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意诗情——序《写意敦煌》 (葛玉莹)

日期: 2018-09-08
浏览次数: 387

诗书画印咏敦煌


画意诗情——序《写意敦煌》

 

葛玉莹

 

      题记:为吴泽浩先生画集写序,这是第二次。我思考着这篇序应该怎样写,怎样写出一篇不一样的序。2018年6月1日上午拜访吴府,想从聆听吴先生《写意敦煌》的故事中得到启迪。为创作《写意敦煌》,吴泽浩先生两度去敦煌,那一步一趋的虔诚,那一笔一划的临摹,那一勾一折的速写,那一墨一彩的色泽,那一韵一律的抒怀,那一字一辞的致敬,都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写意敦煌》里。我在先生叙述的激情里感动着,感动着他的家国情怀,感动着他的格局境界,感动着他对艺术的诗意追求,感动着他对先贤英烈的敬畏崇拜……在这种感动中,我的序言也随之呼之欲出了。

诗书画印咏敦煌

吴泽浩写意敦煌  (张博)


诗书画印咏敦煌


阅读的不仅仅是一本画籍

更是一部沉重历史叠层的积淀

欣赏的不仅仅是一坊画展

更是一帧从远古铺延过来的长卷

浏览的不仅仅是一页页画面

更是一集娓娓道来的艺术纪录片

评鉴的不仅仅是一辑辑画意

每一幅都是丹青史上最具魅力的呈现

 

先生写意着敦煌春秋

先生笔力着豁然勤勉

党河日落时的深情步履

铿锵起一曲新时代的西出阳关

我见证了一部伟大作品的诞生

我动容了一次激情奋涌的壮严

我汲蘸一份虹彩的多姿

我序语一页韵律的委婉

 诗书画印咏敦煌

汉唐雄风莫高佛窟  (张博)

诗书画印咏敦煌

吴泽浩先生的画笔下

英雄永远是最光辉的样板

一个爱国者历史和现实的情怀

此刻全部凝聚在了画笔的笔端

 

丝绸之路的坐标铭刻曾经的开拓者

最清晰的是风沙兼程中走来的张骞

西域传说里种种不可知的秘密

两度出使的博望坚韧起千阻万险

驼铃悠悠岁月的承载

大漠漫漫季节的孤烟

葡萄美酒的豪情里

更多的是壮士们一去不再复返

 

卫青的北风朔马胡霜塞鸿

上演过最震撼的战争奇观

霍去病是匈奴王庭的心头之病

追奔逐北西规大河封狼居胥山

飞将军戍边的烈烈雄风

至今纷扰着李广难封的争辩

苏武十九载风霜雨雪的磨砺

旌节了英名流芳百世永传

诗书画印咏敦煌

敦煌史略  (张博)


诗书画印咏敦煌

 

这一幕幕都是英雄演绎的千秋大剧

旷世伟业激动着后来人由衷的颂赞

从此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列为汉郡

更遥远的疆域已扩展到瀚海之畔

从此琳琅满目的河西走廊

织进了中华锦绣的优美图案

从此敦煌迎来了

属于自己的明天

 

敦煌醒了,醒在当醒之时

敦煌焕发出最丰富的的容颜

敦煌醒了,醒在激情万丈的时代

敦煌寄托了先人们最深邃的期盼

 

先生书写敦煌也书写了自己

书写出自己最壮丽的人生诗篇

先生写意敦煌也写意着未来

启迪人们怎样的艺术才能灿烂

艺术史有一些非常光彩的时刻

三危山建窟正值东晋永和八年

次岁王羲之们曲水流觞的修禊

铸就了兰亭序集的瑰丽经典

 

敦煌没有辜负马蹄声咽的吟诵

敦煌用自己的方式向历史宣言

敦煌经历的故事有时一言难尽

敦煌意义了飞天飞姿的恒远

反弹琵琶的旋悦舞动成绝妙

壁画窟窟寂寞成艺术的峰巅

度过了黑暗终究可以黎明

曲线了的追溯有时由近及远

诗书画印咏敦煌

吴泽浩敦煌八咏  (张博)

诗书画印咏敦煌

 

