称为宝,自有其称宝的理由。可以这么说,这三种宝,哪一种都带有神秘的光环;都有着许许多多与众不同的地方;都与圣人、圣地、孔门儒学密切相连。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上曾名闻遐迩的“三宝”,却被人们渐渐淡忘了,尤其是“文革”当中,“三宝”作为封建社会的遗毒,被“斩草除根”,以至于后来连认识“三宝”的人也很少了。特别是蓍草,更被认为已在孔林内绝迹。
今天,我们有必要去重新认识一下“三宝”,这对我们了解儒家文化在圣地圣域的影响,是很有帮助的。
孔林里生长的楷树,是一种古老而珍稀的树木。
相传,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与世长辞,子贡闻此噩耗,悲痛欲绝,急趋奔丧。孔子奉安时,子贡悲痛益甚,一只丧杖竟不能支其躯体,随双手各持一支,匍伏至墓地。孔子棺椁下葬已毕,子贡仍柱哀杖悲痛不已,竟不知不觉两支哀杖于孔子墓前已入土尺余。其后,这两支入土的哀杖,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每界仲春,花开似锦,布满枝头,花呈褐色穗状,如桑葚积结枝间。叶如槐而较长,又似柳宽而短。抗旱耐涝,百虫不侵,常盛不衰。人们称这种树为“楷树”,其意为:孔子是世人之楷模,万世之师表,道德之规范。
传说故事,一般带有一层神秘色彩,比如子贡的两支哀杖,竟能生根发芽,长成了参天的楷树。故事很神奇,但多多少少叫人感觉有些不可思意。实际上,孔林里确实有“子贡手植楷”,这是子贡当年为孔子守墓时所植,至今尚在。孔尚任《阙里志·古迹志》卷五:“在孔林内圣墓东南,享殿之后,子贡手植也。高四丈五尺,围一丈,枯而不朽。旁有楷亭,子贡偃息之处。又,庐墓场之北有古楷一株,高五丈余,围一丈三尺,尝有白雀栖其上,云亦子贡手植。”
楷树是一种落叶乔生,树皮呈鳞状,形体粗大,躯干多姿,如龙似虬,苍劲有力。木质坚实而柔韧,有直性而无横性,纹理细密,色呈黄色,久藏不腐。刻成手杖,古朴可爱,不会暴折;雕成如意,玲珑剔透,如丝不断,是曲阜著名的传统工艺品。
孔林里生长灵芝,史志中有很多记载,乾隆《曲阜县志》记:“林中产芝,黄红紫各色,绚若文锦,以古木甚蕃,蒸蕴而出也。”而孔子后人们,更是把孔林生长灵芝视为先祖所赐之宝,而津津乐道,常常提起。孔子七十六代孙孔令朋在《孔裔谈孔》中说:“孔林有三宝,楷木、灵芝和蓍草。”孔子七十七代嫡孙女孔德懋在《孔府内宅轶事》中回忆道:“除了蓍草,孔林里还遍地长着灵芝,而孔林以外却一点不长。”她感到这是一种既神奇又不可思议的现象。
灵芝,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吉祥、富贵、美好、长寿的象征,有“仙草”、“瑞草”、“瑶草”、“三秀”之称。民间传说灵芝有起死回生,长生不老之功效。儒家经典《礼记·内则》记有:“芝栭菱椇。”把灵芝列为一种强身健体的佳品,来供奉长辈。
封建社会,有“王者仁德,则芝草生”的观念。《宋书·符瑞志》说:“芝草,王者慈仁则生。”汉武帝时,宫廷梁上长出了灵芝,这件事轰动了朝廷,大臣们纷纷向皇帝祝贺,说灵芝的出现是皇帝治国有道、勤政爱民所致,因为皇帝的仁德感动了苍天,于是降福于当朝,这是祥瑞之兆,说明祥瑞将降临国家。因此,汉武帝举行了隆重的祭天典礼,大赦天下犯人,减赋税。
《曲阜县志》卷二十四记载: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夏五月,经度制置使兼判兖州王钦若,获芝于孔林。钦若上言,得芝五株,色黄紫如云气及戴冠帻之状。”那么,王钦若在孔林里所获的这五株灵芝是怎样处理的呢?《阙里志》卷二十,给予明确的答复:“宋真宗幸鲁时,宰相王钦若取以献瑞。”原来,王钦若把这五株灵芝,在宋真宗赵恒来曲阜祭孔朝圣时,以祥瑞,进献给了皇帝。
宋真宗赵恒得到王钦若进献的灵芝后,非常高兴,以为这是圣人孔子在天有灵,是大祥大瑞之兆,当即“诏遣入内殿头杨怀玉祭谢,复得芝五本。”(《孔氏祖庭广记·林中古迹》)可知,杨怀玉在祭谢时,又得到了孔林灵芝五本。
蓍草是孔林三宝之一。
《曲阜县志》卷五记载:“至圣冢上有蓍草,既凋复青茎有八棱象八卦,叶有五出象五行,以一丛五十茎者为贵,然不可得。”《阙里志》卷二十亦载:“蓍草,生圣墓上,一丛五十者占筮有奇验。”
蓍草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孔子世家》说:“似蒿非蒿,似艾非艾,九节八棱。”意思是说,既象蒿,又象艾,然而又有不同之处。
古往今来,人们把蓍草视为“灵物”。相传,太昊伏羲氏曾用此草“揲蓍画卦”。《易·说卦》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易·系辞上》又说:“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有一种说法,说是蓍草稀贵,全国仅三处生长此草,一是山东曲阜的孔林;一是山西纪念周武王次子的晋祠;再就是与太昊伏羲氏相关的地方。毫无疑问,这三处都是“圣神之域”。
曲阜的孔林,是至圣先师孔子长眠归葬的地方。孔林里生长蓍草,孔子后人们不但知晓,而且深谙其用途:“孔林里有一种野草叫蓍草,开白色小花,笔直的茎,用六经里的易经算命时就要用蓍草,过去有个讲究:有蓍草的算命先生,算的最灵,许多远地的算命先生,都千方百计托人弄到孔林的蓍草。据说哪个算命先生面前放着一把蓍草,就表示他是真心懂得算命的,顾客也就比较多。来孔林参观的人临走时常常带些蓍草。”(孔德懋《孔府内宅轶事》)
蓍草是占卜的重要工具,甚至有人说,蓍草是人神交易过程中的货币。在“绝地天通”之后,先民通过巫师(祭司、巫医)割取蓍草,将其与祇交换来取得未来信息,该信息用蓍草梗,变换推演的数字形态来表达,这便是“易”的本原,也是蓍草传说生态解构的本原。
清末,孔庙百户官毕永岗,作《阙里林庙通纪诗》,里面对孔林三宝作过具体描述,如《蓍草》:“苞蓍占卜吉祥呈,一本芃芃五十茎。八卦五行形象合,钟灵毓秀不虚生。”《灵芝》:“班烂圆厚彩青红,采取灵芝在露丝。为受云根产圣地,钟芷神秀沐春风。五色光华灿日出,比他众卉不相同。如露似锦文章立,采献金銮瑞气虹。”《文楷茶香》:“楷名文木喜逢春,初出新芽焙作珍。可待茗茶客去后,香留舌本最宜人。烹出蒙山众口夸,清香那比此楷茶。不经陆羽品题著,压倒雨前嫩蕊芽。”
孔林三宝,具有鲜明的圣地特色,笼罩着一层儒家文化的光环;珍奇稀有,蕴涵丰厚;是孔子故里不可或缺的一份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