我们应该心祭一位民族英雄

中国历史有着他独特的贡献

他就是沙州起义领袖张议潮

用自己的爱国赤诚力挽狂澜

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雄才大略

收复了河西十一州一百年的沦陷

吴泽浩先生用敬仰虔诚的笔墨

把先贤雄姿绘做天空中一道闪电

 

我们还不能忘记关山月常书鸿

我们也不能忘记于佑任张大千

自觉走近敦煌守护敦煌

感受敦煌的人们都被敦煌感染

我们不能忘记所有的艺术朝圣者

把所有的情绪都留在敦煌里蔓延

壁画彩塑已成了天籁之音

莫高窟把控着雷霆万钧的键盘

 

一个大写的人大写着责任和使命

画笔里永远是大写的楷范

不应忘却的记忆永远有先生的记忆

风云际会的历史永远是先生的关注点

甲午海祭的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

铁铸抗战的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

长征路上的第一桥第一山第一滩

群英谱里的红军个个动地惊天*

 

你不能不为之感动

你不能不为之感叹

你不能不重新审视艺术

你不能不重新认识画坛

你能从先生身上读到优雅

你能从先生身上领略浩然

你能从先生浓淡起伏的笔墨中

悟出对祖国对历史对人民的眷恋



画意诗情——序《写意敦煌》 (葛玉莹)

河西走廊速写  (张博)


诗书画印咏敦煌


诗书画印咏敦煌


诗书画印咏敦煌


诗书画印咏敦煌


诗书画印咏敦煌


诗书画印咏敦煌


诗书画印咏敦煌


诗书画印咏敦煌

 

*《甲午海祭》《铁铸抗战》《长征路上》是吴泽浩先生的三本画集的书名。

 


上一篇:无下一篇:无
READING / 相关阅读
2018 - 09 - 08
点击次数: 387
画意诗情——序《写意敦煌》 葛玉莹       题记:为吴泽浩先生画集写序,这是第二次。我思考着这篇序应该怎样写,怎样写出一篇不一样的序。2018年6月1日上午拜访吴府,想从聆听吴先生《写意敦煌》的故事中得到启迪。为创作《写意敦煌》,吴泽浩先生两度去敦煌,那一步一趋的虔诚,那一笔一划的临摹,那一勾一折的速写,那一墨一彩的色泽,那一韵一律的抒怀,那一...
每月赛事
推荐阅读 / News More
1
2020 - 02 - 20
抗疫日记 | 援鄂医疗队员马文浩和他的同事们(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武汉爆发疫情以来,全国各地已有多批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本篇的主人公是山东省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的彭门弟子马文浩。让我们根据他所分享的内容,走近战“疫”第一线。工作感受 根据马文浩的介绍,虽然全国各省(除湖北外)的病例增长数量已经下降连续十几天,但湖北的疫情局势仍然相当严峻,我们需要有严肃的态度和充分的准备。当提到第一天正式投入工作时的情景,他说道:“今天上班第一天,整体感觉情况不是特别的乐观,但目前大多数病人的病情还不是很严重,不过明天会转过来两个病情严重的病人。”同时,他也提到,一线医护人员需要穿戴厚厚的防护服,整体感觉又闷又热,喘不过气来,并且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会全身冒汗,汗水流个不停。此外,由于所在医院尚未配备护工与保洁人员,也需要他们来承担相应的工作。工作环境提到工作的环境,马文浩说:'因为整个大别山医院还在修建当中,没有修建完毕,条件还不是特别的好;人员、物资也相对不足;除此之外,由于医疗器械来自各个医院,千差万别,需要重新学习、熟悉。”不过,他也相信随着人员与物资的不断到位,这些情况会得到很大的改观。当地居民对山东的医疗队十分感激。他说:“不管是普通人还是病患,对咱山东这边救援队都感谢;一个做维修工作的黄冈当地人,看到我们之后,谢不离口,甚至能在眼里看出他的那种感激。”工作日记致敬逆行...
2
2020 - 11 - 21
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更好研究《孔子家语》更加坚定文化自信视频观看请点击下列文字:更好研究《孔子家语》更加坚定文化自信编者按: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中华传统晒书活动”。今年以“传习经典融古慧今”为主题,以中华传统文化推广为重点。晒书活动启动仪式在曲阜孔子博物馆举行。中国古代先贤探索晒书、曝书之法,肇始于周汉。每年农历七月七,都有晒书的传统。古人晒书是为了防潮防蛀,更好地保护书籍,又逐渐涵养了独特的书籍文化。那些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籍得以世代相传,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这些典籍传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我们应该如何传承经典、活化经典呢?闪电新闻独家推出《大家话经典》专栏,众多知名文化使者分享他们的晒书感悟,让我们一起传承经典、活化经典!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7日讯. “看到孔子研究院的成果中有《论语》和《孔子家语》,习近平总书记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接受闪电新闻独家专访时谈起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时的情形。“这两本书,《论语》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孔子家语》相对来说就陌生一些。事实上,《孔子家语》是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它记载的内容和《论语》性质相同,但内容更加丰富、更加生动、更加具体。”杨朝明院长介绍到,《孔子家语》的字数超出了...
3
2024 - 03 - 09
《走进孔子(中英文)》建设座谈会召开为提高办刊质量、扩大刊物影响力,3月2日,由孔子研究院主办、《走进孔子(中英文)》编辑部承办的《走进孔子(中英文)》期刊建设座谈会在孔子研究院召开。特邀专家、期刊编辑委员会代表围绕拓展优质稿源渠道、进一步提升期刊影响力展开交流探讨。大家充分肯定了《走进孔子(中英文)》在过去两年中取得的成绩,并围绕贯彻落实“两创”要求,就刊物定位、栏目设置、进一步提升海内外影响力等方面相继发言,希望刊物可以在未来发展中进一步明确办刊方向、体现时代精神、注重传播创新,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普及工作。“青瓷百咏”特展在浙江开展      3月3日,“如瓷·出色”百名非遗传承人“青瓷百咏”暨青瓷文创特展在浙江展览馆开展。此次展览以兰花为主题,由100名青瓷非遗传承人创作100件青瓷兰花作品,将非遗文化与家风文化相结合,展现“瓷兰气韵、君子如兰”的文化气息和“耕读传家、孝廉传世”的厚重家风。  此次展览主题为“青瓷百咏”展。100名青瓷大师把以“兰”为主题的百首诗词、百幅书法、百幅绘画、百方印章、百幅拓片作为素材,二次创作出100件青瓷作品,托物言志、以文化人,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展览还平行展出“兰花百咏”诗书画印,即以“青瓷百咏”作品为素材,由来自全国的实力派名家创作100首诗词...
4
2019 - 03 - 19
中国孔子网传统文化研学基地揭牌仪式现场刘廷善、杨朝明、孔德平、王承山共同上台为研学基地揭牌3月16日上午,中国孔子网传统文化研学基地揭牌仪式在曲阜市机关招待所举行。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秘书长刘廷善、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孔子博物馆馆长孔德平、中国孔子网总编王承山等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  仪式上,中国孔子网副主编杨光向来宾介绍了基地的整体规划和前期筹备情况。刘廷善、杨朝明、孔德平、王承山、彭庆涛等专家先后致辞,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国孔子网在曲阜设立传统文化研学基地,很有必要且十分重要,将来一定会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重要阵地。  刘廷善说,新时代是一个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历史的时代,在曲阜彭门创作室成立中国孔子网传统文化研学基地,有利于发挥曲阜圣人之乡的优势,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杨朝明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细致阐释了在彭门创作室成立研学基地的重大意义,并代表孔子研究院表示了对基地建设的支持。  孔德平对研学基地的成立表示祝贺,对彭庆涛丰富的人生阅历、丰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表示钦佩,并赞许以彭庆涛领衔的彭门创作室,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王承山主编介绍了中国孔子网的发展过程,同时对曲阜当地领导和各界同仁为中国孔子网的发展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  王君毅高度评价了彭庆涛的学术成就,并认为彭门创作室一定能将研学基地建设好,同时表示了尼山圣...
5
2020 - 02 - 20
汉书佐酒,余音绕梁——纪念安作璋先生逝世一周年安作璋先生千古!去年此时的山东,冰消雪融,大地回春,一位老人却永远离开了我们。一年后的今天,我们怀着崇高的敬意来缅怀这位故去的老前辈——著名学者、秦汉史大家安作璋先生。△安作璋先生安作璋先生简介安作璋(1927—2019),山东曹县人,著名历史学家,山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孔子网专家顾问、彭门创作室导师。一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史、山东地方史、齐鲁文化史、历史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历史学会副会长等职务。被誉为“中国秦汉史研究领域的扛鼎人物”。曾选为中共“十三大”代表,山东省首批拔尖人才,首届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9年2月20日,安作璋先生因病在济南逝世,享年93岁。安作璋先生的治学作为历史学者,安作璋先生治学严谨、功底深厚、著作等身,以“传承历史,资政育人”作为自己学术的主要任务。早在齐鲁大学就读时,便发奋苦读,到79年时,书架上的“前四史”已经置换了数套。从20世纪80年代始,安先生践行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的治史思想,主张治史贵在乎通,其研究范围逐步拓展到通史、地方史、文化史、文献学等领域。安作璋先生一生笔耕不辍,发表重要论文数十篇,出版《汉史初探》《两汉与西域关系史》《班固评传》《秦汉农民战争史料汇编》《秦汉官制史稿》(合著)《秦汉官吏法研究》(合著)《学...
6
2020 - 11 - 22
记得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哦!今日小雪 | 久雨重阳后,清寒小雪前小雪位于农历二十四节气第二十,反映了降水与气温的较大变化,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立冬)后十五日,斗指亥,为小雪。天地积阴,温则为雨,寒则为雪。时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二十四节气主要反映“气”的变化。“小雪”节气间,夜晚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北偏西(相当钟面上的10点钟)。每晚20:00以后,若到户外观星,可见北斗星西沉,而“W”形的仙后座升入高空,它代替北斗星担当起寻找北极星的坐标任务,为观星的人们导航。四边形的飞马座正临空,冬季星空的标识——猎户座已在东方地平线探头了。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先民通过观察天体动行认知一岁中时候、气候、物候的知识体系。小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即气温与降水量。散漫阴风里,天涯不可收。压松犹未得,扑石暂能留。阁静萦吟思,途长拂旅愁。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唐·李咸用《小雪》《孝经纬》说:“(立冬)后十五日,斗指亥,为小雪。天地积阴,温则为雨,寒则为雪。时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作品《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月...
7
2024 - 03 - 09
甲辰年”孔府过大年“活动启幕2月2日正值北方农历小年,甲辰年“孔府过大年·地道中国味”启动仪式在山东曲阜举行,展现孔子故里山东曲阜的文化旅游资源,唤醒民众传统节日“仪式感”。启动仪式上,孔庙景区内文创展、非遗展包罗万象,20多个展位根据不同主题进行精心布展;孔府门前“福禄寿”三星向现场游客送上新年祝福;百名书法名家泼墨挥毫,将美好的祝福融入墨香之中,为市民及游客写春联、送“福”字。据了解,孔府自古以来就传承着规模盛大的中华民族春节礼仪,是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中国家庭过年模式。近年来,“孔府过大年”系列节庆活动不断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在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活动形式也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精神追求。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在京召开近日,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强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赓续中华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我们一定能够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不断以新气象新作为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8
2019 - 10 - 13
人民网:北上广是挺好的,但我还是喜欢曲阜编者按: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0周年华诞。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全国人民锐意进取、自强不息,一路砥砺前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上,70年的岁月都留下了动人的历史印记,每座城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人民网策划推出“跨越70年·中国的故事”系列报道,记者通过视频、图片、文字记录下各地70年间的发展变化,以小见大,展现国家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图景,在生动的历史变迁中感受新中国奋进的磅礴力量。有人说,看中国历史发展,40年成就看深圳,百年变迁看上海,千年沧桑看北京。中华文化发展繁荣看哪里?曲阜至少是答案之一!作为儒家思想发源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曲阜积极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内涵,以文化助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新中国让曲阜古城重获新生曲阜是孔子故里,被誉为“东方圣城”。在中国历史上,曲阜在传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说,曲阜的历史文化地位和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是直接相关的,它是一个物质载体,一个特殊的文化空间。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曲阜破败不堪,经济萧条,城中道路狭窄,而且都是土路。虽然是孔子故里,但在当时,曲阜的老百姓大多不识字,人民生活处于贫困之中,城内...
微博圈
Copyright ©2018 - 2025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